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桃种质亲缘演化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 RAPD技术对 48个桃品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20个引物共扩增出 16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3条,占50.3%。经聚类分析,48个供试材料共分为五类。其中甘肃桃,山桃,部分古老的以北方蜜桃、硬肉桃为代表的北方品种,以美国油桃为代表的油桃品种,以及以南方水蜜桃为代表的品种各自聚为一类。据此对桃种质的演化及分类地位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传统的古老品种具明显的地域特色,而现代品种间遗传背景相近,地域差异不显著。美国油桃单独聚为一类,可能存在一条古老的进化途径。新疆桃与北方古老品种亲缘关系相近,可能共同起源于硬肉桃。  相似文献   

2.
巨峰系葡萄品种演化及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怀福 《园艺学报》2003,30(2):131-134
 通过对巨峰系葡萄品种引种和性状观察记载以及选育途径和亲子代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演化过程和分类方法,绘制了巨峰系葡萄品种演化图。巨峰系葡萄品种选育的最主要途径为杂交育种、其次为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巨峰系葡萄品种可按其来源、成熟期、成熟时果皮的色泽和种子有无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3.
马跃 《福建果树》1992,(4):6-6,5
在桃品种资源研究中,以往通常按品种的用途、成熟期、单果重等单一指标划分成不同类群,从而难以反映众多桃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特征。随着资源和育种研究的深入,愈加需要从多方面对品种进行数值分类与综合研究。为此,作者应用电子计算机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方法(Iterative  相似文献   

4.
桃品种黄酮类化合物组分类别的数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涛  刘连森 《园艺学报》1996,23(3):297-299
桃品种黄酮类化合物组分类别的数量化研究周建涛1郭洪1赵密珍1刘连森1彭涤非2(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长沙410125)关键词桃;黄酮类化合物;分类演化NumericalAnalysisofFla...  相似文献   

5.
桃品种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天明  张振文 《果树科学》1998,15(2):107-111
用电导法,萌芽生长法和组织变褐法对82个桃品种或优系的耐寒性评价,结果表明;桃一年生休眠枝的耐寒温度为-19.0--27.0℃,叶芽为18.5--26.1℃,花芽为-17.0-24.0℃,叶芽和花芽三者间耐寒性呈显著相关,抗性强弱的顺序为;枝〉叶芽〉花芽;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苹果属树种中的3组5系作了简要的表述,并以苹果栽培品种体系为中心,尤其以欧亚苹果品种群(西洋苹果)为重点,将其划分为早、中、晚熟15类及附加2类,简要地介绍了品种族系、习性概要、所辖品种及其演化系谱,并对各品种的原名、代号、选育地点、发表年代等作了一定查考和提示,共涉及400余个品种,基本涵概了当前我国苹果品种的总体和现状,简述了我国众多的苹果栽培品种的亲缘系谱及分类脉络,澄清了某些品种来源及演化等问题上的模糊及混乱状况。  相似文献   

7.
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对福建龙眼品种的分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杏品种儿茶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英民  吕增仁 《果树科学》1996,13(2):105-10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杏66个品种一年生枝皮儿茶酚氧化酶(CO)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出现23种谱型,其中11个品种类型可被一一分开,其余55个品种类型分属于另外12种谱型。  相似文献   

9.
桃品种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导法、萌芽生长法和组织变褐法对82个桃品种或优系的耐寒性评价,结果表明:桃一年生休眠枝的耐寒温度为-19.0~-27.0℃,叶芽为-18.5~-26.1℃,花芽为-17.0~-24.0℃;枝、叶芽和花芽三者间耐寒性呈显著正相关,抗性强弱的顺序为:枝>叶芽>花芽;枝组织的耐寒力顺序为: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髓;品种间、品种群间及变种间抗寒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提出在很少发生-23.0℃以下低温的地区为桃适宜经济栽培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李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钟秀芬  张立彬 《园艺学报》1992,19(2):123-128
  相似文献   

