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显著提高,城市的水土流失将日益严重。城市水土流失,实际是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基本建设等人为活动,扰动规划区范围内的地表土岩,在重力、风力、降水等自然外力作用下造成的水土资源的损失现象。本文在总结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住宅开发、道路建设、绿地建设、河流改造及城郊公路、建筑料场和城郊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水土保持方向。  相似文献   

2.
矸石山水土流失规律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降水特征、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程度是影响水土流失量大小的主要因素。降雨强度越大,坡越长越陡,水土流失量越大 ;植被覆盖度越高,水土流失量越小。因此,改变矸石山局部小地形、缩短坡长、快速恢复植被、提高土壤入渗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巴东县的喀斯特地貌在湖北省岩溶石漠化区域具有典型代表性,独特的岩溶地貌加上降水过于集中、森林植被分布不均且品种单一等自然特性使得巴东县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各类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有法不依现象则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进程。经过多年治理,巴东县在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相差太远。今后的石漠化治理对策是: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为目的,加强领导,搞好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发展方向;整合项目,拓展投入渠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测体系,确保治理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及其经验计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解放后的小流域径流资料和八十年代前期的不同治理措施的试验小区径流观测资料, 以及气象部门降水资料, 采用频率统计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揭示了降雨特征与水土流失量间的内涵关系。结果表明: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可用降水指标建立回归方程, 试验小区的水土流失可用主成分方法建立经验计算模式。为进一步研究水土流失规律,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九龙江北溪流域山高坡陡、土壤抗蚀能力差,降水充沛,加上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813.4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4%。本文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和问题,提出强化规划指导、严抓项目建设、推行分区施治、开展分项施治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游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干旱与水土流失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与该地区的降水特性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黄河中游的降水特性,特别是研究与水土流失极其密切的暴雨特性,制定暴雨分区,对于该地区侵蚀预报,治理规划,因地制宜地安排各项治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黄河流域降水的研究,以叶笃正、杨鉴初、高由禧等人尤为称著。他们在1956年完成的《黄河流域的降水》著作,系选用1953年以前的资料,系列较短。  相似文献   

7.
截至2009年底,从1995年开始的遵义市"长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887.85 km2,治理小流域220条,对提高项目区土地生产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项目区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00.74万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4 734.93万m3、增加经济收入7 723.50万元、增加粮食产量490.10万kg,在监督执法、建后管护和助推新农村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介绍了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水土流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程  王青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18-21,26
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敏感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降水敏感性、地形敏感性、土壤敏感性、植被敏感性作为因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将降水、地形、土壤和植被敏感性专题图与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进行空间耦合,对矿产资源开采区进行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结果显示:在30个开采区中,对开采区水土流失产生严重影响的有10个,中度影响16个,轻度影响4个,大部分中度和严重影响区位于中度以上水土流失区域,将这一评价结果与四川省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图进行验证,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说明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易诱发和加剧矿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林区山地丘陵多,降水侵蚀动力强,土壤抗蚀能力较差,具有较高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而南方林业生产经营常伴有破坏植被和松动土壤等过程,由此导致林地水土流失。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分别从皆伐、炼山、整地、抚育等林业经营措施角度综述了营林措施引起水土流失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及降水参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草地的3个坡度(10°,15°和20°)小区连续14年的径流、侵蚀观测数据,分析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模式和降水变化的水土流失分异。试验结果表明:1)坡耕地水土流失量随坡度的升高而增加,20°小区显著大于10°和15°小区;草坡地小区的年水土流失量也随坡度变化,不同坡度小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坡耕地与草地的水土流失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坡耕地年均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为草地的1.8倍和13.9倍,与草地比较,坡耕地明显地增加水土流失风险。3)不同土地类型水土流失模数受年降水变化的影响效应不同。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受少数强降水控制,年径流量、侵蚀量与年降水量、产流降水量之间无显著性相关;草地的年径流量、侵蚀量分别与年产流降水量、年降水量显著相关。4)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受降水量(P)、最大30min降水强度(I30)和综合降水指数(PI30)的显著影响,但各因素的决定系数不同,影响系数次序为PI30>I30>P。草地的径流与降水变量关系与坡耕地一致,但次侵蚀量仅与I30变化的显著性影响,而与P、PI30无显著性相关。草地的水土流失量受坡度差异以及降水变化的影响较弱,表明草地能够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对荒坡草地采取保护措施以促进植被、土壤的进展恢复。坡耕地水土流失变化与坡度、降水变量的关系更为直接,通过降低坡度、休耕和免耕等耕作模式,减少土壤扰动和增加地面植被盖度,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是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土资源是农业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土,就没有农业和人类。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流失宝贵的水土资源,而且使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削弱土地生产潜力,减少农业收入。通过水土保持,可以建立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土壤耕作保护体系,做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叙述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水土保持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其对城市化本身和可持续发展的负面效应;阐述了预防城市水土流失的必要性和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市水土流失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近年来从事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的实践和体会,提出了目前在城市水土流失研究中值得商榷和急需澄清的4个理论问题。(1)城市水土流失概念的界定;(2)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USLE)在城市水土流失研究中的适用性;(3)城市水土流失的强度分级;(4)由开发建设项目所塑造的地貌形态的概化。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呼吁加强城市水土流失理论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占密云水库以上集水流域面积31%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在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阐述了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科学地评估和预测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不仅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供依据,而且为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及其防治措施布局提供科学理论,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的论述了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测定工程建设土壤侵蚀的方法,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点,提出了一些见解,并着重指出采用修正的土壤侵蚀方程(RUSLE)和GIS评估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土壤侵蚀量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关于平原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损失和水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在山区和丘陵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发现平原区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且由于平原面积大,地貌类型多,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平原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从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的角度出发,本文重点介绍平原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和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各种类型水土流失的措施。对于保护平原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水流失率与水土流失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城市森林生态效益中最重要的一项,它是森林其它各种效益的基础。传统上研究和考察森林水土保持效益时,一般从土壤侵蚀角度出发,忽视了对水损失的考察。着重从水的损失出发,提出了用森林水保持率、水土保持率来考察城市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并对北京、伦敦的城市森林和河南山区水保林的水流失率、水保持率进行了论证比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我国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认为遏制水土流失关键是有效地提升公众水土保持意识、改变与强化公众的水土保持行为。水土保持社会营销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改变及提升;促进水土保持积极行为的达成;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水土保持应引入并运用相关的营销理念及方法以保证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对农村人畜饮用水水质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水土流失对农村人畜饮用水水质有多种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人畜直接饮用将成不良后果。以云南省大冲箐水库为例,分析了因水土 失致使土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及细菌随径流流入水库中,造成水质恶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