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取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mis aureus)75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甜菜碱(Betaine)添加量为0、0.15%、0.30%、0.45%和0.60%的饲料,饲养65 d,以研究甜菜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体脂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甜菜碱添加量为0.30%~0.60%时,罗非鱼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9.52%、16.63%和21.38%;饲料系数分别降低25.55%、20.44%和29.93%;肝体比降低9.29%、38.57%和29.29%;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8%、55.81%和80.23%;淀粉酶活性降低88.78%、37.59%和62.41%;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升高,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所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甜菜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45%~0.60%。 相似文献
2.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饲料脂肪水平为7%,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20%、27%、34% 、41%、48%(相应的蛋白质水平为48%、41%、34%、27%、20%)的5组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79±0.28)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肌醇水平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生长、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罗非鱼脂肪肝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养殖效益.[方法]分别以肌醇添加量为0.00%、0.01%、0.02%、0.03%和0.04%的饲料进行奥尼罗非鱼养殖试验,70 d后心脏采血,用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分析,同时解剖取鱼体背部肌肉和肝脏,烘干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结果]当肌醇添加量为0.03%时,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达到峰值[(5196.30±716.68)%],饲料系数( 1.47±0.04)、肝体比[(3.31±0.03)%]、肝脏脂肪量[(39.20±6.03)%]相对较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较高(3.96±0.37 mmol/L),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汁酸等的活性也相对较低.[结论]饲料中肌醇的添加量要严格控制,同时要注意选好肌醇的添加时机,根据奥尼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下的实际需要量进行添加. 相似文献
4.
取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mis aureus)75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甜菜碱(Betaine)添加量为0、0.15%、0.30%、0.45%和0.60%的饲料,饲养65 d,以研究甜菜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体脂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甜菜碱添加量为0.30%~0.60%时,罗非鱼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9.52%、16.63%和21.38%;饲料系数分别降低25.55%、20.44%和29.93%;肝体比降低9.29%、38.57%和29.29%;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8%、55.81%和80.23%;淀粉酶活性降低88.78%、37.59%和62.41%;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升高,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有所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甜菜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45%~0.60%。 相似文献
5.
L-肉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脂肪含量及血浆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150尾),分别饲喂添加0、50、100、150和200 mg/kg L-肉碱(L-carnitine)的饲料,以研究L-肉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脂肪含量及血浆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饲养周期为65 d。结果表明:饲料中肉碱添加量为150 mg/kg时,奥尼罗非鱼增重率和肥满度分别较对照组高19.91%和8.42%(P<0.05);饲料系数降低31.39%(P<0.05);肌肉脂肪含量降低14.39%(P>0.05);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分别降低9.82%(P>0.05)和65.43%(P<0.05);血浆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降低65.04%(P<0.05)和53.73%(P<0.05);血浆淀粉酶降低69.36%(P<0.05);血浆中尿素氮降低11.76%(P>0.05);白蛋白升高37.19%(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奥尼罗非鱼饲料中L-肉碱添加量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6.
取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150尾),分别饲喂添加0、50、100、150和200 mg/kg L-肉碱(L-carnitine)的饲料,以研究L-肉碱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脂肪含量及血浆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饲养周期为65 d。结果表明:饲料中肉碱添加量为150 mg/kg时,奥尼罗非鱼增重率和肥满度分别较对照组高19.91%和8.42%(P<0.05);饲料系数降低31.39%(P<0.05);肌肉脂肪含量降低14.39%(P>0.05);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分别降低9.82%(P>0.05)和65.43%(P<0.05);血浆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降低65.04%(P<0.05)和53.73%(P<0.05);血浆淀粉酶降低69.36%(P<0.05);血浆中尿素氮降低11.76%(P>0.05);白蛋白升高37.19%(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奥尼罗非鱼饲料中L-肉碱添加量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鹅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白鹅为供试动物,采用半原位二步胶原酶灌注法采集鹅的肝细胞,之后用含不同浓度(0(对照组,CK),5,20,35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鹅原代肝细胞,培养48h后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rdU阳性细胞率,BrdU-ELISA法检测肝细胞DNA含量,ELISA法检测Cyclin D1蛋白质量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和35mmol/L葡萄糖可以显著增加BrdU阳性细胞率,并可以明显提高原代肝细胞的DNA含量;5和20mmol/L葡萄糖对Cyclin D1蛋白质量浓度影响不显著,而35mmol/L葡萄糖对Cyclin D1蛋白质量浓度有显著促进作用。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35mmol/L葡萄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结论】葡萄糖能够促进鹅原代肝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密度(设5尾/144L、10尾/144L、20尾/144L与40尾/144L四个梯度,用第1、2、3、4组表示)对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密度增大,终重变异系数显著上升,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湿重特定生长率、鱼末重、摄食率、蛋白质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比随着密度增大呈下降趋势,但在第3组与第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肥满度除第1组显著较大外,其余各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2005年7-9月用网箱饲养法,在鱼粉、大豆粕、菜籽粕和次粉等组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肉碱、黄霉素、金霉素、恩拉霉素,配成6种饲料,以不添加促长剂的饲料为对照,研究了混合促长剂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平均体长6.24厘米、体重4.46克)生长的影响。66天的饲养表明,摄食添加肉毒碱(含L-肉毒碱50%)(100克/1000千克饲料)、黄霉素(8%)(50克/1000千克饲料)和金霉素(15%)(300克/1000千克饲料)混合促长剂的奥尼罗非鱼生长速度快,是优化的混合促长剂。 相似文献
10.
