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目的内容 进行某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首先要明确为了什么目的,在规划阶段是为了方案论证选择,这完全是一种事前分析,在验收阶段,多是为了评价治理效果,便于和其它流域进行比较,或者收集提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系数、标准、定额,为规划论证所用。根据小流域经济分析计算期的规定,受益阶段应不小于30年,从现实情况看,计算期终止年截止于现在,一般都达不到,形成治理在前,受益在后的中间分析。对事前分析,中间分析所采用的分忻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事前分析的投入以定额为依据,对产出要进行实际的产出水平为准,对尚未受益的外延年限,则应按预测值。  相似文献   

2.
3.
4.
韩江上游是广东省水土流矢最严重的地区。1985年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韩江上游水土流失区整治及开发利用”议案后,自1986年起,流域上游10县(区)对3240km2的严重水土流失区进行了开发治理,至1993年底止,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969.86km2,流域治理度达83.7%。采用水文法、实地调查法和水保法计算的1986~1993年流域各项措施拦蓄的泥沙量为2500~3200万t,年均减少流入韩江的悬移质泥沙125~158万t,占梅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的24%~31.3%。  相似文献   

5.
皇甫川流域,50年代降雨量、径流量和产沙量偏丰,80年代偏枯,70年代暴雨次数多、雨量大、雨强高。采用“水保法”计算,水利水保工程平均每年减沙444.7万t,占多年于均产沙量的7.9%;采用“降雨-产沙公式法”计算,平均每年减沙276~332万t,约占多年平均产沙量的5%。水利水保工程起到了减沙作用。为进一步减少入黄泥沙,今后仍需继续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该依据系统科学的思想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特征,建立了评价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和灰色系统评价方法。据此对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5条流域的治理效益作了综合评价和分析,为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8.
皇甫川流域近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皇甫川流域降雨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以及皇甫川把口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及水土保持分析法计算近期(1997—2006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计算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1997—2006年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量为657.9万t,经与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论证了水土保持分析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同时,对减沙效益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目前水文分析法存在的理论缺陷,并建议改进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总结已有水土保持综合平价指标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治理特点,遴选9个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两个典型小流域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榆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系统介绍了榆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各项具体措施,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探讨山东省莱芜市房干小流域在无实测暴雨径流资料的情况下,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缓洪效益,主要包括削减洪峰效率和削减洪水总量效率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茂沟淤地坝坝系建设的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淤地坝坝系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以王茂沟小流域为例,从自然灾害防治条件、林草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土地质量、人类生存和动植物栖息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淤地坝坝系建设前后的变化,分析表明,淤地坝坝系建设在提高流域抗灾能力、促进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局部小气候和人类及动植物栖息条件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认识淤地坝的生态环境效益,对进一步推动淤地坝建设,实现黄土高原秀美山川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首次将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法运用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以资丰富迫切需要的生态工程建设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纸坊沟流域近50年水沙特性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小流域水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采用平凉市纸坊沟流域50 a的降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和成果,建立数据库,采取数理统计、矩阵计算、分段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水土流失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流域降水、径流、泥沙基本特性及其变化特点,特别是三者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为相近小流域水沙分析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些基础依据。本文从其研究成果中提炼出了纸坊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其变化趋势和变化成因,以与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庭院生态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探索一种适合三峡库区农村实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庭院生态模式尤为迫切。以农业庭院生产为例,结合库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分析庭院经济发展条件和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在不同技术基础上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了庭院生态模式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天水藉河示范区一期和二期的水土保持效益,结合国家标准和示范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对该区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示范区通过两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三川河流域所对应的不同降水条件、不同措施质量等级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指标,计算分析了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表明,70年代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效益较为显著。尤其是80、90年代,其拦沙效益平均较70年代提高20%以上,而80、90年代的蓄水效益分别较70年代增大1倍和3倍左右。并且与以往研究成果相比,本次计算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还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效益研究初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元谋干热河谷区4种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进行连续2a的定位监测,研究各种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模式罗望子+自然草被相比,建立的4种模式均有一定的培肥、改土效果,其中,以豆科牧草为主的罗望子+木豆、罗望子+木豆+柱花草、罗望子+木豆+绿肥3种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罗望子+象草模式;4种模式均能在旱季提高土壤含水量,明显改善局地小气候;同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截止1990年底,渭河流域共有水库522座,塘坝2666座,引水灌溉面积45.0万ka,水平梯田,人工林,人工草有效保存面积分别为3893.0km^2和1085.7km^2,治理总面积8466.7km^2,治理度19.0%。流域近期规划水库达到590座,瘀地坝可瘀地面积2333.3ha,治沟骨干工程蓄水能力20061万m^3,引水灌溉面积70.78ha,治理总面积15921.3km^2,治理度36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省河曲县荒漠化防治效益的多维灰色动态评估,实现了静态的横向比较和动态的纵向比较。预测了不同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划分了6种发展趋势类型:即高稳定型、低稳定型、中稳定型、上升型、下降型和不稳定型。结果表明,河曲县的荒漠化防治效益以上升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