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不同促成栽培草莓果实为试材,在温度为(5±1)℃以及相对湿度(80±1.5)%避光条件下贮藏,研究了各品种果实品质和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生理变化,为引进新品种和草莓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甜查理"综合品质相对较好;试验证明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果实在前3d比较稳定,6d后果实腐烂指数显著增加,而且果实硬度越低,腐烂指数越大;果实呼吸速率第3d后明显增强,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与超氧化物体歧化酶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代谢速率与腐烂指数呈正相关变化.这证明了果实腐烂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说明了果实腐烂与超氧阴离子以及丙二醛的积累有关,揭示了维生素C可能参与了果实衰老过程中自由基的清除.  相似文献   

2.
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果实采后的品质劣变和生理衰老是限制果实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探明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规律对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重要。介绍了果实采后品质成分如色素物质、香气物质、硬度、糖、酸、可溶性固形物、Vc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综述了果实采后呼吸、乙烯和活性氧代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绿芦笋采后品质变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绿芦笋采后在感官形态、生理生化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采后贮藏的主要病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沈城铭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078-2079
为了解气象要素变化对椪柑贮藏品质的影响,通过2018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在自然库房建立小气候观测站,获取自然库房贮藏椪柑品质变化(特别是变质烂果)的试验气象要素数据。基于试验数据,通过室内外温差对比和表皮烂果观测分析,得出烂果温度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然库房椪柑贮藏时温度变化对果实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室内外温湿度变化特征和柑橘腐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内伤胁迫椪柑果实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果实在受内伤后的瞬间,其呼吸强度、内源乙烯释放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24h内均高于对照果水平;5kg压力压伤的果实其生理反应比3kg压力压伤的果实要强。  相似文献   

6.
‘塔1’椪柑与亲本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形指数的变化动态基本一致无论是果皮还是果肉+种子,‘塔1’柑中内源赤霉素(GA)的质量摩尔浓度[b(GA)]均高于亲本品种,而脱落酸(ABA)的质量摩尔浓度[b(ABA)]低于亲本品种b(GA)/b(ABA)高可能是‘塔1’柑大果产生的诱因之一除酸外,‘塔1’柑与亲本品种其它品质变化动态基本相似果实采收前,‘塔1’柑果实柠檬酸质量分数较亲本品种高,但果实贮藏约15d后,二者中酸的质量分数趋近  相似文献   

7.
不同叶面肥对椪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椪柑为材料,进行不同叶面肥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可显著提高椪柑果实品质,以高效钙最有效,其次为稀土肥;高效钙不同稀释倍数对于果实品质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以稀释500倍效果最明显,可分别提高椪柑可溶性糖、还原糖、固形物含量1.33,0.59,1.08个百分点,降低可滴定酸0.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包装对椪柑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塑料套袋包装贮藏期间椪柑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包装袋内CO2含量和乙醇积累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差异(P<0.01),包装处理样贮藏中期乙醇积累显著加快;同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较大,表明塑料袋封口包装形式对椪柑长期贮藏品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黄瓜商品果采后品质与果皮色素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根据皮色变化来判断黄瓜品质提供依据。【方法】以果皮绿色和褪绿进程有差异的华北型黄瓜品种"39-1"(果皮绿色较浅,褪绿进程较快)和"39-2"为试材,采集其商品果,置于20℃、空气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保存,分别于采后0,3,6,9,12 d取样测定商品果硬度、失重率、瓜头直径、瓜尾直径及可溶性固形物、V_C、亚硝酸盐含量和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采后0~12 d黄瓜各品质指标与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随着采后时间的延长,"39-1"果实外观的失水萎蔫、瓜头膨大、瓜尾皱缩现象较"39-2"严重。采后0~12 d,"39-1"和"39-2" 2个品种果实硬度分别降低16.6%和13.6%;失重率分别达4.9%和3.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降低率分别为17.4%和1.9%;果实V_C含量分别降低29.8%和24.6%;亚硝酸盐含量稍有上升。综合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39-2"比"39-1"外观变化小,营养损失少。两品种果皮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39-2"的总叶绿素含量高于"39-1","39-1"的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含量比值高于"39-2"。总叶绿素含量与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与失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_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后12 d内,黄瓜商品果品质呈下降趋势,其品质变化与果皮色素含量变化有一定关系,果实皮色可作为判断果实品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早蜜橙”这个新发现的柑桔嫁接嵌合体及与其有关品种类型的柑桔为材料,通过叶片气孔观察、花粉试验、多种酶同工酶分析和果实性状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它的来源、结构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结果发现:(1)在来源上,“早蜜橙”是由甜橙(新会甜橙的可能性最大)和南丰蜜桔形成的嫁接嵌合体.(2)在嵌合体结构上,“早蜜橙”是一个不完全周缘嵌合体,LI、LII以橙为主,LI则以桔为主,兼有橙因子.(3)“早蜜橙”果实品质上等,果实性状大部分来自橙,少数来自桔.糖、酸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大都介于两亲本之间,绝大部分水解氨基酸含量比原接穗和砧木品种都高,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主要粳稻品种品质的若干性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标达到了国家部颁优质米1级指标;长白9的碾磨品质最好;莎莎妮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龙稻3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成分分析仪显示的食味值高;沈稻1的品尝食味值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率、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水稻品种的品尝综合食味值较高,但垩白率偏高,整精米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时期青贮玉米主要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青贮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获取高产、优质青贮玉米,于抽雄期、抽雄后10,20,30,40,50和60 d分别测定了北农青贮208和中北青贮410的干物质含量、生物产量、生物鲜重、中型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粗蛋白(CP)含量。结果表明:1)从抽雄期到抽雄后60 d,含水量不断下降,干物质含量不断上升。2)从抽雄期到抽雄后40 d,生物产量迅速增加,40~60d,变化不大。3)从抽雄期到抽雄后20 d,生物鲜重不断增加,在抽雄后20 d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4)从抽雄期到抽雄后20 d,NDF和ADF含量较高;从抽雄后20~30 d,NDF和ADF含量显著下降;30~60 d变化不大。5)粗蛋白含量在抽雄期最高,从抽雄期到抽雄后30 d,呈下降趋势;30~60 d变化不大。6)不同生育期的青贮玉米杂交种具有不同的最佳收获期,北农青贮208的最佳收获期是在抽雄后35~40 d,中北青贮410的最佳收获期是在抽雄后40~50 d。  相似文献   

