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农地流转相关规定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农地流转机制并非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承包土地的有效自由流转,主张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创设"土地银行",联结农业用地的"存、贷"双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家一户的农村承包土地方式,已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通过流转办法集中连片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各种弊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地使用权流转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核心环节,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场革命.农地流转,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土地规整化、集约化,农业规模经营,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从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这一主要原因来探讨其对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的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建议,为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对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市场及相关政策制度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通过转变农民农地流转观念,健全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对策,以加速推进四川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藏农村土地流转状况,促进西藏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对2014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地区和林芝地区27个县(市、区)550户农户进行调研,分析当前西藏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西藏农村土地流转总量小,集中分布在中心城镇周边,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流转对象主要是在西藏的内地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流转行为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对农地流转缺乏重视,加之市场体系不健全,农地流转缺乏规范性;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是制约其农村土地流转的客观因素。应加强宣传引导、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体系、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培育农业大户。  相似文献   

7.
过去一家一户的农村承包土地方式,已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通过流转办法集中连片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各种弊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地使用权流转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核心环节,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场革命。农地流转,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虽有较大的发展,但规模化流转仍然较少。本文重点从农民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意愿、农地经营权的流转机制、追求短期收益的随意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经济发展水平、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六个方面探析了制约农地规模化流转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促进和保障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俄罗斯、中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农地流转制度。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晰的权利界定,赋予农民充分的土地权利是实现农地流转的必要条件;完善的土地交易市场,市场一方面是农地交易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够在国家的监督下实现土地的公平交易;其他制度的保障,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能够在农地流转中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一项基础性权利,但土地过度破碎化影响了农业生产效果的提高,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适时探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制度,不仅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率,也能够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提供农地利用水平。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何玲  贾启建  董谦  董海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62-3164,3170
首先,以河北省土地流转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其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350户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的社会保障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状况。其中,从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农户养老保障状况、农户医疗保障状况、农户就业保障和教育培训状况)2个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从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2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状况。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大针对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应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以及树立农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的措施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矛盾,并建议政府应以优化和完善转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全省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评价耕地利用功能,分析其演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既是耕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又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研究分析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国民经济贡献、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就业保障和生态安全维护4个功能的时空转型特征和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总功能呈下降—上升—平稳趋势,耕地利用子功能主要经历了由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为主向以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为主的转型过程,转型过程可分为总功能衰退、总功能提升和主体功能凸显三个阶段;2)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的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3)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分别为权衡—协同—持平,转型过程趋于相互促进。此外,针对耕地利用功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完善社会保障、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农地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测算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价值,得出在我国现在的国情下,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内涵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实质是全面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监督、鼓励和引导耕地使用者集约化、绿色化利用耕地资源,使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地要素特性稳定且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状态。2)三位一体保护路径设计:树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视角的保护理念,采取分区分级保护机制,健全耕地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农户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行为,实时监测系统中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态,最终实现我国全方位耕地保护格局。此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促动因素。通过梳理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探索的历史演变进程,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经历了从物质精神的双重承担者、物质资源的实际供给者、基于传统的创新推动者向多元选择的有效支持者的演化历程,且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步从生存保障向投资保障转化。基于此在土地确权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资产作用,以促进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多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功能多元化,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功能是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和对区域农 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耕地资源的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为基础,以耕地农作 物产出为媒介,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区域最小耕地面积,并与区域实际耕地面积比较,得出耕地资源安全 的状态值,对研究区和区域内各个乡、镇的耕地所处安全态势进行评价。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要同时保 证耕地资源最直接的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的安全。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资源安全状态值,可以衡量一个 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的态势。从空间分布看,大兴区北部经济发达的乡镇不安全状态较为剧烈。区域农业 应该及时调整农业结构以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户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方法,提出土地规模化经营政策。基于"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地资源流转的关键"的假设,根据农户对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差异,从耕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以及劳动承载功能3个方面,提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并以大兴区和海淀区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测算结果表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能够反映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替代产度的差异,为确定区域耕地流转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刘易斯拐点和耕地红线的判断与三农治理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的衰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瓦解,粮食安全危机凸现;农地所有权的政府垄断也导致城市化成本过高,阻碍了农民的城市化,形成庞大的伪城市化人群,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只有尽快改变以堵为目标的三农治理旧思维,充分利用耕地红线神话破产、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历史新机遇,进行深刻的农地制度改革,我们才能实现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的城市化成本,减少伪城市化人口,缓解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危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科学评价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1991~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状况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障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1~2010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不断下降;1991~2010年甘肃省各市(州)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并伴有集聚趋势;影响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的主要障碍因子为耕地废水、单位耕地农药用量、单位耕地化肥用量以及单位耕地的废渣堆放量.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及地方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红线保护制度下,缺乏耕地利用效率和考评机制,抛荒严重,产量下降,粮食安全受到威胁。面临建设用地指标紧缺,为确保粮食安全,将粮食安全保障责任重心下移,粮食安全保障与地方政府建设用地指标挂钩。地方政府确保粮食产量,才可获取建设用地指标,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中央政府细化地方粮食安全保障考核制度和操作规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监督考评,降低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