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植物是园林设计各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要素,利用它特点鲜明的季相变化做好规划设计是丰富园林整体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分为色彩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论述,包含了叶、花、果、枝干的色彩季相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的植物空间特征,再从美感与功能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景观效果的影响,试图较为全面地阐述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景观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审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季相变化的主体,植物造景是空间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现从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概念及景观特点入手,结合实例分析了园林植物在春、夏、秋、冬各季相变化的审美特点,并提出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作为园林绿化变化最为丰富的要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具有强烈的运动感。不同类型的植物,通过丰富的配置形式及不同的季相变化,能够营造出各式各样的景观效果,构造出不同变幻的景观空间。随着季节的不断轮回,季相景观的营造主要是通过植物不同的季相变化来予以实现。以福建厦门市为例,分析了沿海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季相景观设计效用,并细致探讨了沿海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季相景观的设计要点,以期为塑造多样化的植物季相景观,丰富园林景观内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丁丽梅 《花卉》2021,(4):74-75
圆明园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作为一座遗址公园,还原历史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其本体价值,所以在植物景观配置中要力求植物品种与景观意境相符,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分析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增强圆明园整体景观效果的影响,通过概述不同季节植物叶色的变化、花色变化以及果实色彩和形态的变化,体现植物季相变化的景观特性。进一步分析观叶植物季相、观花植物季相和观果植物季相,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以及其他皇家园林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成果,为圆明园植物景观恢复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选取诸暨市具有代表性的新老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调查分析,调查各公园植物种类及数目、群落结构、季相变化、色彩搭配、空间营造、养护管理等,分析植物景观对诸暨城市绿地功能性、景观性、文化性等的影响,总结诸暨植物景观特色。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植物景观优化方案,以期为生态园林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外植物景观季相设计的理论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潮州市厦寺公园、凤城公园开发建设现状,从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配置入手,分析了2个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规律;并在此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园林学、生态学、造林学、植物景观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发现并找出植物景观季相配置改进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厦寺公园、凤城公园的实际情况,比如地形、公园用地情况、不同景点的不同要求、公园园林植物构成、林相状况以及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情况等,对2处公园重点景区的植物群落提出了林分景斑特色规划,最后在景区设计、植物品种选择、有害昆虫防治方面提出了适合这2处公园现阶段建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景观建设对城市环境具有重要贡献,植物景观的美学质量研究对提升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江苏省沭阳县城市公园的建成时间、区位、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虞姬公园和南湖公园作为研究样本,以公园中典型的30个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景度评判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按照SBE平均值排列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景观,从低到高依次是安静休息区(1.128573)、儿童游乐区(4.149060)、入口集散区(4.944290)、文化教育区(9.158180)、观赏游览区(21.399982)、滨水游憩区(34.794371);分别从配置模式、生长状况、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植物配置美景度的因子,以及不同功能分区人们喜欢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而提出提高美景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文静  张昶 《现代园艺》2022,(7):108-110
为提升植物景观视觉效果,阐述了植物色彩配置的相关理论,从协调性、对比性、均衡性、季相性4个方面分析了色彩在植物景观中的配置原则,探讨了植物色彩在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公园绿化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景观营造和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玄武湖樱洲是南京市春季赏樱的代表景点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科学的植物配置造就了其极具特色的植物景观。本文从樱洲植物造景的类型、景观的空间、季相、色彩及意境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其植物造景的特色,以期为同类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宁市园林植物季相景观不明显的问题,通过对南宁市适地的体现季相特征的植物进行分析,并从构建模式、空间应用、色彩应用、观果植物以及光影应用5个方面,探讨园林植物季相景观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南宁市植物季相景观营建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优化城市园林植物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1.
以肇庆星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景观评价模型。从景观生态功能、美学观赏功能和行为心理功能3个准则层以及层次丰富性、物种多样性、色彩与季相、舒适愉悦感等9个指标层评价因子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对植物对环境的生态影响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植物给人们带来的景观视觉美;公园在植物适应性、色彩与季相以及整体协调性植物景观效果上较好,但层次丰富性、景观可持续性、景观意境美上效果较差。评价结果能够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东北地区校园植物景观与季相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针对植物叶、花、果等部分器官在不同季节的景观特性进行分析,强调了校园植物在东北地区的季相变化,为以后东北地区院校改善校园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驻马店市开源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其植物种类构成空间、季相以及配置形式,对公园植物景观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开源公园共有各类植物114种,隶属于52个科81个属,其中以蔷薇科、木犀科植物较多。植物空间配置形式多采用乔灌草搭配,季相变化较明显,季相景观以春夏季观花、秋季观秋色叶和冬季观干为主。  相似文献   

14.
酒店景观营造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而绿化植物是景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创造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无锡弘阳洛克菲酒店植物配置具法式风情,层次丰富,物种多样,季相变化明显,给人以心灵上的撞击与熏陶。该项目现有45个科,89个属,其中樟科与木樨科比重最大,数量上香樟与桂花最多。总体树种共有142种,其中乔木38种、灌木52种、地被45种、藤本植物3种、水生植物4种,植物营造空间灵活多变,特色明显。营造原则具体包括以人为本、层次丰富(物种多样性、造型多样化与搭配多元化)、私密独立、生态唯美、季相变化与意境深远,创造赏心悦目、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生态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遗址公园植物景观植物种类单一、后期管理不善等现状问题,以改善周围居民生活环境、提高西安市生态水平为目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西安市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20处代表景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建立了景观美景度与构景要素之间的数量回归模型,并结合评价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影响西安市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主要因素有物种丰富度、色彩的适宜性、季相变化、景观层次、文化内涵、地形地貌。季相变化和植物色彩对景观美景度影响较高,文化内涵对景观美景度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朝阳大凌河风景区植物景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对风景区内植物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丰富植物季相景观、增加植物景观层次、营造多样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冬季植物景观特色、增加植物景观科普知识的提升策略,为今后指导大凌河风景区植物景观质量的提升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莹  芮潇 《现代园艺》2022,(3):120-122
为提升与优化植物造景与高校校园景观环境,从整个校园的全局出发,尊重校园原本生态环境,从强化植物多样性配置、丰富植物色彩、提升植物季相变化、丰富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调整校园生态环境结构,增强视觉美感,从而达到建设生态景观型校园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涛 《花卉》1991,(收录汇总):97-99
在生态发展的理念下,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优美的风景园林是人们在高压的社会生活下愉悦人们心情的重要所在。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优美的植物景观保证了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基于此,首先分析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应用作用,然后从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植物配置方式、植物空间营造、植物色彩、季相、层次和整体性设计等方面探讨城市风景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措施,以期增强城市风景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效果,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城市海绵公园作为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对系统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景观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深圳光明区楼村湿地公园改建工程为依托,着重从种植的空间及植物选择与配置等角度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植物与LID设施完美结合的实施路径、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与使用者在空间中的身心感受等,为现有城市海绵公园的景观优化和新建公园的景观营造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美学评价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植物群落景观作为评价样本,请50位评判者参与评价,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植物景观样本进行了景观美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景观要素对居住区植物景观美景度影响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景观因子为季相与色彩(0.358)、健康状况(0.320)、协调与对比(0.280)、植物层次(0.088)、树种组成(0.042);该研究通过对典型植物群落美景度进行定量评价,旨在为植物群落结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