马尾藻多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尾藻多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 奥尼罗非鱼作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马尾藻多糖(添加量分别为0、0.10%、0.15%和0.20% ),饲养30日后测定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血液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浓度为0.10%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系数(P〈0.01),并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红细胞数、总蛋白和血糖的含量 (P〈0.05);浓度为0.15%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其总蛋白含量(P〈0.01)和显著提高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P〈0.05);浓度为0.20%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其血液中总蛋白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力(P〈0.01),并显著提高溶菌酶活力(P〈0.05)。[结论]马尾藻多糖能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马波沙星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罗非鱼随机分成2组,水温维持在30℃,以10 mg·kg-1分别单剂量肌内注射和口服给药,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马波沙星的质量浓度,用Win Nonlin 6.1药动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肌内注射马波沙星后,药物吸收和消除均较口服快,体内分布广泛。达峰时间(tmax)为0.25 h,峰质量浓度(ρmax)为4.31μg·mL~(-1),消除半衰期(t1/2λz)为19.21 h,表观分布容积为3.94L·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70.36μg·mL~(-1)·h-1。口服马波沙星后,药物吸收和消除均较慢,体内分布广泛。tmax为4.00 h,ρmax为2.45μg·mL~(-1),t1/2λz为22.67 h,表观分布容积为4.27 L·kg-1,AUC为76.66μg·mL~(-1)·h-1。【结论】10 mg·kg-1马波沙星能够有效治疗大多数敏感菌引起的罗非鱼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幼鱼游泳行为在不喂食时是否存在昼夜节律和光照周期的调节作用,设计了光周期为光照(L)∶黑暗(D)=12 h∶12 h,持续的黑暗(DD),持续的光照(LL),光周期为L∶D=6 h∶6 h和光周期为L∶D=2 h∶2 h。结果表明:(1)光周期为L∶D=12 h∶12 h时,尼罗罗非鱼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周期为(24. 3±0. 2) h;(2)尼罗罗非鱼的昼夜节律在持续的黑暗和光照下仍然存在,分别为(25. 1±1. 1) h和(25. 6±1. 0) h;(3)光周期为L∶D=6 h∶6 h时,尼罗罗非鱼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12. 6±0. 5) h;(4)在光周期为L∶D=2 h∶2 h时,尼罗罗非鱼的昼夜游泳行为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节律周期为(4. 0±2. 0) h。这些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具有以24 h为周期的内源性生物钟,但相比与外源性光照调控,内源性的生物钟对罗非鱼的调控较弱,外源性的光照周期才是调节尼罗罗非鱼幼鱼昼夜行为节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为其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吉富罗非鱼按1mg/kg的给药剂量肌肉注射IV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织进行采样检测,通过DAS 3.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分析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肌肉注射给药方式下,吉富罗非鱼血液中IVM质量浓度C随时间t的药物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血液=0.215e-0.016(t-0.22)+0.198e0-0.413e-1.294(t-0.22)。肌肉注射给药后,IVM在血液及肌肉、肾脏、精巢和肝脏的峰含量(Cmax)分别为0.424mg/L及0.757,0.618,0.571,1.514mg/k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8,24,8,16和24h;AUC(0-∞)分别为506.134,89.445,143.794,99.824和507.977mg/(L·h);MRT(0-∞)分别为1 810.979,176.789,194.868,312.487和259.84h;t1/2z分别为1 208.304,155.129,67.049,231.330和165.918h;各组织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肌肉=4.219e-0.037t+0.217e-0.004t-4.436e-0.049t;C肾脏=0.001e-0.005t+0.713e-0.004t-0.714e-0.031t;C精巢=3.479e-0.096t+0.25e-0.003t-3.729e-0.119t;C肝脏=1.764(e-0.004t-e-0.132t)。【结论】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吸收快、分布广、消除缓慢。因此初步确定在水温(26±1)℃下肌肉注射1mg/kg IVM,其休药期为25d。 相似文献
14.
