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最经济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2个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以期获得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品种与种质资源.2009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C柱法在温室内鉴定了30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对大豆孢囊线虫(SCN)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用3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了抗性表现免疫的种质资源12份,表现高抗的28份,表现中抗的39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4.0%、9.3%和13.0%;用4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了免疫的种质材料8份,高抗的18份和中抗的51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2.7%、6.0%和17.0%.对2个生理小种的毒力差异比较表明,2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表现差异明显,4号生理小种的毒力比3号生理小种强.本研究所鉴定出的抗病品种与资源,不仅对农业生产中利用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为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的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4.
5.
在旱农区农田生态条件下,采用常规与二次回归正交结合的设计方法,多点同步研究定豌2号高产与密度、氮磷施用量及配比间的关系和相关效应,钼肥、保水剂高效施用技术,并在试验基础上同时进行生产示范验证。根据试验示范结果,选用相应分析程序进行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定豌2号产量1 950~2 653 kg/hm2的技术方案65套。该方案95%置信域:播种量109.5~148.5万株/hm2,施N 45~64.5 kg/hm2,P2O5112.5~147kg/hm2,N∶P2O5约为1∶2.37,沟施植物保水剂7.5 kg,每1 000 g种子用钼酸铵4 g拌种。  相似文献   

6.
陕芝3号是用冀芝1号芝麻作母本,子洲芝麻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成的旱地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属单杆型,籽粒白色,生育期95d,叶片宽大,叶色深绿,一叶三花,节间短,结果密,单株萌果数178个,抗病性强,抗旱抗倒伏,丰产性突出,平均比对照增产13.9%以上,含油率54.42%,是旱地夏播或春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芝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采用无菌技术从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No.1028),经形态分类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鉴定为黑孢属Nigrosporasp.,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其代谢产物对重要作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上述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和23.0%。经提取分离得到纯的白色晶体状活性物质。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对内生真菌No.1028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发现玉米粉、黄豆饼粉比较适合其生长和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Na 对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用小白鼠进行了特杀鼠 2号对害鼠适口性及防治效果选择试验 ,测其摄食系数、死亡时间和灭效。结果表明 ,小白鼠对特杀鼠2号毒饵摄食系数为0.77,对照敌鼠钠盐为0.61;特杀鼠2号平均致死时间为3.25d ,毒杀率均100%。农村现场 (农房和农田 )观察杀灭家栖鼠和野栖鼠的效果 ,特杀鼠 2号现场灭鼠效果 ,农房灭鼠率为91.68% ,农田灭鼠率为96.38%。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线虫泰山1号防治花生地蛴螬的方法及其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果表明,用昆虫病原线虫泰山1号,在花生地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及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方法,使每666.7m~2花生地蛴螬的残虫量由8083头控制到167头,花生的损失率由原来的38.7%降至0.2%。线虫防治与施药区比较,每亩可增收花生150kg 以上,较空白对照区可增收花生237.5kg。充分显示了用该线虫取代农药防治的可行性,为控制历年严重为害花生的华北大黑鳃金龟及暗黑鳃金龟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50 a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我国监测时间最长、资料最为完备的一条冰川.1962年以来,采用5种观测方法共开展过9次地形图测量和3次乌鲁木齐河源区的航空摄影测量.通过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已有观测数据的分析,结合2012年最新观测资料对该冰川近50 a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62年和1980年的面积数据存在偏差.对原始测图重新数字化后,得到1962年和1980年该冰川面积分别为1.91 km2和1.86 km2.2012年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进行详细的地形测绘和末端变化观测,结果显示,冰川面积为1.59 km2,其中东支和西支面积分别为1.02 km2和0.57 km2.近50 a来,该冰川退缩率为16.8%.冰川整体处于消融状态,但冰面消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冰面坡度10°区域消融最为强烈.东支南北坡退缩普遍较强,西支北坡退缩快,东北坡面积有所增加,消融速度加快主要受气温和地形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例,比较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变化。结果表明:物质平衡亏损、平衡线高度上升、活动层温度升高、厚度减薄、运动速度降低、末端退缩、面积和冰储量减少是两类冰川的主要变化趋势;大陆型冰川变率有加大或者大于海洋型冰川的表现,并且两类冰川的变化幅度差距有逐渐缩小或趋稳的迹象。进一步分析认为:两类冰川消融退缩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上升,重要因素是冰面反照率降低,而气候环境、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加速消融机理等差异,是造成两者变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为了查明天山一号冰川岩面生地衣群落主要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特点及其分布格局,沿海拔梯度设立15个样方,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30种岩面生地衣的生态位特征,并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用最小生成树对其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岩面生地衣生态位宽度属于中等偏窄,其中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 Th. Fr.和地图衣Rhizocarpon geographicum(L.) DC.的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广泛的分布在研究区不同海拔的各个样方,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区地衣种对间生态位重叠现象普遍,但大部分重叠值偏低,物种间形成了生态位的分化,且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最小生成树反映了地衣种对间在生境因子上的相似性,与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结果一致,将30种岩面生地衣分成3个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16.
中苜2号苜蓿高产配方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苜蓿规模化技术研发滞后于产业发展等关键性问题,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合理论优化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寻优技术,筛选出高产苜蓿的最佳土肥配比技术.结果表明:田间测产与4种模型筛选出,经济效益最佳施肥组合为:当P肥31.70kg/hm2(Ca(H2PO4)2·2H2O为159 kg/hm2)、K肥86.05kg/hm2(K2SO4为172 kg/hm2)、N肥73.08kg/hm2(CO(NH2)2为159 kg/hm2)时,产量为12348.66 kg/hm2,肥料投资较低(1171.8 元/hm2),与最高肥料投资相比低386.3元/hm2,产投比为21.08.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7号桃树为研究对象,低温强度为主导指标、≤0℃温度持续时间为辅助指标,建立桃树盛花期霜冻害指标体系。采用大田试验,低温霜箱模拟,并结合霜冻历史调查资料分析的方法,得到北京7号桃盛花期花器发生轻霜冻(受冻率≤30%)、中霜冻(受冻率31%~60%)、重霜冻(受冻率61%~80%)和特重霜冻(受冻率≥81%)不同强度霜冻灾害的温度指标分别为最低气温≥-1.8、-1.9~-3.2、-3.3~-4.1、≤-4.2℃;气温≤0℃持续时间分别为≤2.6、2.7~5.2、5.3~7.0、≥7.1h。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探讨以盐池为代表的宁中地区在干旱雨养立地条件下宁亚10号胡麻高产优质栽培模型。5个可控栽培因子分别为播量、施农肥量、施氮量、施磷量、抗旱剂,效应因子为胡麻籽粒产量、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通过模拟选优,胡麻产量高于1 200 kg/hm2、籽粒含油率大于37%、亚油酸含量大于1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播量46.05~50.85 kg/hm2,施农肥量21.50~24.96 t/hm2,施氮量(纯氮)84.45~91.95kg/hm2,施磷量(P2O5)55.65~62.70 kg/hm2,喷施抗旱剂2~3次。  相似文献   

