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川县家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于1958年,至1994年达消灭标准,迭标后每隔;2年对流行区大牲畜进行一次血吸虫病查治工作。通过对剑川家畜血吸虫病防治历史和现状的分析调查,提出进一步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誓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江洲湖滩地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寻求有效防制对策,我们于1982年~1989年先后接受了省血研会和国家经委下达的本课题,地点在我县江心洲,内容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对策研究两火部分。以流行病学为先导,旨在摸清影响试区家畜血吸虫病各种流行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优先防治的重大传染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份。建国初期,累计查出血吸虫病患者近2000万,病牛150万余头。40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观察和研究实践,家畜(特别是牛)在血吸虫病传播和维持生活史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讲,家畜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主要的传染源。经过我国社会发展和多年的防治,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消除血吸虫病近年来逐步提上日程,其中家畜血吸虫病防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控历程和流行现状,以对家畜其他疾病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加强家畜血吸虫病治疗方案对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的影响,2010、2011和2012年对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钉螺阳性率进行基础调查,并在3年中加强家畜血吸虫病治疗次数,从每年10~11月份治疗一次,强化为每年3~4、8~9月各普治1次和11~12月份对3岁以下小牛进行治疗,并对全镇疫区村每年6月份采用“一粪三检”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查.表明:在钉螺阳性率未下降的情况下,牛血吸虫病阳性率从2010年的4.4%下降至2012年的2.0%,高感染强度(3、4级)的水牛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说明加强牛血吸虫病治疗可减少牛血吸虫病阳性率,降低牛血吸虫感染强度.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科学实施血吸虫病家畜传染源控制各项措施,较为有效地切断了家畜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显著改善了钉螺滋生环境,在江苏血吸虫病流行区农业血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效,在当地取得了梦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易感动物包括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系统综述了家畜血吸虫病的生活史、传播链和临床症状,分析了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性建议,为家畜血吸虫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望江县开展了家畜血吸虫病防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传染源调查、疫情监测、开展普查普治及农业综合治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感染率,使易感家畜感染率下降至0.8%左右,改善了血吸虫病疫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8.
根据1957年冬季在江苏省进行的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调查的实际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指出,许多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可以作为人体血吸虫病的“家畜疫源地”来看待。作者举出江苏省松江县北部地区5个乡6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高邮县沿运河12个乡、9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东台县三个乡、4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耕牛和人体血吸虫病减染率的调查数字及实际情况来说明这一看法。从人体血吸虫病的“家畜疫源地”出发,作者体会到许多其余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及寄虫病方面理论上都可以发现“家畜疫源地”,但按性质的不同这些“家畜疫源地”可以分做四种类型。本文尽可能地将已知的人畜共患疫病作了初步的归类。巴甫洛夫斯基院士所提出的人休疾病自然疫源地,有原发性的及次发性的。院士曾将原发性的自然疫源地进行了各种方法的分类工作。本文作了对次发性自然疫源地的分类的初步尝试,而四个类型的家畜疫源地正是次发性自然疫源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次发性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看待的人体疾病家畜疫源地和原发性自然疫源地的区别是很明确的。为了易于说明问题,作者提出称后者为“野生动物疫源地”。野生动物疫源地和家畜疫源地都是自然界体现出生物羣落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客观存在。本文最前部分叙述了自然界寄生现象的扩展问题,因为从寄生现象的扩展的角度来了解自然界“野生动物疫源地”和“家畜疫源地”的存在是比较最明确的。从寄生现象的扩展的角度来了解,具有自然疫源地的人畜共患的疾病很自然地会超越蜘蛛昆虫传播性疾病的范围。作者相信寄生现象的扩展及家畜疫源地的观点,在理论上及入畜共患疾病的防治上都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的。人体疾病的家畜疫源地这一新的观点指出了一个综合性调查研究的新方向。在本文内还简单提出了针对这一方向的翻查研究的对象、目标、方法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开展家畜血吸虫病防控示范点建设,通过传染源调查、疫情监测、开展普查普治及农业综合治理等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率,改善血吸虫病疫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10.
