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雷竹退化林分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Preveynalis)是优良笋用竹种,因其所产竹笋出笋早、产量高、味道鲜美而被誉为"江南第一笋".临安是雷竹主产区,现有雷竹林约2.67万hm2,竹笋年产值达6.02亿元,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91年开始,临安陆续实施早出覆盖丰产技术,覆盖面积每年保持在4 333.3 hm2左右.这项技术的推广,使得雷竹笋产量显著提高,雷竹的供应期明显延长,667 m2收入普遍达到万元以上,为临安竹农增收致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林地实施覆盖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林地退化、竹笋产量持续下降等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已成为当前雷竹持续丰产高效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临安市雷竹林的调查,解剖退化林分,寻找雷竹退化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力求探索出一条雷竹持续高产稳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颇受人们喜爱,经济效益显著,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作者根据引种成功经验,从科学引种、精心营造、适时施肥、覆盖增温、采笋养竹、调整立竹密度与结构、合理除梢、病虫害防治8个方面系统介绍雷竹引种丰产高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雷竹覆盖栽培失败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嵊州市雷竹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经验,对嵊州市的雷竹覆盖栽培失败典型事例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提出了嵊州市雷竹覆盖栽培的对策与措施和4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选择合适林地覆盖物适时覆盖等雷竹提早出笋技术,提出了保持合理地上地下结构、林地施肥与松土、冬季竹林钩梢、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早出高产经营措施,并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与丰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栽培成活率达94 5%,当年出笋率31%,次年出笋率87%,第3a出笋率98%。并介绍了雷竹丰产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雷竹笋秋季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雷竹冬季覆盖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经3 a的试验,总结出了雷竹笋秋季一步覆盖技术,经进一步改良,又逐步实施了秋季二步覆盖法,在全市雷竹笋重点产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世界竹藤通讯》2009,7(2):47-47
该项目针对当前乡土笋用竹经营现状,选择在研究地区有良好经济价值、分布广泛的雷竹.高节竹、水竹、红壳竹、绿竹、吊丝单竹等乡土竹种,开展了可持续经营原理和技术研究。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雷竹栽培生理生态特性研究;雷竹覆盖栽培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及持续丰产经营技术的研究;笋用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研究;红壳竹双季丰产经营技术研究;野生水竹笋的开发利用研究;高节竹笋用林培育技术:绿竹、吊丝竹带蔸主枝扦插繁殖研究。  相似文献   

8.
雷竹引种试验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成活率达95.46%;种植当年有32%母竹已出笋,第3年100%母竹出笋,第4年母竹平均出笋12.3个,最多的出笋28个。并介绍了雷竹栽培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在中盐中碱盐土(含盐量0.30%~0.50%,pH8.01~8.99)上引种角竹、雷竹的技术,采用及时中耕、地表覆盖、增施有机肥料以及施用微量元素等改良盐碱土措施,加快脱盐、脱钙,提高盐土种竹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雷竹的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雷竹被认为是当今最具潜力的常绿植物。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雷竹的一系列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为发展雷竹获得“一优二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跟踪监测方法,针对集约栽培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技术措施,分析以砻糠为物料的覆盖措施下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栽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作层0~15cm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为0.25 mm和0.25~0.5 mm的团聚体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为2.453~3.113;连续覆盖3次以上的土壤容重下降至0.93~1.07 g/cm3。研究表明,生产上应根据雷竹林覆盖状况和养分变动特点,对栽培措施做出调整,避免雷竹林因生长负荷增大而引起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未覆盖、2~3 a覆盖、4~5 a覆盖和6~7 a覆盖4类集约栽培早竹林的竹鞭和鞭芽生长状况并测定各处理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研究早竹林衰老和矿质元素关系,结果表明,从4~5 a覆盖到6~7 a覆盖为早竹林衰老明显加剧的转折点,竹鞭和鞭芽生长状况可作为竹子衰老的一个指标;矿质元素对竹子衰老的影响分为3类:①与早竹衰老关系不大:N、K;②高浓度时促进早竹衰老:P、Cu、Ca、Al、Se;③低浓度时促进竹子衰老:Ni、Mg、Mn、Co、Zn。保护地集约栽培早竹衰老可能与土壤中高含量的P、Cu有关,高含量的Zn不促进早竹衰老。  相似文献   

