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之雉     
雉类,一般是指鸡形目雉科的180多种鸟类,其中我国有63种,占了1/3还多,特别是雉亚科,52种之中有28种在我国有分布,种数超过了一半,而这里面又有一半以上是仅分布于我国或仅在其他少数邻近国家有边缘分布的特有雉类。  相似文献   

2.
<正>雉类与人类关系亲近融洽。很早以前,雉类就进入了中国文化的视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陶鸡(湖北京山县屈家岭出土),先人使用的器皿上刻有的鹳鱼图(河北闫村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都反映了人类当时对鸟类的认识。到了夏商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众多上有刻辞的骨片上,有关鸟类的文字就有10多个。甲骨文上的这些文字,可以说是中国鸟类最古老的记录。这些文字有鸟、鸡(家鸡)、雉(野鸡)、翰(锦鸡)、凤等。  相似文献   

3.
雉的国度     
中国鸟类特有种中1/5左右是雉类,中国的雉类种数占世界雉类的1/3强,中国可谓雉类王国。中国雉,五彩缤纷的羽毛、优美的身形让人惊艳……  相似文献   

4.
黑颈长尾雉     
<正>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黑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铜长尾雉——全世界的5种长尾雉,中国就有前4种,前3种还是中国特有鸟类。黑颈长尾雉虽然印度等国也有,但它最主要的分布地也是在中国。长尾雉的起源中心可能在中国西南部的武陵山区,并有可能先分化出白颈长尾雉祖种和白冠长尾雉祖种。黑长尾雉、黑颈长尾雉和白颈长尾雉可能由白颈长尾雉祖种分衍产生。铜长尾雉和白冠长尾雉可能由白冠长尾雉祖种分衍产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些海拔较高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珍稀而又美丽的雉类。  相似文献   

6.
<正>早在1978年,中国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就提出,横断山区是中国雉类的分布中心。这里的雉类特有种丰富,亚种分化现象突出。横断山脉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在地质历史演化中,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的剧烈影响。横断山脉大尺度的南北走向,使东洋界物种能沿山谷向北扩展,古北界物种沿山脊向南延伸。各山峰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马鸡     
<正>雉类鸟中,惟有马鸡的雌性与雄性的样子差别不大,从羽色上看,雌雄完全相同,身着美丽的羽衣,这在雉鸡类中可谓独一无二。马鸡共有4种:褐马鸡、蓝马鸡、藏马鸡和白马鸡,分布地域从中国西南的西藏、云南、四川直到西北的青海、甘肃和华北的山西、河北和北京。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只在近些年在印度北部发现少量藏马鸡种群。一般认为,马鸡是中国特有的珍禽。  相似文献   

8.
4月10日,以"科学爱鸟护鸟、保护白颈长尾雉、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开化县2011年"爱鸟周"启动暨"中国白颈长尾雉之乡"授牌仪式在开化县城荷花广场隆重举行,开化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白颈长尾雉之乡”。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巡视员陈建伟,  相似文献   

9.
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雉类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雉类对生境的选择机制,选取44块样方,利用TWINSPAN分类和典范对应分析,对白云山雉类分布及其与生境植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雉类对TWINSPAN分类确定的群落类型有不同的生境选择倾向,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与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选择4种以上的群落类型,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选择尖叶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为优势种的群落,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选择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为优势种的群落,进一步通过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雉类的这种选择倾向依赖于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珍稀雉类某一案例,根据以运动神经麻痹、发病急、死亡快等特征,结合毒素中和试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确诊该病为肉毒梭菌中毒,记录了诊治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人类》2014,(3):50-61
<正>~~  相似文献   

12.
珍稀雉类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笔者通过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AGID))来检测珍稀雉类新城疫病,从而建立一种简易、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为快速检测本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动植物资源第二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雉类和兽类因在野外警觉性高,而成为野外调查工作的难点。本次科学考察中运用了红外感应相机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在保护区范围内拍摄到国家I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和黑麂,国家II级保护动物白鹇、勺鸡和鬣羚等。调查实践证明,该技术运用于山区的野外调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雉类的繁殖期栖息地选择及其空间分布,为保护区珍稀雉类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的雉类繁殖期的4—7月,利用60台红外相机,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了3个样区,每个样区布设20台,并基于占域模型研究了4种主要雉类的栖息地选择模式。【结果】1)红外相机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882张,记录到白颈长尾雉、灰胸竹鸡、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等7种雉类。2)占域模型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4种主要雉类的占用率的主要因素,白颈长尾雉、灰胸竹鸡和红腹锦鸡3种雉类的占用率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而红腹角雉的占用率与海拔呈明显正相关,呈现不同的海拔分布格局。其中,灰胸竹鸡主要栖息于海拔1 100 m以下,白颈长尾雉主要栖息于1 500 m以下,红腹锦鸡适应不同的海拔,红腹角雉主要栖息于1 500 m以上。3) 4种主要雉类表现出2种相异的植被类型选择模式,灰胸竹鸡和红腹锦鸡,明显倾向于选择针阔混交林栖息,并明显不倾向选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而白颈长尾雉和红腹角雉倾向于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栖息,并明显不倾向选择针阔混交林。在坡度的选择上,白颈长尾雉和红腹角雉选...  相似文献   

15.
<正>郑作新,鸟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者与中国动物地理学的开拓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鸟类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的研究工作中,写出1000多万字的论文和专著,他对鸟类亚种分化的研究,以及物种起源地的估测及低等亚种被排挤的观点,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补充论证。雉科鸟类研究是郑作新院士为中国鸟类学研究重点规划的方向之一。他自己的科学成果也与雉科鸟类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差异,探讨其在同域分布情况下的时间分配模式和共存机制。【方法】于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在61个监测位点对梵净山保护区雉类开展了长期监测,并对5种同域分布雉类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1)监测到的5种雉类(白颈长尾、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灰胸竹鸡、勺鸡)均为昼行性,日活动节律均呈双峰型,活动高峰集中在清晨和黄昏时段;2)只有红腹角雉的日活动节律与其他雉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红腹锦鸡和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受海拔变化的影响;4)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季节性变化中,仅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呈季节性显著差异;5)在有明显雌雄异色的雉类中,雌雄个体在繁殖期的日活动重叠程度都高于非繁殖期,且日活动节律更为相似。【结论】通过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同域分布雉类的日活动节律的研究,发现其日活动节律特征和差异是在环境因素和种间竞争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到繁殖时间和繁殖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雷超铭 《广西林业》2013,(10):40-43
在隆林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的茫茫原始森林里,栖息着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生性机警,前年有幸到隆林金钟山自然保护区采访,得知《中国绿色时报》摄影记者曾在该保护区几次野外守候一个多月都没有拍到黑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humiae,属于鸡形目雉科,体型较大,体长约为55厘米,最长可达90厘米,柄息于海拔1000~3000米的开阔林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南部和广西西部,以及紧邻中国的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东部以及泰同西北部。  相似文献   

18.
《湖南林业科技》2019,(3):F0002-F0002,F0003
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1992年7月,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珍稀雉类人工驯养繁育、人工孵化育雏、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等研究,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黄腹角雉人工繁育种群,鉴于中心在珍稀雉类人工繁育领域上取得的成绩和建立的工作基础,2003年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建立“湖南雉类种源繁育基地”,该项目是我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一物种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4月10日,以科学爱鸟护鸟、保护白颈长尾雉、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开化县2011年爱鸟周启动暨中国白颈长尾雉之乡授牌仪式在开化县城荷花广场隆重举行,开化县被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