长江洲滩地区动物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掌握监利县长江洲滩地区家畜血吸虫病感染与流行情况、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流行特点和规律,为农业部和各级农业血防部门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优化完善防控技术体系,推广诊断治疗等防控新技术,将示范点的家畜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在1%以下,总结防治经验并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2010年我们在下车湾建立安全牧场,让3个示范村的耕牛在牧场内放牧,周边选择2个村对照,通过五年的防治,示范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布鲁氏菌病在不同家畜中的流行.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同气候条件、地理、家畜种类、性别及年龄等有关.本文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多种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山区疫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及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山区家畜血吸虫病两类不同疫区以芦山为代表的半封闭式疫区和以普格为代表的封闭式疫区进行了流行病学及防制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血吸虫病牛是此病流行最主要的传染源,3~8岁的牛潜在传播指数(IPC)较高,以牛粪为主的野粪是重要的传播因数,动物之间以及与人之间的血吸虫病疫情呈显著正相关(r>r0.01,P<0.01).在半封闭式疫区中,水牛作用大于黄牛,水牛RTI(相对污染指数)为67.8 %,黄牛RTI为20.4 %,牛以外的其它家畜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不占重要地位.在封闭式疫区中,黄牛作用大于水牛,黄牛RTI为80.1 %,水牛RTI为19.4 %;马、羊、猪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占有重要位置(马的感染率13.5 %,羊8.5 %,猪6.7 %),狗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地位不可忽视.人既是传染源,又是所有传染源的控制者.所以,人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占有特殊地位.通过研究,明确了各种家畜血吸虫病控制的适宜药物、剂量和方式,以秋末冬初查治优于传统的夏季查治.在半封闭式疫区,主要抓耕牛的查治.在封闭式疫区,所有家畜都须查治.并加强牛粪管理和道路边沟灭螺,反复查治是降低感染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家畜血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李春棣,宋学林,陆昌华(云南省兽医防疫总站)(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血吸虫病是一种对人和家畜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956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经过30多...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家畜血吸虫病的流行规律以及日本血吸虫的发育史,采取"查、治、灭、管、防"的综合防治办法,实行人畜血防同步开展、消灭传染源、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改厕、改嫰相结合,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最终实现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信阳地区家畜“猝死症”调查魏明奎董冰赵聘(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杨文明郭运哲邹复俊(信阳地区畜牧局)1流行情况1989年以来,家畜“猝死症”在信阳地区呈散发流行,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不断蔓延之势。1994~1996年信阳地区的牛、猪、羊...  相似文献   

16.
1956年11—12月份,我们在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与湖南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与支持之下,在沅江县瓊湖社、共和社、加利社以及南县的金盆农场,进行了耕牛血吸虫病的调查工作,据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单位反映,这些地区都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调查方法通过农业社与农场的领导干部及耕牛的管理人员,了解耕牛的种类数目以及健康情况,检查了每头耕牛的体格及一般情况。对于这四个社和一个农场的大部分耕牛逐头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业结构调整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中的2个村作对比研究:幸福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病人和病牛化疗及灭螺;铁市村按常规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5年回顾性调查及比较分析.结果:试验村比对照村螺情、病情下降幅度大,生产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钉螺自然感染率、居民感染率、耕牛感染率、人畜接触疫水的距离和程度与人畜感染率之间均呈明显相关.结论:农业结构调整是湖沼地区防治血吸虫病重要综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曾流行于我国南方12省(市、自治区)。严重地危害着人民健康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党和各级政府对血防工作十分关注,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家畜血吸虫病感染和病牛数大大减少;通过试点工作为面上防治提供了优化防治组合;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有效地遏制了80年代末疫情回升的势头;围绕农业搞血防开创了血防工  相似文献   

19.
李爱钦 《福建农业》2006,(11):25-25
家畜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难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往往造成大面积流行,不易控制和消失,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一般在冬季多发,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家畜口蹄疫常常每隔2—3年流行1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发病时一般是幼畜易感、高发,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而老疫区也可大于50%。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总结了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并结合目前家畜生产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