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羊常见吸虫病1.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又称肝蛭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的。片形吸虫在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有适量水分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胞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很快变成囊蚴,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们在检查家畜吸虫病类(如牛的肝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猪的姜片形吸虫等)的寄生虫虫卵的时候常采用水洗沉淀法,此法虽方便简单,但化费的时间稍长。例如:检查一头牛或猪的粪便,在过滤后要冲洗三至四次,每次要静置十五至二  相似文献   

3.
肝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一般都足使用虫卵检查法。肝片形吸虫最终到达胆管寄生发育成熟后,粪便中才出现虫卵,这大约在感染后经过8—12周。所以肝片形吸虫在感染初期进行粪便检查是不可能作出诊断的,特别是急性肝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不能使用粪检。同时,现在实施的虫卵检查法检出率很低,少量寄生时更是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5.
对铜仁地区5个县(印江、江口、松桃、沿河、思南)的182头役牛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检查各类寄生虫,另采5个县、35个乡(镇)、87个村的1537头役牛粪便进行虫卵检查。栓获的寄生虫经鉴定共计69种,隶属于7纲13目25科37属,其中吸虫32种,绦虫3种,线虫20种,原虫8种,蜘蛛昆虫6种;粪便虫卵检查中共检出各类虫卵12种。调查确定,肝片形吸虫等10种寄生虫为本地区役牛寄生虫优势种;残盘残盘吸虫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一种适合于现场应用的、简单、快捷确诊肝片吸虫的方法 ,根据慢性牛、羊肝片吸虫病都是由成虫而引起的这一特点 ,应从虫卵检查这一途径着手探索 ,实践早已证实粪便检查即费时、费力 ,且检出率极低。于是想到胆囊中的胆汁是成虫所排虫卵的汇集处 ,相对的看胆汁中的虫卵多、密度大 ,且易于检出。为此我们进行了以胆汁中虫卵检查法诊断慢性肝片吸虫病的初步观察 ,并取得了预期的诊断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结合外检 ,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 ,临诊和病理剖检所见 ,初步认定是患慢性肝片吸虫病或可疑由该病造成的死畜 1 7(牛 3、…  相似文献   

7.
山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后引起的山羊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引起山羊的急慢性肝炎或胆管炎,导致大批山羊死亡。本文总结了山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并提出了消灭螺类是防控本病的重要途径,羊养殖场的粪便要及时处理,避免虫卵扩散。  相似文献   

8.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反刍兽类甚至人类的蠕虫病,又名肝蛭病,是我国范围最广、影响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此病主要受外界环境和季节的影响,流行于潮湿多雨的年份和地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其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内,排放出虫卵,虫卵随着胆汁流入肠道,最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弱酸性、温度处于  相似文献   

9.
同盘吸虫病往往在局部地区的某类畜禽中形成暴发。南斯拉夫1968年暴发一次绵羊小沟同盘吸虫(Paramphistomum m-icrobothrium)病,约一个月内,造成30%的成年羊和77%的羔羊死亡;坦葛尼喀1962年暴发一次牛的同盘吸虫病,76头犊牛死亡73头,131头母牛死亡6头;南罗得西  相似文献   

10.
<正>牛、羊吸虫病在齐齐哈尔地区危害较为严重,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肝片形吸虫、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和东毕吸虫等。虫体呈叶片状、圆柱状、细线状。吸虫依次寄生于牛、羊的肝胆管、胆囊、胰腺、瘤胃、肝门脉分枝和肠系膜静脉中。患病的牛、羊和带虫的家畜是吸虫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家兔受肝片吸虫的侵袭在闽南各地时有发现,据某县兽医站历年来剖检时统计,各地群众分散饲养的家兔,剖检时检查肝脏发现有肝片吸虫侵袭的达2%,又据某县某种兔场的检查,成年母兔肝片吸虫的粪检检出率达22.2%,成年母兔由肝片吸虫病致死的死亡率为10%,占成年母兔死亡总数的73.3%。  相似文献   

12.
吸虫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又分为肝片形吸虫病和前后盘吸虫病等。 1肝片形吸虫病 吸虫数量少时,往往没有什么症状。当吸虫超过250个时,会有明显表现。病牛精神不振、沉郁,被毛粗乱无光,生长受阻,营养不良,贫血消瘦。体温升高,黏膜苍白。眼睑、下颌、胸下、腹下水肿。  相似文献   

