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G微生物土壤磷活化剂在棉花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福道 《江西棉花》2001,23(2):13-14
PG微生物土壤磷活化剂拌种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苗的株高、主根长度和干物重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棉花生育期喷施。能增加棉花单株果节数、结铃数等。从而促进棉花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菠萝-甘蔗轮作制度对甘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2002年进行菠萝一甘蔗轮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菠萝-甘蔗轮作甘蔗的产量和糖度都高于与甘蔗一甘蔗连作:轮作田与连作田比较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加速速效性养分的释放,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一般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有益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成倍增加,而无益的厌氧性细菌、反硝化细菌则受到抑制;固氮菌数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甜菜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纸筒育苗及本田应用土壤磷素活化剂,采取与本田肥混施、与育苗肥混施、与育苗肥加本田肥及单独施用4种形式,均能取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可增产22.47%~32.58%,增收21.56%~35.17%。其中以育苗肥 本田肥 土壤磷素活化剂的效果最好,在本田肥P2O5纯量比对照减少21.74%的情况下,增产32.58%,增收35.17%。  相似文献   

4.
水稻应用土壤磷素活化剂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壤中磷素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2a的磷素活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本田中施用二铵150kg/hm^2(常规用量),配施7.5kg/hm^2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稻谷13%左右。分析了土壤磷素活化剂的应用条件,指出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只有在配施一定量二铵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活化土壤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磷素活化剂在水田中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土壤中磷素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2a的磷素活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本田中施用二铵150kg/hm2(常规用量),配施7.5kg/hm2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稻谷13%左右。分析了土壤磷素活化剂的应用条件,指出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只有在配施一定量二铵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活化土壤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甘蔗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桶栽试验,比较了8个甘蔗品种吸氮效率的差异以及不同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以期为甘蔗生产上的选种以及蔗地土壤生产力的维持提供科学支持。在甘蔗大生长期末期收集甘蔗植株和根际土壤,比较不同品种甘蔗植株的吸氮效率和氮肥利用率、测定根际土壤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甘蔗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在大生长期末期的吸氮效率存在一定差异,8个品种的植株平均吸氮效率为17.95%~27.57%,氮肥利用率为22.15%~34.02%,其中吸氮效率及氮肥利用率最高的品种是‘桂糖44号’,最低的是‘桂选B9’;8个品种的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3.51~6.56 mg/(g·d),脲酶活性1.12~ 1.42 mg/(g·d),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土壤酶活性表现较高的品种为‘桂糖48号’和‘新台糖22号’,而‘粤糖93159’的土壤酶活相对较低。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8个不同品种甘蔗根际土壤细菌种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品种间在优势菌群组成上差异不显著,主要差异表现在优势菌属的丰度上,其中‘桂糖44号’和‘粤糖93159’均以Bacillus为最主要的优势菌属,而其他6个品种的主要优势菌属均为Chryseolinea。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甘蔗氮吸收率、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及土壤pH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吸氮效率的差异以及部分土壤理化指标均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不同优势菌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系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蔗的吸氮效率。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甘蔗品种氮肥利用率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为深入研究甘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田间种植及人工残体掩埋,利用BIOLOG EcoplateTM微平板(BIOLOG Inc., USA)结合微生物的平板培养及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研究了转ScMV-CP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和田间种植时,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的细菌总数增加,但差异不明显.转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放线菌总数没有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总数.在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中的脲酶活性显著比非转基因甘蔗的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比对照的低,但差异不显著.转基因甘蔗对磷酸单脂酶的活性影响很小.转基因甘蔗残体掩埋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没有影响;BIOLOG Ecoplate接种96h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了在田间种植时,转基因甘蔗根际细菌生理群分布的均匀度显著下降(p<0.01)外,土壤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Mclntosh指数(DMc)等多样性指数均差异不明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均匀度有一定影响,但对其活性和多样性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土壤磷素活化剂在大豆生产中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对大豆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活化剂能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使其成为植物可利用状态,同时可减少磷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的大豆株高,根长,根瘤数,植株鲜,干重均有所增加,具有较好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转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A WCD)在整个培养过程都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蔗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转基因甘蔗和非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样品的Simpson指数(I/D,优势度)、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Mclntosh指数(U,物种均一性)均存在差异,其中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Mcl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蔗土壤微生物;主成分分析也表明转基因甘蔗与非转基因甘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的碳源有特异利用,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其次是脂肪酸和脂类.