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蛊镇》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偏远村庄——蛊镇在城市挤压下逐渐走向消亡的故事,展现了那片神秘土地中的人情美、人性美。作者笔调不疾不徐,在平静从容的叙事中隐含着深沉的人性关怀:对蛊镇年轻人的宽容和理解,对留守老人的无奈和悲悯,对繁盛往昔的追忆,对荒凉今朝的叹惋。而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使小说更加深刻,充满神秘气息。  相似文献   

2.
小说《蛊镇》发表于《人民文学》2013年第6期,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一个叫蛊镇的山村。作家观照现代文明大背景下蛊镇人的日常生活,通过留守和走出去的几代人之间生产、生活和情感方式的巨大差异,清晰地描绘出以"蛊"为代表的乡村传统在现代文明面前的脆弱现状。自从进化论出现以来,文明中的兴衰似乎有了固定的解释方式。然而,单向的线性文明进程似乎无法解决人类所有的生存困境。当乡村传统的溃败成为势在必然时,《蛊镇》的作者悖论性地为读者构建出一个理想世界、进行了一次拯救的想象。  相似文献   

3.
《蛊镇》具有独特和深刻的内涵,浸透着作家对置身于当代社会浪潮中具有古朴民风的乡村文明困境的反思,以饱含人文关怀的笔调揭示了农民处于城乡之间进退两难的处境,民族历史文化在社会转型期所承载的割裂和剧痛,进而以一种超越的姿态探讨了处于困境中人的生和死:不能回避,体现的是一种无力;总归要死,体现的是一种淡泊。新的族群文化被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进一步加强村(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事处初步探索建立了"一三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机制,即组建"一个中心"、设立"三个办公室",推行"五个统一公开"的财务公开机制。该文详细地介绍了"一三五"机制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陇原传真     
<正>定西:出台方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定西市近日制定出台《定西市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切实抓好移风易俗,助推脱贫攻坚。根据《方案》,定西市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切实发挥文明村镇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文明理念教育、农村陋习整治、文明创建带动、典型示范引领、农村文化惠民、乡村环境治理"六大行动,进一步强化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新局面。(杨世智)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69-170
文明乡风培育是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明乡风培育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文明乡风培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要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以及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中,以大量“过去”和“现在”镜头的交错出现,传达出厚重的历史苍凉感;在更高层次上,作者发出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传统文化失落的隐忧。从而使这篇小说具有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8.
我国逐步实现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不仅指向经济发展,同时指向失地农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现实不允许等待农民具备了市民的素质再走进城市,唯一的选择是如何提高已经进入城市的"新市民"的文化素质,使之成为真正的市民。作者从"新市民"阅读习惯培养角度,分析研究构建"学习型"社区、提高"新市民"文化素质的策略,同时也为我国加速城镇化进程、建设和谐社区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三汊镇的概况与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1+8"城市圈小城镇建设规划指导思想,提出了三汊镇规划编制经验,旨在为"1+8"城市经济圈内同类乡镇的建设规划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农耕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文化振兴之于乡村振兴的意义等重要时代课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刻论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肯定了农耕文明的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于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的深厚情结和责任自觉,为我们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1.
《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全书,在晚唐时期传入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与技术交流。通过《齐民要术》在日本流传的情况,似可佐证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所在之古代东亚"汉文化圈",长久以来存在稳定且多向的文化交流,朝鲜半岛在一定时期与特定情境下充当了来往要津的角色。《齐民要术》本身对东亚地区古代文化的交融互摄,使得《齐民要术》在日本已经成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文化形态的经典;为了解东亚各国间人物、书籍、作物、饮食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鲜活样板。  相似文献   

12.
农林院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编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教研实践,在"马工程"编写的思政课教材基础上,形成了符合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实际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即把教材内容分解为学习要点、理论拓展、典型案例与资料阐述、经典阅读与课外实践4个模块,充分实现"马工程"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简称"思政课教材")的目的性与教学时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王磊 《河南农业》2010,(3):54-55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体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进农民健康、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山水城市理念的城市“西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8):105-112
"西湖"已作为一种风景符号在我国发扬壮大,其在城市文脉与山水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借助对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理念的理解,对我国目前建设发展较好的西湖进行生态、景观、文化3个层面的分析。提出要从宏观上尊重自然山水,因势利导,对山水格局和城湖关系进行生态调控;中观上借鉴优秀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湖面的景观塑造;微观上尊重历史发展,融合文化精髓,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景观内涵。同时对目前西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他城市"西湖"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增强城市记忆的强大引擎,是提升温州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征程中,温州紧扣文化厚重这一新使命,积极响应打造"铁三角"战略,以城市文化竞争力建设为核心,通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强化载体文化元素、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实施遗产保护专项行动、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等五大措施,深挖瓯越文化精神,牢铸温州城市文明之魂,努力使文化成为涵养城市文明的沃土,为其他地区城市文明与形象打造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延伸力 两千年的华夏文明就产生在农业的母体上,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即使到了现在,充斥着"网络"、 "信息"等名词的"文化黄河"里,若任意舀一瓢水,里面依然沉淀并溶解了许多"泥沙",也就是说,农业的色彩是中国文化的氛围与大背景,这便是中国真正的"特色"与"底色".  相似文献   

17.
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课主干课程之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教材作了较大修订。如何与时俱进,构建《概论》新教材案例教学新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构建《概论》课新教材"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新模式是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需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使之进课堂、进课本、进大学生大脑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医文化,彰显高等中医院校校园特色文化的需要。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概论》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构建《概论》课新教材"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新模式应该树立的以学生为主体、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三大理念,坚持案例选择的"三三制"、案例教学和知识讲解两手抓、案例选择以激发学生兴趣、时效性和弘扬主旋律的统一、学生参与和教师及时引导、考试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18.
"黄色"这种色彩意象的使用,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一大写作特色,它不仅增强了小说艺术表达的效果,也让文本具有了鲜明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黄颜色在拉丁美洲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中代表了死亡、衰败和不幸,文本中色彩文化的内蕴与"孤独"的主题之间形成了一种更为深刻的表达方式,淋漓尽致地凸显了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黄色花朵、小金鱼、黄蝴蝶、香蕉等典型的黄色意象在作品中均有各自的文化属性,他们频繁出现的原因与作者的个人生命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庸》之“诚”具有历史的起源、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征、完满的功效。因此,道德主体的人要在道德修养中,努力把握《中庸》之“诚”的深厚内蕴,采取有效方法,逐步实现“诚之”功夫,从而获得个体有限生命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