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玉米自交系耐深播能力鉴定及对深播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2个玉米自交系深播后出苗能力的鉴定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3681-4具有较强的耐深播能力。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耐深播的主要原因是其中胚轴显著伸长。不同温度对所有的玉米中胚轴的伸长均有影响,且低温抑制中胚轴的伸长。激素测定结果表明,深播处理后,中胚轴部位GA3和IAA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19.0%和50.9%。GA3和IAA处理后,中胚轴部位GA3和IA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5.1%和14.7%。深播、GA3、IAA处理后,中胚轴细胞均显著伸长,细胞长度分别增加26.2%、83.4%、51.2%,但处理后细胞数目变化均不大。  相似文献   

2.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生育进程中叶片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除ABA含量为磷低效自交系>磷高效自交系>F1外,ZT、GA3和IAA含量均为F1>磷高效自交系>磷低效自交系。低磷胁迫下,除ZT含量较正常供磷水平减少外,GA3、IAA和ABA含量均较正常供磷水平增加。ZT和ABA的变幅表现为磷低效自交系大于磷高效自交系和F1,GA3和IAA的变幅表现为磷高效自交系和F1大于磷低效自交系。此外,低磷胁迫下磷高效自交系与磷低效自交系间同一内源激素最值出现时期不同。说明低磷胁迫下不同磷利用效率自交系内源激素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因此可将内源激素作为鉴定和选育玉米磷高效基因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北疆地区不同抗旱性滴灌春小麦品种根系形态及内源激素在开花期干旱后复水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以春小麦耐旱性强品种新春6号和耐旱性弱品种新春22号为材料,在土柱栽培下设置常规灌溉(CK)、开花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3种水分条件,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复水条件下不同耐旱性小麦品种根系形态特征、渗透调节物质及内源激素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根长密度(RLD)、根体积密度(RVD)、根表面积密度(RSAD)、可溶性糖(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生长素(IAA)含量、赤霉素(GA3)含量、玉米素(ZT)含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SDM)以及产量均在干旱复水后随时间呈先增后降趋势,以轻度干旱后复水条件下表现最佳。两个品种比较,在轻度干旱后复水条件下新春6号的RLD、RVD、RSAD、SS含量、Pro含量、IAA含量、GA3含量、ZT含量、ABA含量、SDM及产量较新春22号平均高出3.38%、4.30%、4.29%、21.84%、10.81%、5.99%、10.02%、16.05%、3.13%、6.86%和3.47%。经相关分析,两个品种于各处理下的RLD、RVD、RSAD、SS含量、Pro含量与IAA含量、GA3含量和ZT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较优的根系生长及生理代谢是春小麦具有较高抗旱性的原因;轻度干旱后复水可调节滴灌春小麦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而优化根系形态,促进干物质向穗部转运及产量形成,可作为新疆滴灌春小麦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种子包衣对微胚乳玉米种子萌发时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胚乳玉米种衣剂(MESC)包衣可提高种子萌动时赤霉素(GA3)与脱落酸(ABA)含量的比例,提高种子生长素(IAA)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促进蛋白质的形成和油脂的降解,加速氨基酸的利用。适乐时种衣剂(FDXN)包衣提高了ABA的含量,降低可溶性总糖含量,减缓油脂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利用,最终抑制种子的发芽。微胚乳玉米种衣剂包衣可促进微胚乳玉米种子发芽过程中的生化变化过程,从而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5.
以甘蓝型油菜特长角H218、H203,短角4101和增11,普通角果中油821、MSP334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 测定技术分析了发育1~20d内角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内源IAA、GA3、iPA和ABA含量与角果长 度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1)特长角材料IAA含量在角果发育第1~5d低于短角材料,第5、20d角果的IAA含量 分别与最终角果长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 (2)特长角材料iPA含量在第5~20d低于短角材料,第1d角果的iPA 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正相关,第5、10、15d角果的iPA含量分别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负相关; (3)第5d角果的 GA3 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正相关; (4)第1d角果的ABA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负相关。iPA和IAA可能在 油菜角果长度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Using 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thods,three-type phytohormone in cultured shoot apices of maize were determined.I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ree kinds of endogenous cytokinins changed unbalanced,which including ZRs,DHZRs and iPAs,cytokinins kept in high contents totally compared to the contents of IAA and GA1/3.The concentration of IAA decreased with the in-vitro culture time was postponed,specially at the time of the 35-40 days when the ears or tassels emerged from the in vitro cultured shoot apices.The contents of GA1/3 increased steadily in all 40 days of the in-vitro culture progress,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ABA kept in a very low level in all the in-vitro culture progress.These results exhibited that both GA1/3 and three kinds of cytokinins played an important and positive role when the maize shoot apices changed from the vegetative developmental stage to the reproductive one.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了不育和可育株间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花药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含量高低差异明显;IAA含量的降低及ABA含量的提高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不育株叶片中的IAA含量显著下降,JA和ABA显著上升;3)IAA/ABA、IAA/SA和IAA/JA在不育株和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大小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花蕾的正常生长发育;4)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盈余,可能是导致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橡胶芽接树砧穗间的相互影响--胶乳中3种植物激素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自根无性系海垦2和热研88-13组成的对接自接芽接树、光亮胶与巴西橡胶三合树和巴西橡胶三合树等的砧木和接穗的胶乳中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iPA)、脱落酸(ABA)3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芽接树的砧木和接穗的胶乳中几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因品种(系)、嫁接组合、嫁接组合方式以及激素种类的不同而异∶不同品种(系)嫁接会引起砧木和接穗的胶乳中的IAA大量增加,引起iPAs明显减少和ABA减少,但在特定组合的砧木或接穗的胶乳中ABA的含量增加或持平;嫁接不同品种(系)次数增加,砧(中间砧)穗(树冠)的胶乳中IAA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iPAs,ABA含量有减少的趋势。