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米量和收集次数对香米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用米量和香气收集次数对香米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用米量和香气收集次数均能提高香米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当甩米量由100g增加为200和300g时,其香气相对含量增加了16.27%和24.37%;当香气收集次数由1次增加至2次,3次和4次时,其香气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5.51%,6.08%和6.35%;但不同香气成分增加的趋势和程度不同.采用200g香米1次收集能得到比较完整的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2.
不同分析方法对香米香气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柱吸附法(XAD-4)对香米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DE法操作方便,能较多地收集到醛类香气物质,并收集到香米香气的特征物质2-乙酰基吡咯啉,香气物质中小分子化合物偏少;柱吸附法能弥补SDE法一些缺陷,所收集的香气成分更均衡,但吸附剂的处理较为困难。因此,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更完整地反映香米香气组分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杏皮渣醋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了解其组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提取杏皮渣醋香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果]杏皮渣醋含有16种酯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49.84;.7种醇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17.86;.7种酸类物质,占香气成分17.03;.6种醛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3.20;.6种烯烃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0.36;.8种酮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0.89;,其他物质共10种,占香气成分的10.83;.[结论]杏皮渣醋香气成分由酯类、醇类、酸类、醛类、烯烃类、酮类以及其他物质组成;杏皮渣醋香韵由酸香、果香、甜香、青香、木香、花香、焦香组成.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卷烟主流烟气中萃取中性香气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结果表明,在萃取时间为2 h,水浴温度为60 ℃的条件下,同时蒸馏萃取法能提取和分离出主流烟气中多种主要中性香气成分.在提取得到的中性香气成分中,质谱鉴定出了72种,其中:烃类17种,醛类7种,酮类23种,醇类9种,酯类8种,醌类1种,含氧杂环类2种,含氮化合物5种.所测标样的回收率为70.9%~85.4%.提取的25种含量较高的中性香气成分中,除植醇外,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6.
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丹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同一品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红茶和白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以醇类(44.27%)、碳氢化合物(22.15%)、酯类组分(12.29%)为主,其余组分含量较低,醛类、酮类、含氮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19%、3.98%、3.28%、丹桂绿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54.62%)、酯类(18.92%)和碳氢化合物(18.11%)为主,丹桂红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7.78%)、醛类(26.08%)和酯类(11.07%)为主,丹桂白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9.64%)、醛类(17.25%)和酯类(11.12%)为主.丹桂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27.1%)、芳樟 .醇及其氧化物(10.94%)、香叶醇(4.04%)、苯甲醛(0.81%)、苯乙醛(6.01%)、β-紫罗酮(2.78%)、顺荣莉酮(0.57%)、顺-己酸-3-己烯酯(1.25%)、3-甲基丁酸-2-苯乙酯(2.47%)、顺-苯甲酸-3-己烯-1-醇(1.S6%)、法呢烯(15.63%)、吲哚(1.64%)、十四烷(2.02%)等.经对比发现,加工工艺上的差异造成了丹桂制不同茶类在香型和香气成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关于香米香气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固相微萃取法与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2种提取方法快速分析定性茶叶香气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利用2种提取方法共从茶叶中鉴别出74个化合物,其中固相微萃取法得到了41个化合物,而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了39个化合物,但共有的化合物为8个。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其香气特征成分主要集中在固相微萃取法所富集部分;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但采用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SPME-GC/MS法已能够完成对呈香物质的判断。这为茶叶香气成分类型定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香气提取方法对茶叶香气组分的影响,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对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原料至浓缩工艺香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香气总量损失了89.84%,香气组分损失了64.15%,经干燥工艺后香气总量和某些香气组分有所增加.与绿茶初制工艺不同,在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没有检测到新形成的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洋  胡军  李海民  范坚强  洪祖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33-16336
