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田间径流小区定位研究方法,以合溪水库集雨区苗木种植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撒施(对照)、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区外设置植草缓冲带、条施、穴施6种施肥管理处理小区,探究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合溪水库集雨区苗木地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筛选最佳施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管理模式下,苗木地地表径流年总氮素径流流失通量大小顺序为:撒施(对照)覆膜条施穴施区外植草缓冲带秸秆覆盖,撒施(对照)、地膜覆盖、条施、穴施、区外设置植草缓冲带和秸秆覆盖6种施肥管理模式下的年总氮素径流流失通量分别为35.61,18.30,15.86,12.94,8.18,3.44kg/(hm2·a),说明穴施、区外设置植草缓冲带和秸秆覆盖是较佳的施肥管理模式,将其优化组合后会显著消减水库集雨区苗木地径流氮素流失及其对水库水质的潜在影响。此外,不同施肥管理模式下,苗木地径流水样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为颗粒态氮,其次为硝态氮,其中,撒施(对照)、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区外植草缓冲带、条施和穴施年均流失的颗粒态氮占流失总氮的比例分别为69.11%,68.87%,68.04%,61.89%,61.17%和65.09%;年均流失的硝态氮占流失总氮的比例分别为23.18%,23.36%,20.21%,27.20%,32.02%和28.71%。  相似文献   

2.
抗旱保水剂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抗旱保水剂的研制与生产概况,分析了保水剂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保水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小麦平衡配套施肥中氮素运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平衡配套施肥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运筹对氮肥的实际利用率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肥以60%作基肥,20%作壮蘖肥,20%作拔节孕穗肥施用时肥料效益最高,小麦全生育期技术合理施氮量为210~240kg/hm2纯氮,施氮量在240kg/hm2纯氮时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氮素的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王夏晖  刘军  王益权 《土壤通报》2002,33(3):202-206
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剖面水分、养分空间分布严重错位的问题 ,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出发 ,提出孔源施肥技术 ,并对孔源及常规施肥方式 (表层全面施肥 )下麦田土壤的氮素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施肥方式下 ,土壤氮素的时空变化有其异同点 ,与常规施肥相比 ,孔源施肥条件下 ,土壤氮素剖面分布更趋合理 ,水分与氮素达到了协调统一 ,促进了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长和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以美国山核桃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0 (CK)、100、200、400、600、800 mg/株6个不同的施氮处理,运用指数施肥法研究了6种氮素施肥处理下美国山核桃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分别在N600处理(600 mg/株)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 4 cm、5. 08 mm和9. 33 g/株。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出美国山核桃幼苗叶片氮、磷、钾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22. 58、1. 89和12. 71 g/kg,最适含量范围分别为22. 58~32. 73、1. 89~3. 15和12. 72~22. 05 g/kg。综合3种养分的最适含量范围,推断出美国山核桃幼苗的最适施氮量为600 mg/株。  相似文献   

6.
7.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氮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采用Bremner1 965年提出的土壤氮素分级方法 ,对 1 6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的耕层以及剖面各层次土壤的氮素形态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 ,施用化肥不能提高耕层土壤各形态氮的含量 ,对土壤氮素的组成也无明显的影响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耕层土壤各形态氮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氨基酸态氮的增加最为明显。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可提高土壤氮素的储量和质量 ,不仅对耕层土壤氮素的含量和组成有影响 ,而且对耕层以下土壤各形态氮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下层土壤各形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也越大 ,而且影响深度也更深。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肥对氮素形态的最大影响深度为 30cm左右。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推荐施肥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殿青 《土壤》1990,22(4):201-204
作者介绍了西北地区由土壤测试方法、肥效反应函数式,推荐施肥方法及推荐施肥分区等内容组成的推荐施肥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9.
田秀平  薛菁芳  韩晓日 《土壤》2007,39(2):314-317
好气培养条件下,白浆土有机N矿化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但增加速度趋于下降,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遵从化学反应一级方程式。不同处理之间N矿化位势值高低排列顺序为:有机肥(403.55mg/kg)>秸秆还田(365.36mg/kg)>化肥(335.25mg/kg)>免耕(328.05mg/kg)>深翻(324.74mg/kg)>CK(268.65mg/kg)。N矿化位势值在3种耕法中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有机N矿化半衰期与施肥有关,有机肥处理的矿化半衰期最长,CK处理最短,有机肥比CK处理多4.12周。各施肥处理之间N矿化速率常数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施肥方法对改善肥料氮素运移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进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施肥的三种方法与现行两种施肥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施肥方法不仅能减少农田春麦系统中氮素NH3挥发,土壤残留,和不明途径损失,而且能显着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使“三高一低”的氮素运移特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能提高肥料的增产作用.在三种改进的施肥方法中以1/4基肥+1/2深追+1/4叶喷的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soil warming and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on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nutrient status of Picea asperata Mast. and Pinus tabulaformis Carr. seedling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frared heaters increased monthly average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 by 2.6 and 2.1°C above the ambient, respectively. Ammonium nitrate (NH4NO3) was added in an amount equivalent to an additional 25?g?N?m?2?a?1. Interestingly, soil warming, N fertilization, and their combination decreased foliar phosphorus (P) and magnesium (Mg) concentration of Picea asperata seedlings, but increased them in Pinus tabulaformis seedlings. Moreover, the combination of warming and N fertilization induced greater increments of amino acid, area-based N concentration and mass-based N concentration, manganese (Mn) and zinc (Zn), and further decreased P and calcium (Ca) concentration in Picea asperata seedlings. However, this phenomenon was not observed in Pinus tabulaformis seedling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icea asperata seedling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combination of warming and N fertilizer than Pinus tabulaformis seedlings.