乙烯利刺激割胶,没有明显影响砧穗胶乳中的ABA含量,但可能导致IAA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水地强筋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技术,试验设3个灌水时期8个灌溉处理[越冬期灌1水(W1),拔节期灌1水(W2),孕穗期灌1水(W3),越冬期和拔节期灌2水(W12),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拔节期和孕穗期灌2水(W23),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灌3水(W123),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CK)],于小麦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的CK比较,所有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籽粒的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W1处理除外)。越冬期灌水对有效穗数、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大;拔节期灌水对穗粒数的提升作用较大,但对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小,对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大;孕穗期灌水对千粒重的提升作用较大,对蛋白质产量的提升作用较小。随着灌水次数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先显著提高后基本不变,而籽粒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降低。W123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W13处理;W1处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W12及W13处理;W23处理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W12或W13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最好的灌水组合是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PEG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创奇518陈种子为材料,利用赤霉素(GA3)、聚乙二醇(PEG)及其复合引发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玉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处理间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及株高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聚乙二醇具有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作用,赤霉素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玉米出苗速度。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探索使棉花群体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成铃的栽培技术措施,2008年和2009年在安阳进行了棉花密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较高,高密度的单位面积铃数较多,而密度适中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单位面积成铃数较多,成铃中以伏桃和秋桃为主;单株伏桃和秋桃在低密度时较大,而群体成铃数在各个时期均以高密度较高。下部和中部内围的单铃重在整个棉株空间中处于中等水平,低密度时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成铃率较高,低密度处理最高。铃长、铃直径和铃体积在棉株的中部和内围最大;棉铃直径对铃体积的影响高于铃长,而棉铃体积对铃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产上棉花的烂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在中国棉花烂铃年均可造成几十亿元的损失,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也指出棉花品种的不同对棒花烂铃影响较大.提出了培育抗拦铃品种和研究新的药剂是防治烂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39份黄河流域棉区品种(品系)为材料,对黄萎病病指、铃重和单株铃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棉铃黑果病的3个病害指标(单株黑果铃数、病株率和单株黑果铃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黑果铃数是棉铃黑果病的核心指标;每个指标的决定性因子均有6个,育种家可利用所建立的该病害3个指标的回归方程在正常年份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多数农艺性状对该病指标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其中黄萎病发病率、铃重、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和霜后花率的影响较大,且同一农艺性状对该病3个指标的效应正负相同。在棉铃黑果病抗性育种中,可在保持原有株高和霜后花率基本不变情况下,适当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铃重、单株铃数和果枝数。  相似文献   

14.
王刚  刘辉  吕新  余渝  樊庆鲁 《中国棉花》2012,39(8):12-16
 从影响棉花杂交种新陆早43号亲本杂交成铃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尽量在开花早期进行,杂交时间越早成铃率越高;授粉当日气温在25~30 ℃之间时,杂交成铃率最高;授粉应从棉花柱头下部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与容器授粉法相比采用单花授粉法制种成铃率高,畸形铃少,制种产量高,制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棉花铃病防治药剂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棉花铃病连年对棉花产量造成严重损失而无有效防控措施的问题,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地,开展了防治棉花铃病药剂筛选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50%(质量分数,下同)多菌灵、75%代森锰锌、75%百菌清等6种杀菌剂中,50%多菌灵和75%代森锰锌与成膜剂高脂膜桶混后喷雾对棉花铃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能够显著增加棉花的产量。该研究可为棉花铃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13年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河西走廊棉花铃期的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各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病害11种,生理性病害1种,由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病害3种,并对已确定的病害的分布与危害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各地棉铃病害频繁流行为害,在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是新疆,更为严重。总结了我国棉铃病害发生现状和病害的种类;分析了其流行原因,主要是品种更替、长期连作、气候条件有利、管理粗放、密度较高、肥水较高、棉田生态利于铃病发生等。为此,建议在加强病情监测的基础上,实施种植抗铃病品种、行间覆盖等多种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无纺布制成棉花保铃袋,以感虫品种中棉所49为保护对象,以棉红铃虫为防治对象,在室、内外开展套袋防虫试验;同时与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喷雾的化学防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田间,套袋防虫所获得的棉铃健康率为89.90%,比化学防虫的76.63%高出13.27%;无论是在温室内还是在田间棉铃套袋后能正常生长并能高效隔离害虫危害,棉铃套袋防虫所获得的棉铃健康率和籽棉理论产量均比化学防虫的高,说明在小范围内套袋保铃效果优于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地棉铃病害频繁流行为害,在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是新疆,更为严重。总结了我国棉铃病害发生现状和病害的种类;分析了其流行原因,主要是品种更替、长期连作、气候条件有利、管理粗放、密度较高、肥水较高、棉田生态利于铃病发生等。为此,建议在加强病情监测的基础上,实施种植抗铃病品种、行间覆盖等多种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拉尔垦区抗铃病棉花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和研究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不同品种的抗性,在棉花育种材料中筛选出对铃病抗性较高的品种(品系)。选择30个供试材料,设计小区试验,田间调查烂铃数计算烂铃率,利用SPSS 13.0软件的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30个供试品种(品系)中,根据铃病发生轻重程度分为3大类:第一类发病较轻,发病率为19.5%~41.9%;第二类为发病中等类型,发病率为48.9%~68.9%;第三类为发病较重类型,发病率为75.8%~99.8%。由此可知,不同的棉花品种对铃病抗性差异显著,棉花育种中应结合产量和品质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保留,三大类别可保留的品种(品系)分别为KS1、KS2、KS21(第一类),KS3、KS6、石惠9号(第二类)和KS22(第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