以环磷酰胺(CTX)为诱导物,建立罗非鱼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体外,0、5、10、15、20和25 mmol·L-1 CTX 分别作用于离体培养的罗非鱼精密肝切片(PCLS)6 h 后,测定切片培养上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同时收集肝切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肝切片增殖活性,测定切片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体内,采用胸腔注射法造模,每千克鱼体重分别注射0、10、25、75和100 mg环磷酰胺(下文以mg·kg-1表示),每隔3 d给药1次,连续3次。末次给药后第4天取血,测定罗非鱼血清中GPT、 GOT 和LDH及肝组织匀浆中T-AOC 、MDA、SOD和GSH水平。结果显示: 20~25 mmol·L-1 CTX作用体外培养精密肝切片6 h及75~100 mg·kg-1 CTX胸腔注射罗非鱼后,均可以导致GPT、GOT和 LDH 活力显著升高;T-AOC、SOD活力及GSH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提高。同时,20 和25 mmol·L-1 CTX能导致肝切片增殖活性显著下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67.29%和55.4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CTX可引起罗非鱼肝损伤;分别采用20 mmol·L-1 CTX 作用体外培养PCLS 6 h或者采用75~100 mg·kg-1 CTX胸腔注射罗非鱼,每隔3 d给药1次,连续3次,均可以构建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未处理棉粕组肝脏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硫酸亚铁或高温处理后游离棉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未处理棉粕组肌肉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脱毒处理替代2/3豆粕组肌肉游离棉酚含量较未处理棉粕替代2/3组分别降低了70.27%,82.43%(P<0.05)。未处理棉粕组鱼体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脱毒处理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周期内,饲料中棉粕替代豆粕量不超过2/3时,并不影响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替代量为2/3时,会降低尼罗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饲料棉酚对鱼体肝脏和肌肉游离棉酚含量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利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处理棉粕后,可以有效降低游离棉酚在饲料和体内的含量,提高棉粕的利用率,降低游离棉酚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利用前期获得的含广西斑茅和广西割手密血缘的甘蔗育种新材料及其亲本共11份无性系进行桶栽试验,分析了参试材料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的主要相关性状在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利用过程各世代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试的斑茅割手密复合体及其与甘蔗杂交、回交获得的F1代材料以及BC1代在株高、茎径、单茎重和叶面积上都表现比其亲本甘蔗有更大的优势;根系重量和活力都略有增加;地上部分生物产量上均表现出超亲效应,其超亲效应与绿叶面积的超亲表现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亚洲栽培稻 Oryza sativa 与短花药野生稻 O. brachyantha 分别属于稻属的AA和FF染色体组, 其种间杂交障碍影响了短花药野生稻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利用. 本研究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对栽培稻与短花药野生稻杂交后杂种胚胎和胚乳发育以及杂种胚囊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杂交小穗双受精率高达82.93%,但是杂种胚胎发育到球形胚期停滞并开始解体,游离胚乳核未能正常细胞化而出现解体,导致杂种胚胎在发育中途夭亡,不能形成正常成熟的杂种种子.杂种胚囊发育过程中,大孢子母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但形成四分体异常,导致功能大孢子异常,胚囊发育到单核或二核即出现退化现象,最终无法形成正常成熟的胚囊,表现高度的雌性不育.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球磨生物炭的微生物毒性效应,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立叶红外(FTIR)表征等手段研究了500℃裂解小麦秸秆生物炭(BC)和球磨生物炭(BM)的性质,采用毒性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mg·L~(-1))下两种生物炭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BC的比表面积为98 m~2·g~(-1),而BM的比表面积提升到309 m~2·g~(-1),球磨可以增加生物炭中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在0.9%NaCl溶液中,添加10 mg·L~(-1)的BM时,S.aureus存活率为90.1%,E.coli存活率为98.2%。当浓度增大到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降低为23.5%,E.coli的存活率仍可达91.8%;而在LB培养基中,BM浓度为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增加到58.1%;相同条件下,BM对微生物的毒性显著强于BC,这可能与粒子大小差异相关。而BM对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的毒性显著强于革兰氏阴性菌E.coli,这可能与E.coli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有关;添加活性氧自由基(ROS)消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发现,氧化损伤是造成S.aureus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纳米颗粒对细胞的机械碰撞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是BM产生毒性的原因。研究表明BM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效应,因此在BM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益生元在促进益生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兰州百合粗低聚糖(crude lily oligosaccharides, CLOs)的益生元特性,以兰州百合干为原料,提取、表征CLOs;以低聚果糖和菊粉作为阳性对照,测定CLOs在人工胃肠溶液的水解度,以及对嗜热链球菌ATCC-14485和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的产酸、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LOs分子量为1 194 Da,主要由甘露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3.57:16.40;CLOs经人工胃肠溶液消化后水解度是26.96%,显著低于菊粉(P <0.05);CLOs促进乳酸菌发酵产酸的效果显著优于菊粉和低聚果糖(P <0.05);当CLOs的添加量为1.0%(W/V)时,能有效促进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并减缓二者在货架期的死亡速率。研究结果说明CLOs具有益生元特性,可为新型共生发酵乳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