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大麦生产从试验开发至推广已经历9年,近年年平种植面积5—6万亩之间,单产160公斤左右,92年春收亩产突破200公斤,高产片、高产丘亩产分别为250公斤,350公斤。历年以二棱皮大麦饲用为主。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适应市场啤酒业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全县大麦生产再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麦是我县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解放初期曾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广大群众用它来解决耕牛的青饲料和作渡夏荒的口粮。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双季稻的发展,大麦生产受到排挤,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且分散零星,管理粗放,产量低。1982年大麦实收面积仅2284亩,平均亩产只有82公斤。  相似文献   

3.
我县大麦生产起于1983年冬,从开发至大面积推广已有8年的种植历史,近几年来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7万亩之间,但单产却一直在150公斤左右徘徊。83年以来我县先后引进了早熟三号、矮早兰、浙农大3号、76—25、秀79—2等品种,它们的适应性、丰产性、转化途径等方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宁乡自1983年冬开始进行大麦生产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1983年种植大麦面积1330亩,平均亩产175.1公斤;第二年面积发展到7000亩,亩产131.1公斤;第三年降到4500亩,平均亩产181.1公斤。这三年大麦生产总的情况是,面积难上,单产不稳,典型突出,潜力很大。为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初步认为,导致大麦生产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多年来习惯于国家对农产品的统购包销,而大麦又不属于国家粮食合同定购作物,收购受到限制,加上农民忽视大麦的综合利用和加工转化,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大麦生产的积极性,出现面积徘徊、单产难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大麦生产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是四川主要禾谷类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盆地及盆周山区种植冬大麦,阿坝、甘孜两州为春青稞种植区。四川是我国大麦生产区之一。30年代,全省大麦种植面积达1270多万亩,占全国大麦面积的12.95%,为全国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首位。解放后,以1952年大麦面积最大,达435万亩,亩产56公斤,总产2.45亿公斤,以后面积、总产量逐年下降。四川常年种植大麦250万亩左右,总产2.85亿公斤(盆地及盆周山区种植18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6.
大麦在浙江省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谷类作物之一。本世纪30年代在全省大麦种植面积425.7万亩,平均亩产72.14公斤,总产30.71万吨。以后种植面积和亩产有起伏。1949年种植面积240.2万亩,平均亩产40公斤,总产9.55万吨。近年来(1987~1991年5年平均)种植380.2万亩、总产78.61万吨、亩产706.6公斤,总产比1949年增加7.23倍,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不断改革,我县的大麦生产也逐步向商品化的方向过渡,作为啤酒原料的二棱大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六棱大麦面积逐渐减少。1985年全县二棱大麦“盐辐矮早三”盐“75—21”面积发展到17.8万亩,占全县麦子面积的三分之一,比1982年增加14.6万亩,总产达1.17亿斤。而六棱大麦(主要为尺八大麦)由22.52万亩缩小到6.4万亩。仅此一年计算,全县增收大麦差价500多万元。我县的二棱大麦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点迟,在栽培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表现为:用种过多,群体发展不够协调、肥料运筹不够合理,产量差异较大,未  相似文献   

8.
大麦是福建省主要冬种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左右,最大种植面积曾达116.8万亩,仅次于水稻、甘薯、小麦,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第四位。随着畜牧业、啤酒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大麦生产显得十分必要。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省大麦的亩产量,从四十年代末(1949年)的60.5公斤,发展到八十年代超过100公斤,高的年份曾达145公斤以上。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是与引进、选育和推广大麦良种分不开的,其中在六十年代主要推广了“六棱乌肚”和“六棱白肚”两个地方良种,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大面积推广引进“早熟三号”、“矮早三”和本省育成的“莆大麦4号”品种,使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拟利  相似文献   

9.
一河南省地处中原,大麦栽培历史悠久,本世纪三十年代种植面积曾达1000万亩以上,是国内大麦主产区之一。解放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被小麦代替,八十年代初只在场地、晚茬地有少量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140公斤,且大部分用作饲料。大麦的研究在河南也是空白。八十年代中期,我省的大麦生产和科研随着啤酒工业的崛起,而迅速发展,全省大麦面积逐渐恢复。农业科研单位如省农科院、开封、驻马店等省、地(市)农科院、所也相应开展了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987年秋曾在开封举办大麦种植技术培训班,推动了全省…  相似文献   

