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回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匡宝晓 《养猪》2004,(4):41-42
猪回肠炎(porcine ileitis)又称猪增生性肠病(PPE)、区域性回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腺瘤病(PIA)等,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1ularis)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使感染猪生长速度减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有时引起死亡。由于猪只死亡、淘汰或饲料转化率降低,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引起的新病。PCV是1974年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中发现的一种污染病毒,该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无致病性,命名为PCV1;而后在PMWS中分离的猪圆环病毒,有致病性,命名为PCV2。PMWS主要感染1~5月龄的猪,发病率为4%~30%,致死率为70%~80%。患病断奶猪和生长猪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皮肤苍白、黄疸、腹泻和体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3.
中外11个猪种H-FABP基因PCR-RFLP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本文利用PCR—RFLP技术对五指山猪、沂蒙黑猪、汉江黑猪、莱芜猪、香猪、民猪、成华猪、内江猪、二花脸猪、巴马香猪和大白猪11个猪种共420头猪的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端上游区(HinfI—RFLP)和第二内含子内(HinfI—RFLP、HaeⅢ—RFLP)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在5′—端上游区的:HinfI—RFLP位点上,所有的品种都有变异,但沂蒙黑猪和大白猪只有两种基因型(HH、Hh);(2)在第二内含子内的HinfI—RFLP位点上,二花脸只有BB基因型,而其它品种都表现出多态性;(3)在第二内含子内的HaeⅢ—RFLP位点上,只在五指山猪、香猪和大白猪中发现有多态性存在,等位基因D的频率分别为0.86,0.98和0.68,其余8个猪种均表现为DD型。  相似文献   

4.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疾病,其特征为胚胎和胎猪死亡,出现干尸化胎儿(木乃伊),死胎、早产、弱仔和少仔而无母体症状,只感染猪,并可获得高水平的终生免疫。  相似文献   

5.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以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能够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引发多种疾病,已经给世界各地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本病的病原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所以本病又称猪圆环病毒感染。病毒为单股环状DNA病毒,与另外3种动物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BFDV)及鸽圆环病毒(PiCV)同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dae)。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MWS诊断方法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以郫县、安县自然发病猪为病理模型,以l%阿维菌素注射液为对照药物,观察全虫清注射液对猪蛔虫病和螨虫病的疗效。结果:全虫清注射液对猪蛔虫病有效率为100%(248/248)、治愈率为98%(243/248),对螨虫病的有效率为98.2%(253/256)、治愈率为88.2%(226/256)。  相似文献   

7.
为对发生在贵阳市某规模化养猪场的一起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进行确定性诊断,采集病死猪的血清和病料样本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CR阳性检出率依次为45.45%(5/11)、45.45%(5/11)和54.55%(6/11)。结果表明,本次疫病是由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遂如 《养猪》2005,(2):35-37
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一种新传染病.主要特征为猪体质下降、消瘦、呼吸困难、咳喘、腹泻、贫血和黄疸等。国内于1991年报道了本病,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与流行。目前已证实,猪圆环病毒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间质性肺炎(IP)、母猪繁殖障碍和传染性先天性震颤有关,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西田东县部分猪场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采用RT-PCR方法及PCR方法检测组织样品,对各猪场送检的162份组织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送检临床健康猪群400份血清样品进行CSFV、HP-PRRSV、PRV-gE抗体检测。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病料CSFV核酸检测为阴性;HP-PRRSV、PCV2、PRV核酸总阳性率分别:6.79%、40.74%、1.23%;对不同猪群各种病原核酸阳性率分析发现,育肥猪HP-PRRSV阳性率最高,为11.53%,保育猪PCV2阳性率最高,为51.9%,种母猪PRV阳性率最高,为6.45%。抗体检测结果显示:CSFV抗体阳性率为87%,HP-PRRSV抗体阳性率77.5%,PRV-gE抗体阳生率为12.25%。本研究表明,CSFV免疫效果好,并有效地控制了该病在本区域的发生与流行。HP-PRRS、PCV2、PR这3种疫病仍在猪群中散发流行,需要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猪Ⅱ型圆环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首先由Tischer于1974年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获得。猪圆环病毒为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属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成员,该科还包括人TT病毒(TT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等。病毒粒子直径17~20nm,为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PCV根据其抗原性及基  相似文献   

