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籼、 粳稻叶片老化过程中光抑制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强光逆境条件下, 粳稻品种仅在叶片叶绿素含量速降期内发生轻微光抑制现象, 而籼稻 品种在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就有轻微光抑制发生, 在速降期内则有较强光抑制。 水 稻的光抑制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叶黄素循环、 光呼吸和活性氧清除系统。 其中依赖叶黄素循 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是防御光抑制的重要方式。 粳稻的耐光抑制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品种的光抑制敏感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光抑制条件下水稻不同品种的光合CO_2交换能力和量子效率均降低与叶绿体的电子传递活力和光合酶RuBPc受到抑制有关。强光逆境对光系统Ⅱ的抑制重于对光系统Ⅰ的抑制。与光抑制敏感的品种相比,耐光抑制品种在强光下光系统Ⅱ有较高活力。 籼粳杂种稻的光抑制特性更象粳稻,在株型育种的基础上,利用籼粳配组培育具有耐光抑制特性的优良品种,是当前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四川攀西稻区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荣萍  马均  蔡光泽  孙永健 《作物学报》2012,38(9):1734-1742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 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常规粳稻开花对低温有较高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籼稻品种(组合)花药体积、花药开裂率、可育花粉率、柱头着花粉数和柱头花粉萌发率较对照降低幅度均比粳稻品种(组合)大; 籼稻品种(组合)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降低幅度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相关分析表明, 结实与水稻花药和花粉主要性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成熟, 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足, 可育花粉率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 直接影响受精结实, 成为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双版纳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是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中心区和优异种质富集区之一.本研究利用8个位于Rf-1位点的PCR分子标记对53份西双版纳地方籼稻、粳稻和光壳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5种多态性扩增片段.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西双版纳水稻地方品种在Rf-1位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些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分析表明西双版纳籼稻的遗传多样性要显著高于粳稻和光壳稻.结果还表明籼稻与粳稻和光壳稻之间的分化要显著大于粳稻与光壳稻之间的分化,光壳稻与粳稻的亲缘关系更近.这一结果可能表明水稻Rf-1位点的遗传分化与水稻的籼粳分化紧密相关,还暗示水稻Rf-1位点遗传分化可能是与籼粳分化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安徽沿江稻区“籼改粳”稻作生态型的确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粳稻的株高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产量结果分析是迟熟中粳比杂交籼稻具有产量优势,其次是中熟中粳,早熟晚粳不具产量优势。在现行价格下,试验中的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每667㎡收入分别比杂交籼稻多收入68.57元,313.64元和90.59元,可见,在安徽沿江稻区推广“籼改粳”能增加种植者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双季晚稻条件下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4种类型品种产量与一般品质的差异,为江西双季晚稻适宜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初步区划提供依据与参考,在江西上高县(28°31′N,115°09′E)试验点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与杂交籼稻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有所改善,而外观品质与营养品质略逊。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本研究认为上高地区"籼改粳"工程适宜种植的晚稻品种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百草枯(Paraquat)和一些环境胁迫交叉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长成  樊继莲 《作物学报》1996,22(3):358-361
比较了两个水稻品种对除草剂百草枯及某些环境因子的响应,发现抗百草枯品种Lemont较敏感品种桂朝2号对强光造成的光抑制、低温与脱水诱导的光氧化均具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离体失水胁迫对开花期水稻花粉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12份云南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开花期的稻穗分别进行离体人工高温(40℃)、低温(17℃)和失水胁迫处理,检测其花粉存活率。结果表明:高温和低温使各品种花粉存活率极显著降低。其中老品种籼稻和粳稻对高温和低温都比较敏感,且籼稻对低温的敏感性普遍高于粳稻,而对高温的敏感性两者差异不显著。离体失水处理能极显著降低水稻的花粉存活率,相同材料的花粉抗失水能力与叶片保水力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镉的累积与产量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在镉(Cd)胁迫下水稻植株内的镉含量,以及水稻不同部位镉累积情况,筛选出高耐镉性且高产的水稻品种。以不同粳稻和籼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不加镉与镉胁迫2种处理下,探讨不同水稻品种收获期的Cd含量,Cd累积情况。2种处理下水稻体内镉含量大致都为根茎叶谷壳籽粒,且镉主要集中在根部;镉在不同水稻品种内的累积与分布存在差异,尤其是镉在籽粒中的累积差异较大,8个中稻品种中籽粒镉含量以品种‘春优84’的增加幅度最低,表现出较低的镉累积能力;同时也表明镉胁迫下粳稻镉累积量高于籼稻;在镉胁迫处理下籼稻产量显著减少,而粳稻产量均增加。‘春优84’籽粒镉含量增幅最低,表现出显著的耐镉性,虽其产量有所影响,但从镉安全性考虑,可作为湖南省镉污染区域推广品种选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病毒介导基因沉默方法研究小麦抗光氧化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可能的小麦抗光氧化基因,利用大麦条斑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系统,对6个小偃54响应强光的基因进行了沉默表达研究。以BSMV:GFP植株为对照,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减量表达植株在低温强光、DCMU、MV及H2O2等处理下的PS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性能指数(P.I.)、MDA含量及整株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Ta23008和Ta92165均参与小麦对低温强光、DCMU、MV和H2O2等胁迫的响应过程;Ta106078参与小麦对DCMU、MV和H2O2等胁迫的响应过程;Ta27787参与小麦对低温强光、DCMU和H2O2等胁迫的响应过程;Ta24695参与小麦对低温强光和H2O2胁迫的响应过程;而Ta119251仅参与小麦对DCMU的响应过程。此外,Ta23008、Ta92165、Ta106078、Ta119251四个基因被抑制表达后,其转化株系的生物量比对照显著降低,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小麦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On Light and Simplified Cotton Cultivation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The main contents of light and simplified cultivation (LSC) of cott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LSC development is prospected in the paper. Light and simplified cultivation of cotton refers to the simpl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 of fiel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agronomic technologie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r good cotton variety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labor intensity during cotton farming and cultivation,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LSC i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technology for China's cotton produc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labor intensive to the light and cost-saving, which is fully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The new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fter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ott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he LSC technology system mainly includes precision mono-seeding, simplified pruning or non-pruning technique, one-time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or fertig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optimization of boll setting through regulation of fruiting distribution and grouped harvest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ture, we should further optimize the planting pattern, improve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LSC, develop new material and equipment, promote the high fusion of agronomic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equipment, and provide more powerful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LSC. Improved LSC will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suppor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天敌昆虫,了解不同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对异色瓢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设计免伤天敌昆虫的安全杀虫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定16 种单色光和2 种固定的对照光波,将试虫置于3 个不同光源距离的感光箱中,并设定稳定的温、湿度,通过多批重复试验,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色瓢虫成虫在不同光波和光源距离条件下的趋光率,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异色瓢虫对光波趋向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喜好的光波为500、605、550 nm,而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忌避的光波则为473、407 nm;距离光源0.65 m的趋光反应率显著高于距离光源1.15 m与2.15 m处的趋光反应率;高温或低温对异色瓢虫的趋向性有一定的抑制影响。异色瓢虫成虫的趋光行为对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对10个基因型不同的番茄品系幼苗进行了不同弱光环境下需光特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减弱,各番茄品系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而不同品系在不同光环境中表观量子效率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4.