13.
绵羊与牛片形吸虫病的粪便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应用廖党金 (1 996)的方法 [9] ,并对粪便的不同稀释度和采样量进行处理来检测绵羊和牛片形吸虫病。选 2只绵羊 ,每羊分别称取 1 g、3g、5g、8g、1 1 g和 1 4g粪便样品 ,每个样品沉淀液分别做 5~ 1 0 m L/g的稀释 ;选 3头黄牛 ,每牛分别称取 3个 1 0 g粪便样品 ,样品沉淀液分别做 3~5m L/g、5~ 7m L /g和 5~ 8m L /g稀释度 ,然后计数其片形吸虫虫卵 ,结果表明每 g羊粪便沉淀液稀释 5~ 1 0 m L和每 g牛粪便沉淀液稀释 3~ 7m L较佳。对片形吸虫虫卵在牛和羊粪便中分布的均匀性测定 :在 6只绵羊 ,从每只绵羊一次排出粪便的 6个不同部位各取一个 2 g重的小样品 ,分别对这 6个小样品处理、计片形吸虫虫卵数 ,求出其 EPG值 ;在 4头黄牛 ,从每头黄牛一次排出的粪便的 5个不同部位各取 1 0 g重的小样品 ,分别对这 5个小样品处理、计片形吸虫虫卵数 ,求出其 EPG值。然后用数学方法分别处理其 EPG值 ,结果表明用本检测方法检查绵羊片形吸虫病所需的粪便采样量每只羊应在 4.7g以上 ,检查牛片形吸虫病所需的粪便采样量每头牛应在 2 7.5g以上  相似文献   

14.
1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的成虫寄生在牛羊肝胆管内,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内与粪便混合排出体外,入水后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最后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附着在草上,并分泌粘液包裹成囊蚴。囊蚴被牛吞食进入小肠后,沿胆管或穿过肠壁和肝实质到肝胆管内寄生。  相似文献   

15.
牛肝片吸虫病又称牛肝蛭,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只肝脏、胆管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发病特征主要是病牛异食、水肿、贫血,营养障碍、消瘦等,严重影响牛只生产与繁殖性能。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方面对牛肝片吸虫病进行了阐述,并同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临床诊治牛肝片吸虫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技术概述1.家畜寄生虫病诊断监测新技术:采用科学设计和激光显微刻制等技术,建立"虫卵计数板"的制作及操作程序规范,该技术可用于定量检测几乎所有通过粪便排虫卵的寄生虫。2.前后盘吸虫病防治技术:我国奶牛的前后盘吸虫有22个种,隶属2科6属,通过研究前后盘吸虫的繁殖特性,奶牛前后盘吸虫病流行特点及其控制  相似文献   

17.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反刍动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肝脏和胆管内而引起的的一种寄生虫病. 1 形态结构 肝片吸虫虫体大,虫体长为15~35mm,宽5~15mm之间.体表有细棘,前端突出略似圆锥,叫头锥.口吸盘在虫体的前段.在头锥之后腹面是腹吸盘.生殖孔在腹吸盘的前面.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口经咽通向食道和肠,在二肠干的外侧分出很多的侧枝,精巢两个,前后排列呈树枝状分支,卵巢一个呈鹿角状分支,在前精巢的右下方;劳氏管细小,无受精囊,虫卵椭圆形,淡灰褐色,卵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  相似文献   

18.
羊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消化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一般危害并不严重,容易被广大养殖户忽视,当大量寄生时危害严重,甚至导致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消瘦、腹泻。找到虫体或虫卵即可确诊。扁卷螺是其中间宿主,灭螺是预防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用丙硫咪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该文报道了一起山羊前后盘吸虫病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9.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病原体系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主要寄生在牛羊的胆管里。成虫虫体扁平,呈叶片状,体表生有许多小刺,虫卵呈卵圆形,黄褐色,前端有1个不明显的卵盖。虫卵对干燥和高温很敏感。阳光直接照射3分钟即死亡。在完全干燥的粪便中多迅速死亡。在高温40-50℃时几分钟内死亡。  相似文献   

20.
以肝片吸虫的分泌-排泄物作为抗原(ES抗原),建立水牛肝片吸虫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用此方法与粪便检查法检测江苏和安微2省10县(市)302户的307头水牛的血清和粪便;间接ELISA诊断法的最佳工作条件,每乳包被0.2μg抗原,血清稀释度为1:960,二抗稀释度为1:600。结果粪便检查出虫卵的阳性水牛43头,阳性率为14.01%,其中安徽省为11.61%(18/155),江苏省为16.45%(25/152);用间接ELISA法检测299头水牛血清,阳性87头,阳性率为29.19%,其中安徽省为23.53%,江苏省为34.92%,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6.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