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潘晓玲 《中国果树》2021,(1):I0006-I0006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物质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宝石,一直闪耀至今,为后世所称道。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在园林营造上日趋成熟,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明代古籍中曾有对明代园林营造的记载,而《长物志》作为中国造园史上的一部名著,成为明代古籍中园林艺术营造的典范。《长物志》形象地阐述了明代晚期文人悠居生活的环境与审美追求,是研究明代晚期文人园林营造艺术的重要文献。该书再现了当时的园林风貌与园林中的生活居住用品,表达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对后世的园林营造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人诗画与中国文人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其创造都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文人园林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诗画的理论,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借景抒情,抒发文人情怀。文章通过对宋代文人诗画与造园艺术融合的初探,对文人园林中产生的"诗画意境"剖析,从而产生对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即如何将古典园林中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营造融入现代造园中,继而产生对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继承与发扬的深思。  相似文献   

3.
浅析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原  周子平 《广西园艺》2009,20(3):40-42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苏州园林借独特艺术表现手法,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恰,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4.
王嘉怡  张茜 《现代园艺》2014,(4):139-140
为更加透彻地了解北宋时期的园林特点,本文通过对北宋文人阶级以及文人园林尤其是独乐园的内容和特点的分析,了解当时文人阶级由于不愿沉湎于流俗而希望归于园的心理。并了解了独乐园主人司马光在建造此园时的心理和愿望,以及文人园林中重意随性,与民同乐的特点。总结出北宋园林讲求诗意山水,与民分享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谢彤 《花卉》2019,(24):34-35
中式园林一脉相承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式园林是由文人、画家、造园师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是凝固的诗篇和立体的画卷,是自然美景的缩影,中式造园艺术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寻求作品的天然之美.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文人园林的审美正逐步回归,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重视地域文化与文人情趣,寻求现代文人园林的答案。以深圳宏发会所项目为例,通过分析研究,阐释当代文人园林的本质,说明其时代性的内涵,为现代文人园林的发展探索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始建于16世纪初的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建园之初,文徵明曾多次作有拙政园图。从文氏《王氏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卅一图》探析明代拙政园的原貌,可以了解到明代江南文人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和"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深邃意境。对当代园林景观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小强 《花卉》2017,(20):70-71
中国诗词早在西周初期便以初具雏形,随着历史文明进程,到汉朝初期已成型诞生《诗经》,中国园林形成相比较晚,在秦汉才形成,中国园林与诗文之间存在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谈到中国园林,总免不了要谈中国诗词。二者相互促进。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负有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园林艺术。文人骚客,寄情山水,其所造园充满文化气息及特色。以诗词意境为主题发挥想象,进行造园,园中有诗词,诗词中有景,达到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写实的艺术升华。园与诗文合二为一。诗词意境之美,美轮美奂;运用诗词意境为主题造园,达到景中有诗,诗中有景。妙不可言,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无需赘言,中国园林与中国诗词,相互交织,水乳交融。探究中国园林,中国诗文是引子,从中国诗词入手,独辟蹊径先究其源,再求本体。许多疑问便水到渠成。余之浅析,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私家园林数量剧增。明代中后期的吴门画派使文人园林题材的绘画得到较大发展;对于吴派绘画作品的研习,可以知晓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当时的园林风貌。行为活动对于园林空间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甚至决定着园林空间布局和意境的凝练。文章通过对明代吴派绘画中记载园林活动绘画作品的梳理,分类总结其中出现的园林活动,从参与的主题入手,分析吴派绘画中所展示各类园林空间的突出园林要素及整体空间范围,总结出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的关系,从而加深造园、行为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了解,为当代园林空间氛围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四川园林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概括了四川园林历史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武侯祠等地的寺观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揭示出造园中决定这些艺术手法的最基本质的东西——艺术精神,并进一步探讨这些艺术精神,以提出值得学习与借鉴的东西,奉献于现代园林创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唐代园林在性质和功能上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时期出现的园林别业,是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住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典范和私家园林发展的阶段性案例。在此文中通过对《庐山草堂记》和《辋川集》的简要分析来阐述唐代园林别业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意向。  相似文献   

12.
宋代出现了大量艺术价值很高的文人园林,在当时没有形成关于园林营造的论著历史背景下,对宋代的画论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北宋画家郭熙所著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有极高理论研究价值。希望通过对画论中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能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追溯历史,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对世界范围内的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文人墨客、诗词名家都寄情于山水、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而一些文人士大夫不满足于一时游山玩水,到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便应运而生。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堪称艺术而无愧;在世界造园史上,它独树一帜,并对东西、方造园业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致有"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相似文献   

14.
曹杨 《中国食用菌》2020,(3):I0025-I0025
园林艺术是当今时代的一项主流艺术,从古至今,我国建筑历史中园林艺术的沉淀可谓极其深厚。从苏州园林、杭州园林、扬州园林再到皇家园林,都是极具特色且工艺精湛的园林。这些园林,不仅有着令人愉悦的景色,还散发着自己独有的艺术内涵。因此,这些园林的艺术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的。当然,许多国外园林,其文化和工艺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像波斯伊斯兰园林、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布朗特伊城堡、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以及凡尔赛宫花园等极具文化特色的园林,都是极具本土文化风貌的园林,值得我们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苏秀娟 《现代园艺》2013,(16):91-91
园林艺术是物质环境和艺术形象相结合的一种空间造型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此,园林美是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形象、色彩美和以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美。园林花卉作为园林构成的重要素材之一,做好园林花卉的广泛应用和艺术配置,对充分体现园林美,美化环境、改善人们心情和防护及刺激花卉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艳芳 《花木盆景》2007,(10):25-28
在进行特殊的园林活动时,我们应对园林环境进行气氛布置,以达到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及突出活动主题的目的,使观众融于园林活动之中。这里所说的园林活动包括园林展览、园林艺术节、公园和景区的节日气氛布置等。园林气氛布置其实也是一种园林空间展示艺术,能给人以视觉冲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市新都区升庵桂湖为例,从历史背景、山水布局、园林建筑、植物造景以及园林营造等方面,结合古今诗词记载和文人游踪,分析西蜀园林中祠宇园林在文化传承下的景观空间造园手法及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李薇 《中国食用菌》2019,(9):I0048-I0049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1]。所谓景因文而构,园赖文以传[2],园林建造者借鉴古诗文之意象与意境对园林造景进行设计与构建。古代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楹一联,一台一岛都凝结着文人骚客对园林美学的思考与创造,意兴则建园,园成则颂诗,诗文流传千古,古代园林艺术之美也随诗文流淌而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具有博大艺术内涵和特点的艺术综合体。跟当时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水平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与西方园林、伊斯兰园林一道,并称为世界3大造园体系。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迁,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时空落差。在传统文化继承上的缺失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使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迅速发展的同时,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又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造园活动开拓了意境创造的领域,追求"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可居、可游式园居环境。由于宋代园林遗存较少,且我国明代以前,多以画论来代替园论,因此,由宋代山水画及山水画论来研习宋代造园艺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