13.
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区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安区雷竹林出现因经营规模小、成本上升而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适度增加竹林经营规模势在必行。为确定农户经营雷竹林的合适规模,对临安区85个雷竹农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竹林经营面积、投入的劳动力、产出效益等。结果表明,农户经营的竹林面积在1.33 hm2时,通过轮流覆盖栽培,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稳定农户的种竹积极性。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竹林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钾素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钾含量变幅是12.5~34.24g/kg,速效钾是37.55~492.34mg/kg,速效钾的变异十分显著而全钾相对较小。全钾含量在覆盖栽培10年之前逐步递增,速效钾含量在覆盖3次或超过6年后增加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全钾含量在10年后又趋下降,速效钾含量在覆盖栽培8年后开始下降,全钾含量变化幅度小于速效钾主要是由于二者养分来源和利用状态不同所致,矿物态的难溶性和缓效性钾是全钾主体,相对稳定,覆盖物料的残留分解释放引起速效钾养分增加显著。因而,从土壤肥力因子钾素养分来说,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的次数或频率应少于3或4次,以稳定或提高雷竹林土壤钾素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矿质元素在保护地栽培促进早竹开花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兴萃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4):10-14,38
采用查阅历史档案、走访竹农和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德清市早竹高产培育现代示范园区选择正常生长、生长势减弱、叶片变小和开花竹子等5种不同花芽分化阶段竹林,同时通过田间挂牌观察确认不同花芽分化期的竹株,测定其不同花芽分化期竹叶、竹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来研究竹子开花与营养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对竹子花芽分化的影响分为3类:①促进竹子前期花芽分化元素:Ca、Mg、Cu、P、Zn;②促进竹子后期花芽分化元素:Al、Co、Mn;③与竹子开花无直接关系元素:K、Se、Ni。  相似文献   

16.
覆盖保护地栽培对雷竹地下鞭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经覆盖竹林样方内鞭段数为9.1条/m2,总鞭长为6.06m/m2,幼壮龄鞭(2~4龄鞭)占总鞭段数的68%,和未覆盖竹林地相比,鞭段数明显增加,总鞭长和幼壮鞭的比例明显下降;覆盖竹林内整个竹鞭系统中总芽数为181个/m2,其中壮芽数占总芽数的6.3%,弱芽数为45%,两者合计所占的比例为51.3%,具有的芽的绝对数量远低于未覆盖丰产竹林芽的数量,仅为丰产竹林单位面积芽数的53%。表明,目前经采用覆盖栽培经营的雷竹林地下鞭结构状况较差,覆盖措施已对竹林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竹覆盖实用技术在浙江省长兴县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该技术有效解决了出笋期集中、笋期短等瓶颈问题,提高了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提升了竹笋品牌,对竹农致富成效显著。文章介绍了长兴县发展毛竹覆盖实用技术的实施背景、具体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毛竹覆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经营的角度,对今后发展毛竹覆盖实用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雷竹新造林地进行套种黄豆、花生、地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雷竹+农作物混农模式对雷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雷竹+花生和雷竹+黄豆的混农套种模式对雷竹的出笋个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地提高了新竹的高生长。同时雷竹混农模式增加了经济效益,达到了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目的,其中以雷竹+花生的混农模式效果最佳,比未套种的出笋个数增加675个.hm-2、新竹高生长增加90 cm、经济纯收入增加4 950元.hm-2。  相似文献   

19.
红哺鸡竹笋期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进行覆盖技术可明显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早期笋比例。但采用不同覆盖物覆盖,其效果不同。覆盖稻草 鸭粪对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提高早期笋比例的效果最好。覆盖竹叶在提早出笋上比覆盖稻草、谷壳好,但出笋数、早期笋数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