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国内外昆虫种群动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种群动态研究经历了田间种群动态研究、实验种群动态研究和种群系统研究的发展阶段.在田间种群和实验种群动态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描述昆虫种群的动态变化.在田间种群研究阶段,主要进行种群聚集与扩散迁移的研究和自然种群的数量调查.通过对实验种群的研究,使昆虫种群动态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种群生长型的特征.在种群系统研究阶段,将害虫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并且在计算机和各种数学手段的帮助下,模拟、预测和控制昆虫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于2021年,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固定样地(1 hm2)中的木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中径级代替龄级方法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此区域的木榄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为增长型的种群,但种群较为不稳定,外界干扰下种群数量增长趋势不显著。(3)此区域的木榄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类型,意味着其种群的低龄级阶段个体的死亡率相对较高,高龄级阶段个体死亡率趋于平稳。(4)此区域木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分析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在低龄级阶段的动态变化相对较为剧烈,发展到高龄级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平稳。(5)该区域木榄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也反映出,低龄级个体数量经历2~3个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中龄级的个体数量在经历2~9个龄级时间的种群发育过程中,种群个体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总体个体数量随着龄级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油松毛虫不同虫态种群资料代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对油松毛虫卵、越冬幼虫、5龄幼虫和蛹种群的资料代换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所采用的7种代换方法中,卵(块)种群较特殊,任何一种代换都不能使方差稳定;越冬幼虫种群以反正弦代换和Taylor的代换方法为最好;5龄幼虫种群亦以Taylor法最为理想;蛹种群可用的代换方法较多,但以负二项分代换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4.
兴隆山马麝资源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兴隆山马麝资源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以及负增长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山林区的马麝主要生活在食物丰富、人为干扰少、避敌条件好的生境中,此种生境种群密度最高,可达42.88头/km^2,平均种群密度为23.40头/km^2;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24.33%;种群结构中,雌雄性比约为3:2,年龄在2~5龄间居多,仔麝平均每胎产仔数为1.14头;马麝种群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偷捕盗猎违法行为所致。同时,提出了几点兴隆山马麝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汞灯、黑光灯和引诱剂3种诱源,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了松墨天牛种群发生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象山非防治区林分中种群分布均匀,种群结构稳定,雌性比为43%。汞灯和黑光灯均能取得良好监测效果,黑光为成本低于汞灯,可作为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资源冷杉的种群保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濒危植物保护是全球范围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资源冷杉是极度濒危的物种,其保护现状令人堪忧。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调查地区仅存不到600株。因此,应针对资源冷杉的濒危现状,从种群生态学、生殖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从种群生活史的途径和分子水平揭示种群生态机理.以及在自然状态下的濒危过程和致危机制,通过基础研究和生境管理,使生态环境恢复,种群数量扩大,达到保护资源冷杉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en在我省一年1代,少数年份有二代分化。雌性比每年有差异。4龄前种群年龄组成较为复杂,种群数量增长为离散性,Nt+1=RoNt。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主要是气候和天敌:与1月份和全年的平均温度相关极显著;与5、6月份的温湿系数相关极显著;与全年的降雨量相关显著;种群数量变动与林型、树种无关。天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是无天敌状况下的2.96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国内外在非洲食草动物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生态方面的研究,种群迁移、种间、种内关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异地驯养及繁育方面做得研究很少。即使有也局限在动物园笼养条件下,而且种群数量少,达不到繁育要求。往往在饲养一段时间后出现种群退化的现象,如近亲繁殖、幼仔成活率低等一系列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后果,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对南非动物大种群的异地饲养繁殖的研究,目前在国内是一个空白。1999年11月我园在南非野外以种群为单位引进了一批珍贵的南非野生动物,通过我园十年的精心饲养管理,这批动物在适应本地区生存环境的前提下,大多数已成功繁殖子代并成活。  相似文献   

9.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下垂受损产生不定根形成的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和生命曲线。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绵刺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年龄越大,种群数量越多,但并不表示该种群为衰败种群,而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达到生理寿命前很少有个体死亡。  相似文献   

