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桔实蕾瘿蚊是一种造成沙田柚、蜜柚等柚果严重落果的危险性害虫。该文介绍了桔实蕾瘿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平和山区柚园桔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并提出农业、化学、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柚农防治柚园桔实雷瘿蚊。  相似文献   

3.
介绍平和山区柚园桔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并提出农业、化学、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柚农防治柚园桔实雷瘿蚊.  相似文献   

4.
桔实雷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害虫,其雌成虫交尾后停息产卵于果蒂附近或果实背光处表皮层,幼虫孵出即蛀食果实皮层.幼虫隐蔽在果实皮层内,大量果实受桔实雷瘿蚊危害后发黄而脱落.落果在整个果实生育期均有发生,尤以6-9月最盛,严重的当年几乎绝收.由于桔实雷瘿蚊成虫喜飞翔,因而极难用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沙田柚桔实雷瘿蚊在百色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9年分别对百色市5个沙田柚种植场进行连续4年的沙田柚桔实雷瘿蚊为害情况调查和防治试验。调查发现桔实雷瘿蚊在百色市1年可发生4代,以第1代为害最严重,温暖、湿度大的年份发生严重;连续3年采取清园施肥、冬季修剪、冬翻喷药、适时喷药等综合防治措施,2009年10月调查,百色镇六沙园艺场、百色镇同乐果场没有发现桔实雷瘿蚊为害,百色镇天兴园艺场、百色市经作站、靖西县丰达果场桔实雷瘿蚊为害率均在5.0%以下。表明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桔实雷瘿蚊的危害日益严重,为了更有针对性地防治,蕉岭县植保部门在沙田柚果园监测了桔实雷瘿蚊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一些县市的柑桔春芽期受到瘿蚊科幼虫的危害,经调查与饲养发现有两个同属的近似种混合发生。本文为分类鉴定部分,优势种被命名为桔芽达瘿蚊(Dasincuracitrigemmia Yang et Tang),另一种则称为桔孪达瘿蚊(D.citrigemina Yang et Tang),描记了新种的成虫和幼期,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介绍桔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为害状况、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柚果桔实雷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为柚果瘿蚊.据报道我国四川、贵州、湖北等地区均有分布,寄主为柑桔类果树.广东梅州地区的沙田柚、溪蜜柚、文旦柚、酸柚、甜橙等均受其为害,一般受害株率在30%~50%,严重的达80%以上,已成为梅州地区柚类的主要危险性害虫之一,现将其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报告了为害广东柑桔芽鞘新害虫——桔达瘿蚊Dasinerta为害情况、生活史及习性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控制该虫为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柑橘花蕾蛆又名柑橘瘿蚊、花蛆、花虫、色花虫或柑橘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成虫像小蚊,幼虫似蛆,是我省柑橘花期的主要害虫。柑橘花蕾蛆只为害柑橘类植物,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受害的花蕾既不能开放,且膨大缩短,以致不能授粉。在我省眉山、成都等广大柑橘产区桔花受害达20%~30%,严重时超过50%。 一、柑橘花蕾蛆在四川柑橘产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在我省发现的桑瘿蚊、根瘿蚊和叶瘿蚊三种危害桑树的瘿蚊类害虫作了简明记述,内容包括这些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分布与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13.
