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阐述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低效林分的现状、特征。根据现有林分和立地条件,将研究区的低效林分划分为低产经济林、低效落叶阔叶林、低效常绿针阔混交林、低效灌木林、低效石山灌丛等5种类型,又把低效石山灌丛分为封山育林和困难地段造林。采用封、补、改、造、抚等措施对不同的低效林分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进行改造。并结合该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生态、生活和生产方面提出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石灰岩山地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与再开发研究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论视角以山西省山区贫困县榆社县中心城区为案例地,将影响低效用地形成因素归纳为内部性质和外部特征两个维度,构建因地制宜的城镇低效用地识别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矩阵模型划分城镇低效用地内-外部性组合指数等级,辨识欠发达县域城镇低效用地范围,并提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策略。结果表明:1)榆社县商业用地内-外部性指数等级分布较为均匀,工业用地内-外部性指数等级均集中于低等级,居住用地内-外部性指数等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外部性指数等级以低等级为主,内部性指数等级则表现出低等级与高等级均匀分布的特征。2)榆社县最终确定城镇低效用地25块,商业和工业低效用地占比不到10%,空间分布较为零散,不具有典型的空间性;居住低效用地占低效用地比例的90.06%,主要集中分布于城镇边缘地带和中心区域,可见居住用地仍然是欠发达地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主体。3)城镇低效用地存在空间分布和用地类型双重差异性,榆社县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需针对空间分布特征和内-外部性主导影响因素精准施策,促进区域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黄土高原地区低效刺槐林改造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低产,低质,低效刺槐林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低效刺槐林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不同成因的低效刺槐林更新改造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现状分析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的现状,探讨其成因机理并进行类型划分,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恢复及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完善现有盐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方法]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的成因机理;依据低效林的立地条件、生长特点和形成原因等因素,划分其主要类型并探讨每种类型的改造技术。[结果]黄河三角洲地区现有盐碱地防护林由于受自然诱发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及其共同作用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林分形成了低效林;低效林可划分为6种主要类型,针对每种类型的低效林改造,应采取不同的技术方式和方法。[结论]低效林改造技术涉及低效林成因分析、类型划分和改造方式选择等一系列环节,在实施低效林改造的实践中应把握好每一环节,因地(林)制宜进行实施;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的实际,亦应处理好技术与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供钾水平的土培试验,研究了钾高效基因型大麦Sandrime和钾低效基因型大麦ACWestech对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钾高效基因型Sandrime株高和生物量均大于钾低效基因型AC Westech,根冠比小于低效基因型,但钾低效基因型缺钾症状比高效基因型严重;不同钾效率基因型大麦各器...  相似文献   

6.
大麦钾高效基因型钾吸收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研究了大麦钾高效基因型的吸钾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供钾水平下,大麦钾高效基因型(Sandrime)含钾量均小于低效基因型(AC Westech);但生物量显著大于低效基因型,在苗期和分蘖期,两基因型生物量最大差异分别为2.4和2.1倍。大麦钾高效基因型(Sandrime)根系活力小于钾低效基因型(AC West-ech),并随供钾水平的提高,其变化趋势不及低效基因型明显。两基因型叶绿素含量在正常供钾水平下达最大值,且高效基因型含量大于低效基因型;钾高效基因型的SOD活性大于低效基因型,基因型差异在苗期最大为2.74倍,分蘖期最大为3.26倍;而POD活性则为高效基因型小于低效基因型,基因型差异在苗期为2.94~4.98倍,分蘖期为2.12~2.76倍,在各供钾水平下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高效基因型的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小于低效基因型,并随供钾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苗期对硼镁营养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溶液培养研究硼低效和高效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苗期对硼镁营养的反应。结果表明,低硼浓度下提高镁时,油菜的生长受影响不大,硼含量和累积量降低,镁含量和累积量及叶绿素上升。低镁浓度下提高硼时,油菜镁含量、镁积累量降低,且硼低效品种降低幅度大于硼高效;叶绿素降低幅度则硼高效大于硼低效品种。高硼浓度下提高镁时,硼镁含量和累积量及叶绿素含量均提高,提高幅度为硼高效品种大于低效品种。高镁浓度下提高硼时,硼镁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促进,硼高效品种促进效应大于低效品种。在很大程度上镁影响油菜叶绿素a的含量,而硼影响油菜叶绿素b的含量。硼镁营养对锌含量无大的影响;在低镁浓度下,油菜低效品种锰含量显著增加。无论是低镁或高镁浓度下提高硼,硼高效和低效品种铁含量均有所增加,低效品种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东砂石山地丘陵区低效防护林的林分质量下降和生态防护功能降低的实际,分析山东砂石山地防护林的现状,探讨低效防护林的成因,进行低效防护林类型划分并提出每种类型的改造技术方式,旨在为山东砂石山地丘陵区低效防护林改造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效果,增强防护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保障现有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喻敏  褚海燕 《土壤肥料》1999,(6):13-14,32
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基因型镁的吸收、分配以及硼镁关系。结果表明,镁的吸收、分配及镁硼比值等存在基因型差异,硼对镁有一定影响。镁含量高效品种〈低效品种,镁吸收量高效品种〉低效品种,提高硼水平,镁含量下降,吸收量增加。在镁的分配、运转能力上,高效品种〉低效品种,且硼对高效品种的促进作用较大。镁硼比值为高效品种〈低效品种,镁硼比值B1〉B2〉B3。  相似文献   

10.