11.
李,杏,梅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汪祖华  陆振翔 《园艺学报》1991,18(2):97-101
经对89个李品种、32个杏品种及25个梅品种(品系)进行叶柄、叶片过氧化物 酶同工酶分析,发现李、杏、梅的同工酶谱型基本相似,但亦存在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带区二条酶带Rf值之不同。分析其酶带及谱型的内在规律性,作者认为将李、杏、梅归为同一属(或同一亚属)较为合理;杏在系统发育过程中介于李和梅之间,而更亲近于梅;三者之间的演化途径为李→杏→梅。  相似文献   

12.
果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果梅(Armeniaca mume sieb.)43个品种(类型)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型。根据酶谱的差异,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组10类。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对桃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效唑对桃树进行土施和叶面喷布等不同方法,不同剂量的试验。土施0.125~1.0g/m~2,叶面喷布500ppm×2以上的浓度都可有效地抑制植株营养生长。它降低了新梢生长长度,抑制了副梢的发生和生长,以及干周的增长。多效唑在抑制营养生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殖生长,有效地促进花芽形成,降低了始花节位,增加了成花节位数和复花芽节位数。对果实大小也有促进作用。成倍地提高了早期产量。施用同等剂量,土施的效果优于叶面喷布。在我国中部地带,陇海沿线沙壤土上以0.25/m~2的剂量为好,第二年以后用量减半。在土施情况下它的“呆滞期”只1.0~1.5个月。土施应在旺盛生长前1.5~2.0个月以前施入。  相似文献   

14.
王汉良  席志鸿等 《园艺学报》1990,17(1):29-33,F004
上海地区的桃(Prunus persica(L.)Batsck)果实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缝线处及果顶部易发生青斑或烂顶。研究表明,在桃硬核期前用B92000ppm喷酒2-3次,并配合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可有效地克服这类生理病害的发生,并能使果实圆正,成熟期提前,采收期较集中,色泽鲜艳,贮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肥城桃’、‘红玉杏’萌芽前枝条对~(18)N—尿素的吸收及萌芽后的运转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萌芽前‘肥城桃’和‘红玉杏’枝条对~(18)N—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利用率有所上升,至6月2日二者分别可达27%~32%和29%.2.无论是桃或杏,对未着果的果枝来说,其新植叶片为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8)N 最重要的“库”.3.对着果的果枝来说,果实为最重要的~(18)N“库”.4.果实能加强新生器官对于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8)N 的“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细胞化学方法对花芽抗寒性不同的两个桃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多糖积累和质壁分离动态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芽抗寒性弱的品种五月鲜多糖积累早(9月下旬),水解晚(1月中旬),水解不彻底;抗寒性强的品种大久保多糖积累晚(11月中旬),开始水解早(12月下旬),严冬时水解彻底。大久保的花芽细胞质壁分离开始早(10月下旬),恢复晚(3月中旬),仲冬时原生质体孤立程度强烈,维持了比较稳定的抗寒力;五月鲜花芽细胞质壁分离开始晚(11月下旬),恢复早(2月中旬),易受变温的危害,因此抗寒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巨峰葡萄实生苗阶段发育过程中几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三年生巨峰实生苗阶段发育过程中不同节位木质部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不同节位木质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一条谱带,从茎基部到首次出现卷须的部位其活性增强,随后便消失。在休眠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存在阶段发育的酶谱差异性;在生长期则随着葡萄蔓阶段发育程度的提高酶带数增多,活性增强。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酶,不论是休眠植株还是活跃生长的植株,其酶谱保持不变,但休眠期酶带多、活性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多酚氧化酶同工酶酶谱类型一致。  相似文献   

18.
若干杏品种的授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19.
桃花芽越冬期间蛋白质,核糖核酸动态与抗冻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了‘五月鲜’、‘大久保’两个桃品种越冬过程中花芽受冻情况及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变化动态。发现1.‘五月鲜’花芽的受冻时期有两个:严冬受冻和早春受冻,以早春受东为主;2.‘五月鲜’花芽的早春受冻部位为花芽基部维管束和花梗部分;3.全蛋白和核糖核酸从秋天到严冬(1月中旬)含量不断增加,然后下降,抗寒性强的品种‘大久保’全蛋白和核糖核酸含量一直高于‘五月鲜’,说明全蛋白和核糖核酸与抗寒性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