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多年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农田害鼠种类有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社鼠、黑线姬鼠、卡氏小鼠、针毛鼠等16种.农田优势种为黄毛鼠.4~5月和8~9月为害鼠活动高峰期,也是防治适期.毒饵站灭鼠效果略高于常规裸投灭鼠,且毒饵不易霉变,比常规裸投节省饵料30%,无二次中毒现象发生,在农区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耿马县黄胸鼠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2008年,在云南省耿马县城区海拔1 100 m地区农田设置系统监测点,研究害鼠种类及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以黄胸鼠为绝对优势种群,占17年所捕获害鼠总数的83%,近4年所捕害鼠全为黄胸鼠。年内捕获率和繁殖力出现双峰,与田间为害高峰相吻合。雌雄性比为1∶1.8,雄性多于雌性。以成体组捕获率最高,占总捕鼠数的50%;幼体组和亚成体组次之,分别占21%和20%。根据年内消长规律,确定化学统一灭鼠时间为4月中旬和10月底的干季。宜选用敌鼠、溴敌隆、氯鼠酮、氟鼠灵等,以稻谷作饵料为好。 相似文献
4.
对1984—2015年贵州省岑巩县、息烽县、关岭县农田大足鼠种群生态特征资料分析表明,雌、雄鼠体重、体长等形态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大足鼠在稻田区、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1.19%,为农田常见鼠种之一。种群数量较低,平均捕获率为0.035%,每年在6—7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夏季和秋季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种群总性比为0.92,平均怀孕率10.53%,平均胎仔数7.17只,平均睾丸下降率41.94%,平均繁殖指数0.36。主要繁殖期在4—9月。春季和夏季是农田大足鼠种群繁殖力较强的季节。平均肥满度为3.27 g/cm3,不同性别、生境、年龄、季节之间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6.
7.
农村害鼠种类较多,主要有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小家鼠、短尾鼩、大足鼠等,每年以4—6月和9—11月为害极重,造成巨大损失。人们常用0.5%溴敌隆,配制有效含量为0.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等药物灭鼠后,鼠群种类、密度数量有所控制,受害明显减轻。建议每年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药物灭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阳谷县农田害鼠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谷县位于鲁西平原 ,属黄河冲击平原 ,地势平坦。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花生、大豆也有一定面积。我站自 1982年以来 ,一直对农田害鼠进行监测 ,从末间断。每月中旬以夹夜法调查鼠密度 ,布夹规格为 5 0× 5m ,每夜布夹 60 0~ 90 0只 ,连续 3夜。晚放晨收 ,对捕获的害鼠分别鉴定种类、雌雄比 ,并解剖检查害鼠牙齿磨损情况 ;雄性个体的睾丸下降情况 ,贮精囊是否肥大 ;雌性个体的阴道开孔 ,子宫肥大 ,充血及怀仔与否以及怀仔数量、胚胎大小等繁殖特征。1 农田害鼠种类及发生规律1.1 主要种类调查表明 ,阳谷县害鼠主要有黑线仓鼠、大… 相似文献
9.
10.
扬州市油菜田杂草发生及消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菜是江苏省扬州市主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已达6.67万hm2,并有进一步扩大种植之趋势.油菜田草害是制约油菜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杂草与油菜争光、争水、争肥,有些还是油菜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帮助病虫害蔓延与传播,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油菜田Wang草发生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了中耕除草,翻耕,化学除草,翻耕和化学除草,免耕等三种稻茬移栽没菜田的杂草群落,比较了上杂草群落中Wang草种群的频度和平均优势度率;观察了翻耕移栽油菜田wang草的发生消长规律,并对Wang草种群发生量加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农田害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密度夹夜、查洞方法和不同捕鼠夜次的系统调查对比,确定了以夹夜法连续捕鼠3夜是调查农田害鼠密度及研究消长规律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大豆行距与杂草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孙国华,唐立丰,周建强(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224314))为了摸清不同行距豆田杂草的消长规律,为化学除草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不同行距豆田的杂草消长进行了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与调查方法,大豆行距分别为15c...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田害鼠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生态适宜鼠害发生,是农田鼠害重发区。80年代后期,因受耕作、栽培、气候等因素影响,鼠害猖獗,成为农业生产一大自然灾害。为控制鼠害,确保农业高产,自90年代初,我们组织全省有关地县市植保站协作攻关,建立9个鼠情系统监测点和30多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