综述了近30年来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不同品种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分析,种植、加工过程中乌龙茶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以及乌龙茶香气成分分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中低档信阳毛尖茶和桂花鲜花为原料研制成桂花毛尖茶,对桂花毛尖茶加工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野生工夫红茶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广西野生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兴安六垌野生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在萎凋叶、揉捻叶及发酵1、2、3、4、5 h时取样烘干,取3 g红茶与150 mL水冲泡5 min,对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结果]鲜叶发酵4 h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评分最高(92.5分),红茶汤色红亮,花香、甜香浓,滋味醇厚,叶底红匀、亮.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降低趋势,分别从萎凋叶的5.20%和5.23%降至4.10%和4.74%;茶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揉捻叶时含量最高(25.40%);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发酵4 h时达最高值(0.50%和4.20%);茶褐素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萎凋叶的1.30%上升到发酵5 h的6.00%.红茶香气成分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醛类和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香叶醇(25.55%)、水杨酸甲酯(20.55%)、β-芳樟醇(14.75%)、苯乙醛(5.14%)、2-乙酰基呋喃(2.76%)、苯乙醇(2.19%)、氧化芳樟醇Ⅱ(2.04%)等.[结论]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具有玫瑰花香、甜花香、略带冬青香的品质特征,以发酵4 h制成的红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广西地方香稻品种的香味及其香味基因型,为开发和利用广西香稻地方种质资源及选育优质特色香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传统香味鉴定方法(KoH浸泡法和籽粒咀嚼法)与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对179份广西地方香稻种质资源的香味及其香味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179份供试材料中,KOH浸泡法检测到具有香味的材料167份,籽粒咀嚼法检测到具有香味的材料124份.籽粒咀嚼法鉴定为香稻的品种中97.58%能用KOH浸泡法鉴定出香味,但KOH浸泡法鉴定为香稻的品种中仅72.46%能用籽粒咀嚼法鉴定出香味.利用分子标记法能检测到等位基因的有71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39.66%,主要以InDel7和InDel4-5等位基因为主,其中仅1份检测到InDel2等位基因,40份检测到InDe17等位基因,37份检测到InDel4-5等位基因,未检测到InDel13等位基因,但有7份同时检测到In-Del7等位基因和InDel4-5等位基因.71份能检测到等位基因的材料中有69份被籽粒咀嚼法和/或KOH浸泡法鉴定为香稻品种,正确率达97.18%.在籽粒咀嚼法和KOH浸泡法均鉴定为香稻的121个品种中,香味表型明确,但仅有55个品种能检测到等位基因,检出率为45.45%.来自百色市的供试材料中能检测到等位基因的品种占该市香稻品种总数的53.19%,含有InDe12、InDel7和InDel4-5等位基因型,但以Indel7等位基因型为主;来自河池市的供试材料中能检测到等位基因品种占该市香稻品种总数的比例最高,达64.10%,但只检测到2种基因型,以Indel4-5等位基因型为主;柳州市及其他市能检测到等位基因的比例远低于百色市和河池市.[结论]广西香稻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香稻香味等位基因存在明显差异,且可能存在已报道的等位基因之外的香味基因或香味等位基因,仅用4个已报道的等位基因不足以检测出全部的香稻品种,应将分子标记法与传统鉴定方法相结合,才可更准确鉴定出香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稻米香味研究进展及在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的实践,对目前稻米香味的类型、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遗传表达、基因定位及与栽培环境关系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报道了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在香稻育种中如何利用稻米香味资源的有关问题,指出要育成品质优异的杂交香稻组合,配组双亲均必须优质,最好实现香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等位;香味性状属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香味基因不仅存在于香稻中,而且还可能以杂合体形武存在于地方非香稻资源中,香稻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可以从无香味的地方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鉴评筛选。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对香稻香气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和美香占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香稻香气 含量及其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增加香稻品种桂香占和美香占的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从而增加其糙 米香气物质2-AP 的含量,但美香占仅施基肥和分蘖肥处理的糙米香气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对大米加工过程中碎米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技术进行探讨,从提高原料品质、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和加强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控制大米加工过程中碎米产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肥城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年生‘白里’肥城桃为研究材料,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肥城桃果实绿熟期、白熟期和完熟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中共检测到63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醛类物质主要为C6醛类和芳香醛类化合物;醇类物质主要为C6醇类和C5醇类化合物,芳香醇类化合物含量极少,C6醇类化合物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随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的含量迅速上升,这主要是由乙酸乙酯含量增加所致。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仅在白熟期和完熟期能检测到。己醛、(Z)–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2–环己烯–1–醇是未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E)–2–己烯醛、乙酸乙酯、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是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别的云南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和香叶醇等在高级别红茶中的含量较低级别红茶的高;而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等则在低级别红茶中含量较高.[结论]级别越高的云南工夫红茶其香气品质越好,但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均具有滇红工夫茶香气馥郁、香高味浓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