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疑为注射猪瘟疫苗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发生与母猪怀孕期间注射过猪瘟兔比弱毒疫苗是否有关,对此,将我场发生的病例介绍如下。-、发病情况1993年4~6月间,我场第1幢猪舍共40头母猪,其中有26头母猪在怀孕期间(怀孕3个月左右)注射过常...  相似文献   

2.
仔猪抖抖病,也叫仔猪先天性震颤,该病多发生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发生阵发性挛缩,有节奏地震颤跳动。由于使用猪瘟组织疫苗免疫接种经产母猪而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报道较为罕见,笔者于2006年6月见到一起妊娠母猪免疫猪瘟疫苗后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经检查诊断为仔猪抖抖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漳州市郊某猪场饲养长大母猪120头,在2006年5月底听某预混料厂兽医技术员的建议,于6月初对全场的生产母猪实施猪瘟免疫一刀切,采用猪瘟乳兔组织苗,剂量为6头份/头。一星期后,分娩的仔猪窝窝出现全身有节奏性震颤、跳跃、抖抖等现象,不能准确地吃奶或无法吃奶,患病仔猪经几天治疗后,震颤较轻的仔猪慢慢能吃奶和恢复正常行走。在6月中旬至7月期间,猪场有30多头母猪生产的仔猪发病,每窝发病率30%~50%,发病初期的仔猪症状严重,死亡率10%~30%,随着时间的推移,仔猪发病率逐渐降低,仔猪的抖抖症状也逐渐减轻或慢慢地消失,至8月份猪场新出生的仔猪没有再出现上述症状。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母猪在发病仔猪出生前后无任何异常症状,而仔猪出生数小时后发病,症状轻重不一,表现全身不由自主的有节奏震颤,主要在头部、四肢和尾...  相似文献   

3.
《养猪》2007,(3):74-74
目前上市的猪瘟组织苗有猪瘟兔化牛体反应苗、兔体苗和脾淋苗。组织苗用量小、起效快、抗体持续时间长,应用于紧急免疫效果好。但是,猪瘟组织苗使用不当会引起仔猪过敏而大量死亡。据河南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张建新等报道:1)对使用猪瘟组织苗免疫母猪群所生的仔猪,如果再使用组织苗进行超前免疫,则会造成大批仔猪死亡。  相似文献   

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在发病特点上出现了以无名高热,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减低,病理变化也无显著特征的温和型猪瘟,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出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州地区一些猪场在初生至保育后的仔猪中陆续发生仔猪猪瘟,表现明显的窝发性,死亡率高,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1 仔猪猪瘟疫情调查 经调查,发病场母猪均经猪瘟疫苗免疫过,剂量为2~4头份,少数场还实施超免;仔猪免疫程序不规范。以DotELISA检测发现,多数母猪抗猪瘟弱毒抗体水平偏低,仔猪抗体水平不足;母猪抗体水平偏低的猪场,主要见初生至20日龄乳猪发生猪瘟;母猪抗体水平正常的猪场,也有60~80日龄的肥育猪发生猪瘟。通过检测猪群抗猪瘟强毒抗体,发现大部分疫情场母猪呈阳性,少数无病场也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Dot-ELISA诊断试试盒对甘常规猪瘟免疫后又发猪瘟病的猪场6进行猪瘟抗体监测。结果:1、发病期间首次猪瘟抗体检测;15头母猪抗体水平均在1:80以上;仔猪10、20、30、40日龄达1:80抗体水平的个体比例分别为93.33%、86.7%、73.33%、40%;50日龄以后各组均为0%。2、猪群发生猪瘟后全场不同日龄的猪进行紧急免疫,免疫10天后控制了猪瘟病的发展,15天后再检测抗体水平,其结果是:50日龄组、60日龄组、70日龄组、75日龄组抗体水平在1:80以上的个体比例分别达80%、66.67%、53.33%、60%。结论:影响猪瘟免疫应答因素很多,猪场应定期作抗体监测。Dot-ELISA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笔者曾处理过近30起约34万头的猪瘟病例,发现采取猪瘟兔化脾淋毒湿苗或兔体组织苘作紧急免疫后,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这些猪场以后仍有零星的猪瘟出现,使小猪成活率在85%左右。笔者选择2个发生猪瘟的猪场用间接血凝试验测定所有的母猪的抗体水平,淘汰重新免疫后抗体水平仍达不到保护线的母猪,及抗体水平在1:256以上,其后代仍出现猪瘟的母猪,试图用此方法达到净化或逐步减少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目的。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母猪猪瘟疫苗的免疫方式分为跟胎和普免2种。为了比较2种免疫方式接种后母猪在一个生产繁殖周期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本研究检测了6个饲养管理很好的猪场的猪瘟抗体水平。对其中跟胎免疫的4个母猪群在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等4个阶段的抗体水平分别进行了检测,同时,对4个猪群的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也进行了检测。对一个普免的猪群分别在其免疫后第1月、2月、3月和4月分别跟踪检测母猪猪瘟抗体。另外,分析了一个普免的猪群4年来的检测数据。结果发现不管是跟胎免疫还是普免,免疫水平好的猪群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均可保持很高的抗体水平。