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月8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霏霏细雨中,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省铜仁市举行。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保护自然遗产,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8月15日,CCTV1《大美中国》栏目播出宣传片《大美中国·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高颜值"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眼前一亮。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经过4年多的努力,武夷山国家公园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为我国在集体林区、重点旅游区建立国家公园探索出"武夷山样本"。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要闻中美开启国家公园领域合作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举行中美国家公园合作第一次视频会议。双方交流了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最新进展,探讨了下一步双方在国家公园方面开展合作的具体领域和活动,并商定建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处,占国土面积18%以上。其中包括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世界自然遗产13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37处,国家地质公园212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71处。自然保护地是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随后在世界范围得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是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自然生态保护模式。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展示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美国国家公园中的启智与科研教育管理体系,结合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与美国在启智与科教体系中存在的区别,探讨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限制因素,并作简要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首站走进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从智慧管理中心到生态茶园,再到朱熹园,一路走来,牵挂深深。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经过4年多的努力,武夷山国家公园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为我国在集体林区、重点旅游区建立国家公园探索出"武夷山样本"。  相似文献   

7.
<正>森林旅游发达的美国早在100年前发起"建立国家公园运动"时,就已对各类型国家公园的科普、教育与启智功能予以明确的定位,并为世界许多国家(地区)与相关组织所接受。1916年美国制定的《国家公园法》中就指出:"国家公园要提供世人知性的游憩体验。"197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的《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及国家保护区条例》中亦指出:"(国家公园)在一定范围内准许游客进入,保护目前的自然状况以作为组织未来世代科学、教育、游憩、启智资产之地区。"  相似文献   

8.
<正>6月8日晚,初夏的铜仁市细雨霏霏,铜仁市人民大会堂内流光溢彩、人声鼎沸。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公益晚会举行。肩负着绿色使命的艺术家来到铜仁,用文艺的形式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助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与遗产保护相关的机构。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不少高等院校在规划设计类(包括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院和艺术类学院建立了遗产保护研究机构,设置了与遗产保护相关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开设了遗产保护方面的证书培训课程等。特别是美国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有着较为完善的分类和相应的立法。美国的遗产保护系统涉及国家公园系统、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系统、国家森林和草原系统、国家保护用地系统、国家荒野保护系统等。美国的遗产保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美国有许多大学开展了遗产保护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并成立了"国家保护教育委员会"(NCPE)。NCPE通过出版《保护教育和研究》杂志、设立旨在激励杰出保护教育工作者的奖项、制定保护教育评估指南等,交流和传播有关保护教育和研究的信息和观点,致力于提升与保护相关的教育。NCPE认证院校通过设立保护相关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或相关的专业方向、开设遗产保护方面的证书培训课程、设置保护相关的研究中心等,积极推动遗产保护教育和研究的广泛开展。特别是俄勒冈大学设计学院开展的遗产保护教育在历史保护硕士学位教育和景观保护规划设计课程2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经验。有鉴于美国遗产保护教育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遗产保护教育应多层次展开、系统化建设。一方面,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学位教育和培训教育,特别是开展遗产保护相关的硕士学位教育和培训教育,建立和扩展遗产保护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在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考古、地理、旅游、历史、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开设遗产保护相关课程,推动遗产保护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普及;特别是在规划设计类专业广泛开设遗产保护相关课程,并结合实际的设计课题开设遗产保护相关的规划设计课程,以增强规划设计相关专业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相应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的现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建立国家公园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863年,澳大利亚在塔斯玛尼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区法律。基于认识到保存自然历史遗产的需要,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公园制度。1879年,澳大利亚将悉尼以南26kmHacking的8600hm2王室土地开辟为保护区域,建立了国家公园,这是当时世界上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公园。据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局统计,截至1997年,澳大利亚全国已有5793个各种类型的陆地与海洋保护区,面积达98.66万m2。其中,陆地保护区5645个,面积59.75万m2,约占澳大利亚陆地总面积的7.78%;海洋保护区14…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和美国等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国内自然保护地既有规划基础与国外国家公园先进规划模式,构建中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中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层次划分为系统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分析认为,国家公园规划对象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规划过程应采用适应性管理;规划应重视对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国家公园的综合科学考察是规划的基础,需要高度重视;规划过程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促进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是我国国家治理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规划、完备制度"是保护地体系稳健发展的必然路径,保护地规划制度研究及建设非常紧迫。文中剖析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的组织管理结构与国家公园体系的构成,梳理了国家公园体系百年发展的重要法案历程,探析了隶属NPS的丹佛规划设计研究中心(DSC)全权负责下的规划体系,发现NPS垂直式统筹管理和从"一园一法"到"基本法"进而"各专项保护"的法案发展历程,二者正是美国国家公园规划制度建设发展的双重基石。研究启示有3个方面:一是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亟待与管理体系的重构协同发展;二是完善立法以实现强制性保护和引导性发展;三是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特征,提出由6个层级构建规划体系及其规划制度建设设想,以期探索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科学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自然保护地是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珍贵自然资源的精华地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建成立,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统一行使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改变了多年来自然保护领域"九龙治水"多头管理  相似文献   