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87~1989年分别在江苏沐阳和南京卫岗进行了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及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的高度及叶倾角影响光在冠层内的分布,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可反映叶面积和光的空间分布状况。低产群体的最高叶面积指数小于4.0,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部位较低,消光系数分布均匀,但漏光严重,光能利用率低;过旺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过大,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部位较高,消光系数呈上大、中小分布,光在冠层上部递减迅速,中下部光环境差,叶片早衰,净同化率低;高产群体叶面积及其垂直分布合理,孕穗期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在相对高度0.60~0.65处,冠层中下部消光系数较大,上部较小,利于光向冠层深处透射,冠层50cm处透光率40%~60%,地面透光率2.5%~3.0%,净同化率较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LED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方法]以定蓝1号菘蓝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LED光照处理,分别为:荧光灯(CK),100R,100B,80R/20B,70R/30B,50R/50B,比较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及生根情况,同时测定再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红蓝混合光处理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优势,70R/30B处理下,菘蓝愈伤组织愈伤生长状态最好,表现为颜色绿,质地致密,分化率最高为68.75%,再生植株生根率最高为92.86%,生根状态表现为生根早,根粗壮,根长等特征,均显著高于对照。70R /30B 处理下,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结论]综上,红蓝混合光处理有利于菘蓝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再生植株的形态建成,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积累,其中以70R/30B为最适光源。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枸杞光合特性,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枸杞光合作用的实用性,以期为枸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14-Z44’、‘14-2-3-20’、‘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比较3个品种(系)间的叶片形态生理及光合特性指标,利用不同光响应模型分别对3个品种(系)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4-2-3-20’叶片形态特征和生物量与‘宁杞1号’有显著差异,叶厚度、比叶重无差异。与实测值相比,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各测量点的光合速率最接近实测值,但光合参数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光响应曲线、光合参数均接近实测值,并有光抑制现象。与‘宁杞1号’相比,‘14-2-3-20’、‘14-Z44’的LCPLSPRd均较低,α较高,‘14-2-3-20’的Pnmax最高。综合分析得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较适用于拟合枸杞光响应曲线,‘14-2-3-20’弱光利用能力强,强光下光合能力也高,不易出现光抑制现象,在选育丰产品种方面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棉花轻简化栽培是适应中国国情、提高棉花竞争力水平和棉花持续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回顾了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简化整枝、合理密植、简化施肥、植保、灌溉、到采收诸环节轻简化的关键技术;并对轻简化栽培的熟性和株型调控理论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轻简化植棉技术,促进棉花持续生产的技术与理论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of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The basis components of experimental system are introduced,and the major things are the laser,PMT and digital correlation.They measure many particles that ranging between nanometer and micron.The factors are analyzed that influence the results,which are particles' dispersion and solubility,receiving area of PMT.They suppose some ways to obtain better result,and that is worth consulting for getting the correct result.  相似文献   

19.
夏大豆叶片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12个生育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夏大豆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条件下青壮龄(展开13日龄)叶片和幼龄(展开4日龄)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晴天、适宜供水和自然光照下,夏大豆青壮龄叶片的光合速率(y)与光强(x)呈极密切的正指数曲线关系x=aeby,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强而升高,没有“午休”现象。幼龄叶片在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玉米品种冠层光分布和湿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宜机收和普通玉米品种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分布和湿度变化特征,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郑单958、粒收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测定了两品种冠层不同层次的透光率和相对湿度、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并调查田间空秆率及产量。结果显示,两品种冠层底层和穗位层相对湿度表现为粒收1号低于郑单958。在4个密度下粒收1号的叶面积指数低于郑单958,穗位层透光率高于郑单958;吐丝期和灌浆中期两品种各层次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显著差异,成熟期粒收1号各层次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郑单958,但粒收1号叶片干物质转运量较高。高密度(90 000株/hm2)下粒收1号空秆率低,产量较高。可见,宜机收玉米品种粒收1号群体冠层光分布合理,微环境良好,物质生产转运通畅,植株个体在密度增加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空秆率低,产量高,耐密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