而母猪群即使抗体水平很高且整齐度好,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也难以保持较好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集某猪场公猪、后备母猪、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哺乳期母猪、仔猪(0~15 d、16~30 d)、保育猪(31~45 d、46~75 d)及育肥猪(76~100 d、100 d至出栏) 64份血清,用进口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猪瘟及猪蓝耳抗体检测。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公猪及母猪各组的阳性率为100%,抗体较好,仔猪至保育和育肥阶段抗体阳性率仅为23.33%,抗体水平较低,应在仔猪阶段加强猪瘟免疫;猪蓝耳抗体总阳性率为54.69%,公猪及母猪各组阳性率在50%以下,仔猪至育肥猪各组间40%~100%波动较大,猪蓝耳感染存在较大风险或已存在猪蓝耳野毒感染。猪场抗体监测有助于了解猪场免疫状态,可为及时调整或修改免疫程序、降低传染病发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净化猪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笔者曾处理过近30起约34万头的猪瘟病例,发现采取猪瘟兔化脾淋毒湿苗或兔体组织苗作紧急免疫后,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这些猪场以后仍有零星的猪瘟出现,使小猪成活率在85%左右。笔者选择2个发生猪瘟的猪场用间接血凝试验测定所有的母猪的抗体水平,淘汰重新免疫后抗体水平仍达不到保护线的母猪,及抗体水平在1:256以上,其后代仍出现猪瘟的母猪,试图用此方法达到净化或逐步减少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目的.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猪瘟超前免疫的概念目前,由于广泛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的流行方式已从台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区域性散发,发病以断奶前后的仔猪居多.引起仔猪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仔猪的母源抗体不一致,很难确定最佳免疫时机.有的仔猪在免疫前由于母源抗体水平低,不足以抵抗野毒感染而发病,有的仔猪在免疫时,由于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影响主动免疫而导致发病.为了减少母源抗体的影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超前免疫,即乳前免疫,也就是在仔猪出生后吃初轧前进行免疫接种.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预防猪瘟已获得成功,特别是在疫区能很快…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监测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瘟发病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局部地区猪瘟发生不断,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为了摸清我县农村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给免疫预防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笔者2002-2004年结合疫情测报工作对种公猪、母猪、断奶前仔猪、断奶后仔猪、生长育肥猪进行了猪瘟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成市凉州区随机选择的4个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母猪进行猪瘟免疫程序试验,结果:3个剂量组的母猪猪瘟抗体水平都在7.1以上,都具有有效保护力。4头份组母猪平均抗体水平最高为8.2,5头份组抗体水平为7.45,6头份组平均抗体水平最低,只有7.1。结果表明:4头份组的猪瘟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猪群进行免疫抗体跟踪监测和实地调查等途径,对国家统一发放的猪瘟脾淋疫苗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免疫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不宜用于未满月和刚断奶的仔猪,免疫试验发病率达68.3%、死亡率达31.7%;肥育猪免疫后21天检测,抗体水平平均提升约0.4,而且较弱毒疫苗抗体水平高约0.25,至出栏抗体水平仍在保护线(04)以上。猪瘟脾淋疫苗免疫仔猪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检测仔猪母源抗体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后检测,抗体水平明显上升,至出栏抗体水平仍在保护线(1:16)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仔猪先天性震颤也叫传染性先天性震颤,俗称仔猪跳跳病或仔猪抖抖病,是由圆环病毒Ⅰ型所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阵挛性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初生仔猪局部或全身肌肉震颤。1流行病学特点1982年外国学者将猪肾细胞株的污染物确定为猪圆环病毒。