菊花瘿蚊雌蚊释放性信息素的确定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菊花瘿蚊(Rhopalomyia longicauda)性信息素进行有效提取,本文对菊花瘿蚊成虫性行为进行了室内观察和田间诱捕试验,研究了菊花瘿蚊性信息素释放和求偶的行为规律,并用溶剂浸提和空气收集法提取了菊花瘿蚊性信息素。结果表明:菊花瘿蚊雌蚊羽化高峰期迟于雄蚊1-2 h,雌蚊羽化后5 min左右即外伸产卵器吸引雄蚊交配。活体雌蚊诱捕器田间诱捕雄蚊(233±16.3)头/24 h,活体雄蚊诱捕器诱捕雌蚊0头/24 h、雄蚊(1±0.6)头/24 h,说明雌蚊对雄蚊有引诱作用,而雄蚊对雌蚊、雄蚊均无引诱作用,菊花瘿蚊由雌蚊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蚊交配。“Y”型嗅觉仪测定表明,雌蚊溶剂浸提和空气收集法获得的提取物对雄蚊有引诱作用,且二者引诱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655),雄蚊对雄蚊提取物无选择性,说明2种方法均从菊花瘿蚊雌蚊提取到了性信息素。提取物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空气收集法提取到的雌蚊特有组分的色谱峰面积是溶剂浸提法在该处组分色谱峰面积的2.86倍,说明空气收集法是提取菊花瘿蚊性信息素的更为有效方法。获得含有性信息素的提取物为菊花瘿蚊性信息素化学结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桑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是桑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蚕桑业的发展,南阳盆地植桑面积由1988年的0.4万亩发展到1993年的22万亩。然而,由于桑瘿蚊的危害,致使桑叶严重减产,成为该区蚕桑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此,我们于1991—1993年对桑瘿蚊的化蛹进度,成、幼虫进行观察,旨在摸清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于下。 一、桑瘿蚊的发生与危害 1987年在邓州、浙川、南召等县市首次发现桑瘿蚊,1991—1993年全区桑瘿蚊累计发生面积20.5万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国外对瘿蚊科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3个方面:(1)瘿蚊科雌雄两性染色体核型不同,如黑森瘿蚊,雌性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8)多于雄性个体的染色体数目(n=6);(2)在瘿蚊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E染色体消失现象,E染色体的消失与否可以作为对染色体核型和胚胎性别的判断标准;(3)性比偏向:大多数瘿蚊存在孤雌单性生殖,即未受精的雌性瘿蚊所产的后代,要么全部是雄性,要么全部是雌性。瘿蚊科的雌雄性比偏向于雌性,性比与繁殖方式、羽化情况及分散程度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梨瘿蚊是梨树主要潜叶害虫。通过2004年5~6月的调查,得出梨瘿蚊幼虫在梨树间和梨树内的空间分布都属于聚集分布。同时,计算了梨瘿蚊幼虫二阶抽样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梨瘿蚊幼虫二阶抽样的序贯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阿克苏地区枣瘿蚊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近2年对新疆阿克苏托普鲁克乡枣瘿蚊的危害和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于该地区建立枣瘿蚊综合防治示范园,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在示范园对枣瘿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综合防治效果达88.3%.[结论]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枣瘿蚊切实可行,可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在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等枣产区每年都有发生。山东沾化和河北一些地区枣瘿蚊每年从4~5月就开始危害。冬枣遭受枣瘿蚊危害的嫩叶卷曲成筒多为纵卷,叶片增厚,先变为紫红色,最终变黑褐色,最后枯萎脱落。防治枣瘿蚊如果能抓住时机,提前防治,一般很容易控制,但由于受害叶片呈筒状,虫卵被卷在其中,如果防治时机抓不好,使用农药效果就差了。所以,防治枣瘿蚊首先要掌握它的生活习  相似文献   

19.
枣瘿蚊是枣树常见的害虫之一,在红枣区受害率为100%,通过调查研究枣瘿蚊的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初步掌握了枣瘿蚊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喀什地区枣瘿蚊1a发生4~5代,以最后1代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做茧或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6种颜色粘虫板在不同悬挂高度下对桑椹瘿蚊的诱集效果,以期为桑椹瘿蚊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悬挂高度和颜色对粘虫板诱集桑椹瘿蚊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蓝色粘虫板较其他颜色对桑椹瘿蚊表现出较强的引诱性;粘虫板悬挂在离地面1.0 m的高度时对桑椹瘿蚊的诱集效果较好,诱虫率为49.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