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肥方式(点施于距土表1、5 cm土柱中心位置,分别记为M1、M2;距土表0~5、0~10 cm土壤与氮肥混匀施用,分别记为M3、M4)和氮肥用量(N 0、0.3、0.6、0.9、1.2 g/盆)对直播稻苗期生物量、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M1、M2施肥方式下N0.6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17.8%~84.8%和13.9%~46.9%,根系形态指标表现为N0.3和N0.6高于N1.2处理;M3、M4施肥方式下N1.2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32.6%~36.3%和14.9%~16.2%,根系形态指标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施肥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量的影响趋势与生物量表现一致,氮素吸收利用率表现为点施条件下M1M2,混施条件下M3M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素吸收与根系形态参数及氮素吸收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低氮条件下浅层点施、高氮条件下浅层混施有利于促进水稻苗期的生长发育,稳固良好的根系形态特性,增强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In a lysimeter experiment the overall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 in dry matter of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nitrogen application. Lack of water reduced the overall concentration of most amino acids in dry matter except prol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which was increased. Nitrogen application as well as lack of water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overall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glutamic acid and proline, respectively, which might be attributed to variations in the fre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resulting in a decreasing overall ratio essential/not essential amino acids.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壤肥力与目标产量的冬小麦变量施氮及其效果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基于田间18 m×18 m土壤碱解氮测定数据和2001年的小麦产量图数据,采用目标产量模型,设计了变量施氮处方,进行变量施氮试验。以相邻地块均一施肥区为对照,结果表明,变量施氮区产量略低于均匀施肥,且产量变异系数增加;产量构成因子中,变量区的穗密度与对照区基本持平,但变量区的穗密度变异系数较低;变量区的穗粒数低于对照区,变异系数增加;变量区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区,变异系数增加;变量区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对照区,但变异系数也较高;变量区的肥料经济效益略低于对照区,但变量施氮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浓度,减小了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生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和蚕豆/玉米间作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于2006—2007年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N 0、75、150、225、300 kg/hm2)蚕豆/玉米间作体系与其相应单作体系土壤无机氮的时空分布规律,旨在为河西走廊灌区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用土钻法采集土壤剖面样品,CaCl2浸提,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的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和蚕豆/玉米种间相互作用对土壤无机氮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灌漠土无机氮以NO3--N为主。蚕豆和玉米无机氮含量在蚕豆收获前种植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蚕豆收获后至玉米收获,间作显著降低了两种作物各层无机氮含量;无机氮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蚕豆收获后间作体系0—100 cm土层无机氮累积量略高于单作体系,且0—100 cm 土层无机氮累积量高于100—160 cm土层;玉米收获后,间作蚕豆和玉米土壤无机氮累积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平均降低了51.7%和16.6%,在100—160 cm土层平均降低了42.1%和6.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蚕豆和玉米无机氮累积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平均增加了40.1%和81.5%,在100—16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69.6%和40.6%;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体系0—100 和100—16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分别降低43.4%和34.1%。因此,施氮肥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的累积,而豆科/禾本科间作减少了土壤无机氮的残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耐盐冬小麦作为盐渍化地区的先锋作物,结合适当的轮作方式,既可以提高盐碱地的当年生产力,又可以改良盐碱地土壤耕层的盐分状况,然而在施肥管理方面,耐盐冬小麦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技术模式,其营养特征尚不明确,为了探索耐盐冬小麦科学合理的氮肥施用技术模式,本文对冬小麦开展了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其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冬小麦区域施肥状况调查和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量,设置4种施肥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不同时期采集冬小麦植物样品,收获期进行产量测定,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氮素吸收和干物质量的测定,再通过相关公式计算,获得冬小麦的氮素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用SPSS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研究处理间的差异。【结果】 1)从返青到孕穗期,各处理间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差异最大,N300/2(农民习惯施肥)和N210/3(氮肥分三次施用,基肥、拔节肥和穗肥各占1/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明显高于N150/3和不施氮(N0)处理; 2)在返青期、孕穗期和收获期,N0处理的氮素含量最低,与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而所有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N300/2与N210/3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累积量以及产量无显著差异; 4)N210/3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最高达40.7%,显著高于N300/2处理。【结论】耐盐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苗期返青期很慢,返青期孕穗期迅速增大,孕穗后期成熟期缓慢增加,整个过程呈现慢快慢的趋势;耐盐冬小麦的氮素积累量在返青期至孕穗期最大,对氮肥的需求最为迫切。生育期少量多次施肥方式,在不降低耐盐冬小麦产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并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及时准确地监测或诊断蔬菜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对于提高蔬菜作物的氮素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减少过度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几种常用的颜色模型以及颜色模型在作物营养诊断,尤其是蔬菜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8.
及时准确地监测或诊断蔬菜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对于提高蔬菜作物的氮素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减少过度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几种常用的颜色模型以及颜色模型在作物营养诊断,尤其是蔬菜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9.
辽西石灰性褐土不同施氮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效施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的辽西石灰性褐土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峰出现在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20~4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保持稳定,速效钾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出现在大喇叭口-灌浆期内;40~6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分别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升高。施氮降低了0~20 cm土层的pH值,而对20~40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无影响。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的pH值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保持稳定。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因施氮模式而异。与其它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提供玉米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动态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为辽西春玉米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