本病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存在,该病只限于新生仔猪,感染的怀孕母猪不显症状。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对本病均有易感性。病毒感染母猪后,经胎盘感染仔猪,所以,该病为垂直传播。公猪经过交配而感染母猪。成年猪在自然状态下为隐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所以,可能为水平传播。未见仔猪相互传播。感染母猪生过1窝…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猪瘟疫苗首次和二次免疫的最佳时间,对淮阳某规模化猪场7头母猪及其各自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猪瘟IHA试验,发现试验母猪和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均较高,仔猪到42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才不能有效保护仔猪.因此,35日龄左右时对仔猪进行猪瘟首免,可以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为猪场免疫程序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庆某猪场4头濒死仔猪病理变化疑以猪瘟,病科脾、淋巴结用兔体交互免疫试验检测也为猪瘟阳性。采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的猪瘟单抗纯化的强、弱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场的母猪及仔猪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9.69%(19/196)的母猪及16.83%(33/188)的仔猪血清中即为猪瘟强毒(野毒)抗体阳性,又为猪瘟兔化弱毒抗体阳性。试验结果显示,猪瘟是该场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实验旨在观察猪场母猪与仔猪猪瘟的免疫程序。在南堰猪场根据其母猪与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80日龄断奶保育猪、产后15d母猪、产后25d母猪,采用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母源抗体合格率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25日龄断奶时仍然高达97.8%,所以仔猪断奶前无需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还可适当推迟猪瘟活疫苗的首免日龄;而仔猪猪瘟苗首免4周时抗体合格率为100%,因此仔猪猪瘟苗二免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个月;母猪在断奶时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为100%,说明该母猪断奶时不需要注射猪瘟活疫苗。从检测的母猪与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的合格率来看,母猪、仔猪在猪瘟免疫注射间隔时间上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9.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理变化特征是毛细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出血、梗塞和坏死。我国对猪瘟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视,它目前仍然是我国养猪业的一大主要疫病。1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现已使烈性、急性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流行形式已由频发的大流行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区域散发性流行。大多数病例表现多样化,出现非典型猪瘟、无名高热及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专家指出,在一个地区或猪场,初次怀疑本病时,必须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后才能确诊。无论是隐性感染的母猪,还是其所产的带毒仔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血清中猪瘟抗体的效价低于保护值。同时带毒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很弱,虽经多次接种猪瘟疫苗,其抗体效价仍不能上升到应有的水平。此外还可用Dot-ELISA法等实验手段,从病死仔猪的脾、淋巴结等脏器中,可检出或分离到猪瘟病原。专家强调,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在免疫时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猪群免疫应答能力较差。因此,应保证饲喂饲粮的数量和质量;采取尽可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本文就按排免疫程序中常易遇到的难题,如母源抗体的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等问题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指导,并提供了参考数值和可操做的意见,以期能帮助养猪企业(户)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