10.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绍阔叶林次生群落15a来各乔木种且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有1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也有10种出现,乔木层树种多样性(丰富度)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布,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由单一乔木屋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空间加厚,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24-48cm.a^-1 ,平均DBH生长率在0.34-1.10cm.a^-1,各种群生长速度差异明显,按生长速度可划分为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如细梗呈茱萸叶五加,华木荷(平均DBH生长在0.70cm.a^-1以上),中等速度的小叶青冈、扁制栲(平均DHB生长在0.40cm.a^-1以上),慢生种如润楠、石栎(平均DHB生长在0.4cm.a^-1以下);种群材积生产力高低不一,优势种扁刺种群材积生产力并不是直增长,而是在后期出现下降;次优势和睦产长速度较快。1997年3固定样地材积量218-225m^3.hm^-2,优势种群材积生产力是群落材积生产力的高低的关键,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和各种群相互作用下,密度是各种群生长和材积生产力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冷箭竹无性系种群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三种林分类型下冷箭竹种群的年龄结构和表现结构,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下的冷箭竹种群处于腿衰退状态,其林随年龄而变化;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因群落生境,干扰程度和大勇猛的取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树木和果树对刺蛾种群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校园12种常见果木上的刺蛾种群结构及其优势种。初步查明在枫树、木荷上的刺蛾种类最丰富,占调查种类(7种)的86.9%;榆树、枫杨上的种类较单一。以迹斑绿刺蛾和黄刺蛾的种群数量比例较大,分别占总数的51.71%和34.36%,为当地刺蛾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静态生命表、种群年龄结构图及存活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研究了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在鸡公山和北温泉后山两个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种群龄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这两个种群内,缙云卫矛的幼苗数量都较丰富,可以有效地进行种群更新,其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钟型,属于稳定型的种群。种群的死亡率在9龄以前不高,比较稳定,以后死亡率开始升高,种群个体数急剧减少,到12、13龄时基本达到其最大生理寿命而死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缙云卫矛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干扰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境破碎化。  相似文献   

14.
松毛虫脊茧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扩散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松毛虫脊茧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种群聚集原因和种群下的结构状况,提出一个种群聚集临界密度的区间估计方法。最后,应用Nachman模型实现种群密度简易估计,并讨论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地森林昆虫种群密度简易估计的频率公式法,回归模型法和经验曲线拟合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讨论了有关模型之间的有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虫种群密度不大,有虫频率(P)小于1时,可根据林间抽样调查的有虫频率P或无虫频率(P=1-P)来估计昆虫种群的密度。应用中,只需统计抽样单元中有虫或无虫的数据,即可应用P与M的关系式来估计林间的种群密度。在满足防治需要的条件下,比一般的抽样调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设置标准地捕鼠调查,查明了红松人工林鼠类种群的构成及所占比例,确定了能够直接危害红松的害鼠种类以及对红松幼林的危害程度,分析了红松人工林鼠类种群密度和害鼠种群密度与林分郁闭度、林龄、坡向及坡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0年~1991年在中江县柏木林区对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在进行了系统观测,组建了3个生命表。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存曲线属Southwood N型,卵期和低龄幼虫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消亡因子是卵寄生蜂、越冬卵不育、初孵幼虫的生理死亡及雨水的作用。1990、1991年第1代种群增长指数为0.9066。0.2063,下代种群均呈下降趋势,而1990年越冬代种群增长指数为12.1732,下代种群呈上升趋势。天敌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中老龄幼虫以及蛹期,且随着虫龄的增大而越加显著。因此采取化学防治方法控制虫灾时,宜在低龄幼虫期进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2种生物种群资料La-m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La-m幂法则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根据种群聚集临界密度,可对空间格局连续作出定量描述,按参数δ可将生物种群划分“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聚集度密度制约型”和“聚集度非密度制约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云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4块总面积为56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级结构,编制了该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少,种群发育过程中具波动性,但仍属稳定型种群。云南红豆杉的年龄结构与大小级结构差异较大,不宜以大小级结构替代龄级结构。云南红豆杉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该种群的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龄级为110~130a和220~250a阶段出现第一和第二峰值。生存空间与养分竞争可能是产生最大第一峰值的主要原因。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云南红豆杉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后期衰退的特点。云南红豆杉种群在160~190a龄级后进人生理衰老阶段,生存率小于5%,累计死亡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省红豆杉种群大小结构及动态、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杉种群处于一种非自然的状态。要恢复和保护红豆杉植物,应减少人为的破坏性干扰,以促进其种群的增长和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