郭丽丽  耿明建  石磊  赵竹青  朱端卫 《土壤》2007,39(6):996-999
溶液培养条件下,比较研究不同B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及其相互嫁接植株苗期对B吸收分配的差异.试验表明,缺B胁迫明显降低高效、低效油菜品种及其相互嫁接植株地上部B含量和累积量,高效品种降低幅度明显小于低效品种,两者相互嫁接植株降低幅度均居于高效品种与低效品种之间.无论缺B与否,高效品种和以高效品种为砧木的植株地上部B分配率分别有高于低效品种和以低效品种做砧木植株的趋势.推断甘蓝型油菜品种B效率差异是由根系吸收能力以及向地上部运输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西水土保持林中油松纯林集中成片、松毛虫猖獗的树种结构现状,采用了廊道式、斑块式、林中空地、林中沟壑、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和营造混交林7种调整方法,对油松纯林进行了树种结构调整试验.根据不同树种水分利用、生长情况等综合指标,筛选出了14个适合水土保持林树种结构调整的树种.通过不同调整类型的对比试验及适地适树原则,划分并营建了适合辽西水土保持林树种结构调整的3种调整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林中的油松纯林经树种结构调整后,林分中松毛虫不再大发生,水土保持功能有了明显提高,林木生长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倍增加.调整后的水土保持林形成了3种林分类型: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为生态型水土保持林;在条件中等的地方为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在条件较好的地方为商品用材型水土保持林.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川西地区存在大面积的低效林,其生态功能极弱。通过萌蘖更新技术对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灌丛林地进行改造,定位监测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效林改造1年后,枯落物层厚度和贮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总贮量较改造前提高了32.68%,厚度从未分解层向半分解层或分解层转化的趋势加快;(2)改造低效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较改造前增加了39.60%,影响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枯落物贮量和分解程度;(3)改造林地枯落物对降雨拦截能力有一定的提高;(4)岷江上游中山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S=klnt p),枯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曲线关系(V=p k-t1)。今后应加强对改造林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土壤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以系统综合地讨论这一地区低效林改造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恢复生态学为理论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根据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建立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推测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林、经济林、牧草等3种退耕还林还草类型的综合生态效益指数,并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林、经济林、牧草等退耕还林还草类型的生态效益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生态效益指数排序为:经济林>生态林>牧草>农田。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规划、布局等经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低效林面积所占比重很大.低效林改造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天然林保护工程质量。对封改、封抚、封造3种经营类型低效林复位调查及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乔木层物种、株数都有大幅度的增加.林分结构趋向均匀,优势种仍是杉木、檫木,但很多目的树种进入到了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减少,数量减少,优势度下降,均匀度提高,杂灌减少,目的树种数量和物种增加,整个林分结构向针阔混交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森林植被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很大,植物措施投资少,见效快、可长期发挥效益.对窝铺流域三年的治理及观测研究表明:森林植被保持水土效益明显;土壤侵蚀量小于其它植被类型;改善了生态环境;利于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保证农业高产、优质稳定地发展.作者同时对研究区内的资源植物进行了调查分类,对资源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基础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营造的各种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 ,其水土保持基础效益十分显著 ,表现在延滞径流产生时间、减少径流量 ,涵养水源蓄存水量 ,缓冲雨强、减弱水力侵蚀强度 ,减少表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 ,增加降水的有效性 ,培肥地力等方面 ,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由此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的保水保土效益做出的客观分析论述 ,为该县进一步合理利用宜地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也为其它受水土流失危害的黄土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野外调查和试验研究,提出不同灌木树种的合理利用与布局,并对大力发展和合理经营灌木林,充分发挥灌木林的多种生态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并根据该区立地条件和生产方式提出主要灌木树种适宜性分区。(1)南部半湿润沙棘、二色胡枝子适宜区;(2)中部半干旱柠条、山桃、刺槐适宜区;(3)北部干旱沙柳、柽柳、毛条适宜区。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将生态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计算得出我国河西走廊陆地年生态系统效益总价值为 2 0 7.90亿元 ,为同期该区年国内生产总值 (1997年GDP188.0 3亿元 )的 1.11倍 ,其中森林年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为 2 3.6 8亿元 ,占生态系统效益总价值的 11.39% ;草地生态系统效益价值最高 ,占生态系统效益总价值的 79.4 9% ;而绿洲生态系统价值则很低 ,表明了绿洲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水土保持林效益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肯定水土保持林效益的前提下,讨论了农民对造林的意愿;“醉林”的原因,水土保持林对防止崩塌的作用,水效应和效益评价体系及方法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