15.
绿文 《国土绿化》2019,(11):9-10
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在深圳市举办。参加论坛的代表、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与绿色发展”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就共同努力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达成《深圳共识》,认为全球自然保护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携手应对。据悉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其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39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早在1872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保护自然为目的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那以后,自然保护事业有很大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美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规模庞大、内容全面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按其保护对象、专业性质及保护目的,分为六大系统。一、国家公园系统。全国已经建成200多个国家公园,遍布50个州,总面积为12,534,939公顷。其中有81个国家纪念物公园,52个国家历史遗址公园,38个国家森林公园,16个国家娱乐公园,14个国家海岸和湖岸公园。国家公园在不影响园内自然资源永续生产的前提下,将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既要严格保护,也允许适当地利用。为了管理好国家公园,使各项工作科学化,各个国家公园都开展自然和社会科  相似文献   

17.
欧洲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体系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丹  阎凯  金云峰 《广东园林》2020,42(4):20-25
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体系的发展变迁是相辅相成的,其蓬勃发展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家公园进入了一个以人为本、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成熟阶段。通过研究欧洲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以及生态保护与环境教育体系的构建,并通过举例德国巴伐利亚森林公园在环境教育领域的发展,尤其"国家公园学校""少年游侠"和"自愿生态年"项目计划,归纳了欧洲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体系的发展特点,通过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体系,提升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公民更早地意识到应如何与自然和平相处,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唐涓 《森林与人类》2024,(1):118-119
<正>祁连山国家公园内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公园建设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都与其他国家公园有所不同。祁连山国家公园拥有独特壮观的自然景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及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在悠长的岁月中创造的传统文化,都是发展生态文化的重要基础。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中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设立我国"国家公园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72年美国设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来,已有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共5处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日"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是国际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通行做法,是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纪念日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人们热爱国家公园、保护国家公园、珍惜国家公园的有效措施。建议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正式宣布中国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的10月12日设立为我国的"国家公园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刚刚起步,近几年急需加快顶层设计。可考虑在每年的国家公园日推出一批顶层设计成果,出台一批政策标准、宣布一批新设国家公园、举办年度"国家公园论坛"、开展大型公共场所科普活动、开展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推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园是美国自然文化的珍宝和历史遗产。全美国家公园管理局管辖的有337个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3190万公顷,几乎占国土总面积的3%。国家公园归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其它一些如纪念堂、历史遗迹、纪念碑、娱乐场地、湖滨、公园大道、风景小径、古战场、公墓和风景河流,几乎也都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历史与人类历史的长河相比较,国家公园的出现是短暂的。从所有公民的利益出发修建公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