10.
我县历史上种植多棱大麦,自七十年代初引种二棱大麦"早熟三号"后,随着种植年代的增长、大麦黄花叶病、发病面积逐年增加,病情不断加重.据1983、1984年统计,全县80余万亩大麦面积中已有30万亩以上发病.轻则减产,重的基本失收,严重威协二棱大麦生产.因此,选育抗黄花叶病二棱大麦品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我县自 1 992年引进西引 2号六棱大麦种植以来 ,常年六棱大麦种植面积 6 50 0hm2左右 ,有的年份近 1 3万hm2 ,约占大麦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 ,是我县主要的饲料作物。近年来 ,西引 2号大麦白粉病发生普遍 ,危害严重 ,发病程度明显重于小麦、二棱大麦 ,已成为西引 2号大麦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其发生危害特点与小麦白粉病存在明显差异。笔者经过近 4年的系统调查研究 ,在摸清西引 2号大麦白粉病在本地发生危害规律的基础上 ,对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已取得初步结果 ,现报道如下。1 发生危害特点1 1 发生普遍 ,重发频率高。 1 99…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黄河流域冬大麦区,从1949-1979年长期沿用多棱形农家品种,不抗倒伏,产量长期在五十到一百五十公斤徘徊,高产村平均亩产250公斤,形成国内有名大麦低产区.由于低产,大麦种植面积由3200万亩下降到400~500万亩,有些地区大麦几乎绝迹.从1978年以来,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各地引进大量品种(系)和开展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平江县是怎样夺取杂交早稻高产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是我县一季稳产高产的粮食作物,总产占全县粮食总产的40%左右。但当前早稻品种单一,多年种植的浙辐802抗性降低产量下降。为使我县粮食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出路之一就是扩大杂交早稻面积。 1980年以来,全县积极种植杂交早稻,1988~1989年两年,共种植16.3万亩,通过组织验收,杂交早稻比常规稻亩增54.45公斤,增产13.2%。并出现了大面积的丰产片、高产丘。如:肥田村1989年种植杂交早稻1014亩,亩产468公斤;木瓜乡南塘村村民余程林0.8亩,亩产687.5公斤。献冲乡泗洲村张卫民,8亩杂交早稻平均亩产475公斤,比常规稻亩产增87.5公斤。杂交稻抗性较…  相似文献   

14.
一、莆大麦4号的示范、推广莆大麦4号从1982年到1986年先后经过鉴定圃。品种(系)比较试验和省市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种早熟3号矮早三增产14.1~25.7%。同时,连续四年在不同地点、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小面积试种和大而积示范,比早熟3号和矮早三增产1~2成。1987年继续在平原、沿海丘陵和半山区进行大面积示范,一般亩产200-250公斤,高的达300公斤以上,如莆田县黄石镇1987年种植22200亩,占全镇大麦面积的82%,平均亩产208。5公斤,其中6000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42.4公斤,比矮早三增产25.8%;福清县种植100多亩,其中音西乡王塘村125亩,平均亩产229.5公斤,比矮早三增产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湘中北洞庭湖南缘,东径111°51′—112°51′,北纬27°55′—28°29′,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大麦生产始于1983年,迄今已有10年种植历史,近几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5~6万亩之间,单产180公斤左右,高产示  相似文献   

16.
大麦新品种申麦一号(原名戈贝纳、品系编号y80—81)是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高世代杂交材料经选择而成。经上海市几年试种表现产量高,耐肥抗倒性强,高耐黄花叶病等特点。88年10月通过审定,确认为市推广品种,并于89年市科委列入市推广项目之一,该品种在我县几年表现尤佳,89年推广种植9.2万亩,占我县大麦种植面积的50%,为今年开始更大面积的推广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我县于1988—1989年度进行了申麦一号栽培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7.
邯郸大麦生产,是国内啤酒工业优质大麦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从1964年以来,啤酒大麦生产出现了三高二低,波浪式的发展,1964~1977年,啤酒工业的大麦原料以国内生产为主、促进了邯郸大麦生产的发展,全区种植面积三十万亩左右,总产3万吨左右,最高的1971年大麦面积曾发展到40万亩,总产3.5万吨。1978年小麦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而大麦收购价格偏低,造成大麦种植面积由40万亩下降到2.7万亩,总产由3.5万吨,下降到2500吨。1983年实行议购议销后,大麦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比小麦高5—10%,又促进了大麦生产发展。全区由2.7万亩,回升到二十万亩左右。总产由2500吨回升到4万吨。1987年进  相似文献   

18.
浙原 8 9- 5系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应用辐射育种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 1993年引入我地试种。经多年品试及大面积试种 ,该品种表现为大穗、大粒、丰产、抗倒 ,大面积每公顷产量超 45 0 0kg。推广过程中 ,深受农户的欢迎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1997年推广面积达到 5万余亩 ,已成为我县大麦主栽品种 ,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大麦生产的发展。1 试验示范表现经多年品比和示范试种 ,浙原 89- 5表现高产稳产 ,增产潜力大。根据各地 15个试点资料平均 ,浙原 89- 5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达 46 2 7kg ,比对照品种 (分别为农大 3号、农大 6号和秀 87…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大麦种植历史悠久,本文针对1988-2010年安徽省大麦生产状况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麦种植面积最大值在1988年达到156 666.67 hm2,22年间累计减至现今50 000 hm2左右;单产最高为302.84 kg/667 m2,最低为87.81 kg/667 m2;品种分布上,淮河以北、沿淮及江淮之间为安徽大麦的主产区;大麦生产演变与主粮作物冲击、种植结构调整、种性退化、农民种植积极性密切相关。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阐述了大麦栽培技术,指出当前安徽省大麦生产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生产优质大麦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大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60-170万亩。种植大麦效益较高,我国大麦消费量逐年增加,大麦市场行情看好,西北地区发展大麦生产条件优越,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