表明转基因甘蔗根系在生长期可能诱导了具有某些特定生理特征的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因此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总体表现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云蔗07-2800为材料,在收获期设置4个不同铲蔸深度(5、0、-5、-10 cm),研究不同铲蔸深度对甘蔗伸长期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铲蔸深度对伸长期甘蔗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铲入地下5 cm处理甘蔗伸长期地上部生物量干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根冠比差异较大。在伸长期甘蔗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在伸长中期和后期,铲入地下5 cm处理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一时期各处理根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低表现为5 cm>-5 cm>0 cm>-10 cm,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低总体表现为伸长后期>伸长中期>伸长早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硝酸还原酶(NR)酶活性高低均表现为5 cm<0 cm<-5 cm<-10 cm的趋势。蔗蔸铲入地下5 cm处理的甘蔗生物量最大,产量最高,说明该处理可有效促进宿根甘蔗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深层根系总量,提高根系抗逆性生理指标含量与活性,提高甘蔗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增产增效。在甘蔗机械化管理收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宿根蔗年限不长的背景下,宿根蔗采用入土5 cm铲蔸作业,具有较好增产效果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1991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EM) on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earthworm communities. Three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plots including compost + EM, compost alon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alone.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in autumn 1996 and spring 1997 to characterize treatment effects. Soil was analyzed for changes in microbial biomass and earthworm populations and biomass.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EM increased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pring than in autumn, and offse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old temperatures; and (b) EM enhanced the growth and activity of earthworms in the topsoil which was readily apparent in autumn when the soil wa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condition, but EM had little effect on earthworm populations and biomass in the spring.  相似文献   

14.
花生不同连作年限应用微生物菌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生连作5年和轮作土壤上分别进行了3种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试验,通过对花生主要生育期生长发育、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观测,明确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由黄孢平革菌、细黄链霉菌、多粘芽孢杆菌等组成的微生物菌剂3在连作土壤中效果最明显;轮作土壤中微生物菌剂1和2作用比较明显,其中以根瘤菌为主的菌剂1对产量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微生物菌剂对株高、茎叶鲜重、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等有促进作用,并且多个指标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机械收获对蔗地土壤物理性状和宿根蔗产量的影响,以消除蔗农对大型机械收获系统对甘蔗耕层土壤严重压实的顾虑。以广西红壤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2种处理,研究机械收获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和宿根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垄0~40 cm土层,土壤容重、贯入阻力、抗剪强度、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状在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间均无显著差异。蔗沟0~20 cm土层,机械收获后,土壤紧实度、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显著提高,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下降。同人工收获相比,机械收获过程中,机具行走对蔗沟土壤造成压实,但对蔗垄土壤影响不显著。蔗垄土壤紧实度在垂直梯度上存在2个明显交替变化的界面,0~20 cm土层以人工收获的土壤紧实度较高,20~40 cm土层以机械收获的土壤紧实度较高。第1年宿根季和第2年宿根季人工收获处理蔗茎产量均高于机械收获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固定道技术下,甘蔗机械收获对蔗垄土壤物理性状和宿根蔗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规范甘蔗机械收获操作,减少大型机械对蔗地土壤压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甘蔗的需肥规律、甘蔗最佳施肥配方、测土配方施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甘蔗专用复合肥的研究,并提出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粉垄耕作不同深度对新植蔗和宿根蔗根系形态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差异,探索适合的粉垄耕作深度,为推广粉垄耕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立常规浅耕、粉垄浅耕、常规深耕和粉垄深耕4个处理.结果表明:粉垄浅耕处理下,新植蔗产量比常规浅耕和常规深耕处理分别提高了24.9%和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