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中早熟棉(赣杂棉090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2017-2018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研究了种植密度(5.25万、6.75万和8.25万株/公顷)和缩节胺(DPC)调控(0、210和420 g/hm2)对油后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喷施DPC会使棉株的纵向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株高,但不会影响果枝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油后直播棉成为棉花生产实现绿色轻简化栽培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油后直播的棉田要求、油后直播棉的生育特性,介绍了油后直播棉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包括油菜秸秆全量还田、精量播种、合理密植、轻简化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为赣中地区油后直播棉绿色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棉田残膜污染,以中国工程院喻树迅院士育种团队培育成功的不用地膜种植棉花新品系中棉619为供试材料,通过无膜机械直播栽培在湖北省荆门地区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中棉619特早熟(生育期95天左右)、秆矮株型紧凑,适宜麦后直播和大田机械采收;在荆门地区麦后直播无膜种植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4773.0 kg/hm~2和1870.5 kg/hm~2。并介绍了中棉619在荆门地区麦后直播无膜栽培的技术要点,以期为中棉619在江汉平原植棉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赣北地区油后直播棉适宜钾肥投入量,研究施钾量对赣北植棉区油后直播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施纯钾0 kg/hm~2、60 kg/hm~2、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测定棉花收获期各器官干物质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80~300 kg/hm~2范围内,棉花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施钾量240 kg/hm~2处理棉花籽棉产量最高;施钾量在180~300 kg/hm~2范围内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未产生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赣北地区早熟油后直播棉施钾量为240 kg/hm~2左右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湖北短季棉麦后直播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用两个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4进行麦后直播棉不同密度(密度在37 500株/hm2至60 000株/hm2之间)高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单株铃数下降,公顷总铃数、籽棉产量增加;实收籽棉产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密度间籽棉产量差异极显著,中棉所50、中棉所64两品种均在60 0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籽棉单产分别达4 188 kg/hm2、4 075 kg/hm2.  相似文献   

6.
湘中南棉区棉花配方施肥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和建立湘中南棉区油后棉花直播施肥指标体系,2014和2015年在衡阳县开展油后直播棉花"3414"田间试验,并进行回归分析,综合得出湘中南棉区子棉目标产量4000 kg/hm2,氮、磷、钾养分最佳施用量为N∶P2O5∶K2O=227∶68∶218,即尿素487 kg/hm2、过磷酸钙567 kg/hm2、氯化钾363 kg/hm2。  相似文献   

7.
鄂杂棉23肥效及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汉平原地区对抗虫杂交棉鄂杂棉23进行效应函数法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后有利于促进该品种的个体发育,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氮和钾是控制该品种产量的首要因子,磷次之.在江汉平原,该品种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氮277.6kg/hm2、磷71.7kg/hm2、钾225kg/hm2,最经济施肥量为氮208.5kg/hm2、磷66.2kg/hm2、钾152.6kg/hm2.  相似文献   

8.
以转基因抗病虫早熟棉品种邯68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4个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洋葱茬后直播早熟棉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以5月31日播种的籽棉产量最高,为4044.0 kg/hm2,5月26日播种次之,为3948.0 kg/hm2,均比6月5日增产显著、6月10日增产极显著。因此,建议冀中南地区邯686洋葱茬后直播适宜播期是5月26~30日,最晚不应晚于6月5日。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贵州直播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于贵州省油菜主产区设置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试验,以推广品种油研599为材料,研究施肥对产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明确当地(典型的南方水稻土)的养分限制因子,为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直播油菜的产量,各处理中以NPKB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2 189kg/hm2。缺氮、缺磷、缺钾和缺硼处理相比NPKB处理分别减产961、342、295和184kg/hm2,表明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N > P > K > B。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NPKB处理增加了施肥量,产量明显提升,平均增产430kg/hm2;养分累积量和肥料利用率也均有明显提高,氮、磷、钾分别增加28.6kg/hm2和13.5%、9.6kg/hm2和3.3%、71.4kg/hm2和23.9%。从经济效益看,NPKB处理相比FFP处理收益平均增加1 109元/hm2。肥料合理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直播油菜产量、养分累积和经济效益,在当前贵州省直播油菜的生产中,应积极推行合理的平衡施用技术和科学的施肥方法,从而达到高产、高效、高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16年以来,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根据鲁西北、鲁西南和黄河三角洲的不同生态特点,在这些地区开展了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和德棉15号的小麦、大蒜和小黑麦(饲)三种茬后直播短季棉的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籽棉产量3742.35~4051.5 kg/hm2成效,并探索出了适合山东省该三植棉区特点的麦、蒜、饲后直播棉栽培模式与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适合赣北植棉区油棉双直播一年两熟模式下并有利于棉花与油菜生产轻简高效的油菜适宜播种期.于2019~2020年在赣北地区设6个不同油菜播种期处理,测定各处理油菜生长发育指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经济性状,探究一定范围内推迟播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10月17日播种...  相似文献   

12.
以鲁棉532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4个种植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9.75万株/hm2)对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逐渐增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减少,铃重越轻;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8.25万株/hm2。鲁西南棉区蒜后直播短季棉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8.25万株/hm2与9万株/hm2之间为宜。旨在为鲁西南植棉区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和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棉花种植方式和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JX013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000、36000、54000株/hm2)、不同种植方式(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方式中,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延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株高、果枝数、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以直播棉最大;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中棉所79为材料探讨了高垄、覆膜、喷洒盐碱地土壤改良剂三项栽培措施对盐碱地棉花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项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其中以喷洒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和三项措施结合应用两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正常直播覆膜)。进一步分析表明,三项措施对盐碱地均可改善棉花纤维品质、提高棉花前期株高、增加真叶数量、促进棉花早发,从而提高后期现蕾和成铃强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中棉425在长江流域棉区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于2020年在赣北地区进行田间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群体总干物质累积量也在增加;同一密度不同时期的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时间增加呈上升斜线或波浪式增长;但密度达到适宜的群体后,...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两年在江西省北部的瑞昌市武蛟乡、湖口县武山镇和九江县永安乡试验基地开展棉花与早熟西瓜套作高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旱地栽2行棉花1行西瓜,棉花的株距45cm,双行间距60cm,密度12345株/hm2,西瓜的株距46cm,密度6000株/hm2,其配置模式效益最佳。其籽棉产量4147.9kg/hm2,西瓜产量为26250kg/hm2,两者产值达113592.5元,h0。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不能实现棉花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了"植株高度既适于机采也适于人工采收,含絮力适中(不易落花便于集中采收),生育期适中(播种到采收为180天左右),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较优(纤维长度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 kg/hm2以上,衣分在40%...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江西省丘陵红壤常年种植"梅庄花生"技术落后问题,本试验研究丘陵红壤土质下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梅庄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135kg/hm2和种植密度40cm×20cm组合下,有利于果枝分化,结果枝所占比例最高,为85.6%,饱果率、百果重、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均较好,产量最高,达3909.8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和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为N0、N120、N165、N210)和3种移栽密度(25.0、19.1、12.5丛/m~2,分别记为D1、D2、D3),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水稻品种的适宜移栽密度均为25.0丛/m~2,在此移栽密度下,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165处理产量最高(10.90 t/hm~2),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以N210处理产量最高(10.21 t/hm~2);相同移栽密度下,参试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参试水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可见,提高移栽密度,减少施氮量可兼顾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其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165 kg/hm~2、移栽密度25丛/m~2,即低氮密植可作为重穗型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