13.
《江西农业学报》2022,(6):16-20
对20042006年度江西省油菜区试参试杂交组合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主要产量性状间及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杂种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主要产量性状中以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杂种优势表现较明显;主要产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有效角果数又与生育期、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是提高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方式;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硫甙、芥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杂种产量与改良品质仍有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杂交油菜主要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2004~2006年度江西省油菜区试参试杂交组合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主要产量性状间及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杂种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主要产量性状中以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杂种优势表现较明显;主要产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有效角果数又与生育期、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是提高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方式;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硫甙、芥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杂种产量与改良品质仍有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8年福建省水稻区试的早、晚稻36份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在不同贮藏时间(1~12个月)的7项米质指标作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1年贮藏期内,早、晚稻供试材料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的变化较大,且在品种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其中早稻整精米率的变化最为显著;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胶稠度的变化较小;早、晚稻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在贮藏期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贮藏至6个月时整精米率最高、垩白度最大;早、晚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略有下降,且早稻的胶稠度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旱稻与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早稻与水稻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早稻品质总体上与水稻品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整精米率、不完善粒及垩白是早稻需改良的主要品质指标;垩白度和整精米率对早稻产量的直接负向作用较大,是早稻品质改良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优质蛋白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加性—显性及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及其56个F1组合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对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杂种F1代的基因型和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采用多环境改良潜力较大;具有较大正向加性效应预测值的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普遍较高,自交系的加性效应预测值与GCA效应值趋势基本一致;具有较大正向显性效应预测值的组合产量一般较高,组合的显性效应预测值与产量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选用20个具有代表性的南瓜自交系,分析其K、Ca、P、Mg、Cu、Fe、Zn、蔗糖、葡萄糖、果糖、总糖、β-胡萝卜素、干物质、蛋白质、纤维、淀粉、Vc、酸等物质的含量,旨在弄清不同南瓜间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这些品质性状中,β-胡萝卜素变异系数位于第一,而纤维的变异系数最小。Mg和K、Ca、P、Cu,Ca和Zn,蔗糖和总糖、干物质,果糖和葡萄糖,β-胡萝卜素和Vc、蛋白质等之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该研究为南瓜育种的早期选择、种质资源的利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选择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云南香型软米11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出糙率、精米率和碱消值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整精米率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垩白度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的影响.11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率以种子直接遗传率为主.此外根据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亲本在育种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