19.
西农No.24菌株是从陕西秦岭山区采集的200份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放线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采用微量小杯法,通过发酵、洗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测定西农No.24菌株发酵液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对反枝苋有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其发酵液对反枝苋种子萌发抑制率为26.7%,主根生长抑制率为80.6%,主茎生长抑制率为66.5%;离子交换液对反枝苋的种子萌发抑制率为42.9%,主根生长抑制率为93.1%,主茎生长抑制率为86.2%。经HPLC分离后得到8个馏份,其中馏份4的除草活性最强,对反枝苋的种子萌发抑制率为86.36%,主根生长抑制率为95.84%,主茎生长抑制率为93.76%。  相似文献   

20.
ISPM No. 15 presents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wood packaging material us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re are currently two approved phytosanitary treatments: heat treatment and methyl bromide fumigation. New treatments are under development, and are needed given that methyl bromide is being phased out. Probit 9 efficacy (100% mortality of at least 93 613 test organisms) has been suggested as an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new wood treatments, and is based on fruit fly research. We question requiring probit 9 efficacy for wood pests (insects, nematodes and fungi) and discuss challenges to meeting this requirement. Instead, we suggest a 3‐step, laboratory‐based alternative approach. Step 1 involve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creening) to estimate the lethal dose for the most tolerant stage of each target pest. We consider each infested piece of wood as an experimental unit, not the individual pests, to avoid pseudoreplication. Step 2 requires replicated experiments (with no survivors) at the estimated lethal dose. We suggest a minimum sample size of 60 experimental units, which achieves 0.95 statistical reliability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Step 3 entails studies under simulate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using wood samples similar in size to wood packaging material and infested to levels that reflect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