11.
<正>吉林花猪,是1978年由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前身)选用克米洛夫猪作为父本,东北民猪(现称民猪)作母本杂交育成的地方猪种,育种群共有成年种猪1 449头,其中公猪211头,母猪1238头。吉林花猪被1986版《中国猪品种志》收录为东北花猪吉花系[1],被1992版《中国培育猪种》收录为吉林花猪[2],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主培育的12个地方优良培育猪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猪2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的表达产物包被酶标板,建立ELISA诊断方法,用此方法对临床1257份送检血清进行了检测,其总阳性率为57.28%(720/1257),仔猪阳性率为30.83%(119/386),肥猪阳性率为64.93%(137/211),母猪阳性率为71.50%(419/586),公猪阳性率为70.27%(52/74)。这一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在我国流行较普遍,且抗体阳性率随猪体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应重视保持和利用我国地方猪种的肉质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泰 《养猪》2005,(2):21-21
许振英教授组织全国协作.于1979-1983年对民猪,金华猪、内江猪、香猪、大花白猪、嘉兴黑猪、姜曲海猪、二花脸猪、大围子猪等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肉质研究以长白、大白猪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猪:①肉色鲜红,无PSE肉;②pH比对照高( 0.32);③系水力强(失水率比对照低5.59个百分点):④肌肉大理石纹适中(3分和4分居多);⑤肌肉水分少(-2.62个百分点);⑥肌内脂肪含量高( 2.23个百分点);⑦肌纤维直径小(一16.7l%);⑧单位面积内肌纤维根数多( 26.3%);  相似文献   

14.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引起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新生仔猪先天性脑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为主要特征。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体现已被确认为圆环病毒(PCV-2),自1991年该病在加拿大首次暴发后.美国.法国、北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相继都有该病的相关报道。我国的郎洪武(2000).  相似文献   

15.
16.
为建立检测猪主要腹泻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本试验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 TGEV)M基因、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 PSV)VP1基因、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N基因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N基因的序列,分别设计相应的引物,构建4种病毒的阳性质粒。以阳性质粒为标准品,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序,建立了检测猪主要腹泻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并确定了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PSV、TGEV、PDCoV和PEDV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37×102,1.44×102,1.51×102和1.56×102拷贝/μL。而扩增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猪瘟病...  相似文献   

17.
吴硕显  杨远荣 《养猪》2005,(2):38-40
渗出性表皮炎(Exudative epidermitis)通常称作脂猪病(Greasy pig disease),为幼猪的一种涉及全身的急性皮炎,特征为突然发生、病程短、多汗、皮脂过度分泌、表皮脱落和渗出,但无瘙痒。引起脱水和皮肤功能丧失,常导致死亡。在田间主要发生于5-15日龄的仔猪,发病率10%-90%,死亡率因年龄和抵抗力不同而不同,一般为5%~90%。断奶猪和成年猪也可发生。此病为世界性猪病,一般呈散发。但对个别猪群可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伪狂犬(Pseudorabies,PR)又叫奥叶兹基氏病(Aujeszkysdisease,AD)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又名猪疱疹病毒I型(SuisherpesvirusI)所引起的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和实验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所致症状为神经功能失调、呼吸紊乱及繁殖障碍(流产、死胎及胎儿木乃伊化),在猪瘟等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猪伪狂犬病已逐渐成为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和对比云南边境地区和其他地区2018-2020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保护水平,疫情发生风险,2018-2020年在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14个边境县和其他地区的规模场、散养户采集猪血清,应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900份猪血清样品中,阳性样品2179份,群体阳性率为75.14%(2179/2900),S/P平均值为1.0510±0.7484,变异系数为70.77%。各县PRRSV抗体阳性率在50%~90%之间,并且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抗体阳性率最高为孟连91.33%(274/300)。不同阶段猪群PRRSV平均抗体水平存在差异,哺乳仔猪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8.14%(297/617),育肥猪抗体阳性率最高87.30%(949/1087)。入境猪群和境内猪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要高于自然散养户。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群PRRSV抗体水平在云南边境地区整齐度不高,且地区间存在差异,入境猪群有传播疫情的风险,因此可依据边境地区的养殖特点...  相似文献   

20.
猪能够很好地消化多花黑麦草.猪是杂食动物,猪的门齿、大齿和臼齿都发达,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与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能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黑麦草在叶丛期时的粗蛋白质含量达20.02%(玉米为10%),有利于猪的生长。特别是粗纤维含量虽然较高(21.2%),但其木质素含量低(粗纤维中木质素含量3.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