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白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除耕整地、播种、基肥撒施、灌溉、植保、采后冷藏环节在部分区域实现机械化作业外,收获以及采后加工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基本为空白。大白菜生产具有面积大、产量高、单价低的特点,其机械化作业装备市场远未饱和,应当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大白菜生产典型种植模式及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土地流转、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结合等方面提出推进大白菜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甘蓝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除耕整地、育苗和田间管理(灌溉、植保)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撒施基肥、移栽及采后加工环节部分实现机械化外,收获环节基本为空白。整体来看,仍未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产业闭环链。今后应面对生产和消费现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完善产业标准,突破装备技术瓶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分区分类逐步推进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小果采后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工程系昌黎066600董晓英随着人们对水果质量要求的提高,水果采后处置显得愈来愈重要,而采后处置工作时效性强,作业质量标准高,因此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势在必行。我国的水果生产出现了产业化趋势,使实现水...  相似文献   

4.
蔬菜机械化生产亟需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蔬菜生产从育苗到收获都依赖大量人工,而采用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缓解用工难这一问题。国外蔬菜机械化生产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并随着其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蔬菜生产的整地施肥直至收获全程都配有机械。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整体还很低,很多作业环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蔬菜种类繁多、种植方式复杂多变是制约蔬菜机械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蔬菜机械化生产,本期业界观察特别邀请专家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蔬菜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和问题,并给出了促进蔬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上海市闵行区蔬菜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我们根据本区的设施条件和生产实践制定了鸡毛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给本区域蔬菜(绿叶菜)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该文介绍了鸡毛菜生产的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4个环节机械化作业的机具选择、作业要点、作业质量,规定了适用于闵行区鸡毛菜生产的机械化作业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茎叶类蔬菜生产技术装备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茎叶类蔬菜机械化生产水平低,存在机具功能单一、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以及各环节机具不配套、与叶菜类蔬菜种植农艺不匹配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选取鸡毛菜、芦蒿、西芹等茎叶类蔬菜,研究其生长特性和种植农艺,总结分析国内茎叶类蔬菜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并以自主研制的整地播种、收获作业装备举例分析,提出茎叶类蔬菜生产机械化当前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今后研究开发茎叶类蔬菜生产技术装备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设施温室因空间限制导致农机设备进门难、掉头难的问题,提高耕整地、田间管理与收获环节的作业效率,实现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智能操作,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研发了设施温室智能化平台。平台以电源为动力,可将设施蔬菜生产中各环节所需的农机具集合安装在该平台上,实现一机多用;并采用程序化设计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功能。工作时,主机平台配套农机具后可实现纵向行走、横向行走和上下升降三维化运动,作业高效无死角,大幅度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在同一园区,可实现主机平台在设施温室间转移作业,充分发挥主机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叶菜类蔬菜是我国蔬菜作物中的重要种类,其品类繁多且种植区域广泛,但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通过测试表明,在农艺条件满足机具作业要求的前提下,市场上主流蔬菜移栽机和叶菜类蔬菜收获机的作业性能均能满足结球甘蓝和小白菜(鸡毛菜)的生产要求;全自动是蔬菜移栽机械发展的方向,从经济性上考虑宜选择作业效率高的移栽机具;结球类蔬菜和小叶菜类蔬菜机械化收获已具备推广条件,但前期配套环节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是关键;国产小叶菜类蔬菜收获机性价比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果树机械化程度调查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市果树生产机械化水平进行了调查。北京市果树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且主要集中在打药、除草作业等,有机肥深施、果实采摘、剪枝等环节机械使用几乎为零。存在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果树机械价格较高和果农购买力不相当等问题。分析了影响果树机械化提升的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地块规划整理、底肥撒施、耕整地、集约化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7个生产环节26个技术节点。连续3 a(年)示范结果表明,甘蓝的产量、品质不仅与当地传统人工生产水平相当,而且节约用工72.9%,效率提高269%,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国家,但蔬菜生产方式仍以人工作业为主,蔬菜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蚕桑生产机械化操作虽取得可喜成就,但也存在配套水平低、生产批量小、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必须坚持系列化、大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发展方向,才能逐步提高蚕桑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莱葡萄种植面积已近6700hm2,但是作为葡萄生产理想的操作方式——机械化,在蓬莱市甚至在全国还刚刚起步。从目前葡萄生产的现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要实现葡萄生产全程机械化还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主要环节的机械化,逐步推进全程机械化。1葡萄生产对机械化的需求目前葡萄生产作业环节是:春天扒藤—上架—绑藤—除草—施肥—浇水—喷药—收获—越冬培土等。其中扒藤、绑藤、收获完全依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越冬培土作业目前仍以人工为主,存在劳动效率低、埋不匀、土块大、容易漏风的缺点,极易造成葡萄风干死亡,农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日光温室空间小,不宜机械化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的问题,采用宜机化大跨度结构建造温室,对传统温室屋脊高度、后墙高度、前屋面角、后屋面角进行优化,合理设计出入口位置,以方便作业机械进出。新型日光温室机械化生产水平高,土地利用率高,且保温性能高于传统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蔬菜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蔬菜产业作为我国种植业第二大产业,机械化生产是蔬菜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现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构建了基于露地生产环节的蔬菜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二级指标,并提出了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对于掌握我国蔬菜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薄弱环节,制定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具有参考意义,为指导我国蔬菜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芦蒿生产目前仅在整地和施药环节有部分机械投入使用,扦插、采收和包装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生产成本高且劳动强度大。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蔬菜机械化团队对芦蒿耕整地、扦插、收获和包装等主要环节进行机具选型和配套,初步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芦蒿机械化生产方案,有助于降低芦蒿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生产机械化技术滞后已成为限制花椰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品种选择、耕种收主要作业环节农机农艺配套难是影响花椰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难点。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典型农业生产生态园为试验基地,开展系统设计并提出宽垄双行、宽垄三行两种花椰菜机械化作业模式。近年来,中国花椰菜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花椰菜总产量900万t,占全球花椰菜总产量的43%,排名第一(李文萍等,2014)。花椰菜是劳动密集型作物,其田间生产环节主要包括育苗、耕  相似文献   

17.
任瑞恩 《中国果树》2022,(5):129-130
<正>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良机、良种、良田、良资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其中,农业机械化让农业生产基本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机械作业基本替代了人力畜力作业,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三五”以来,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全程机械化对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蔬菜耕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和采后分级环节的机械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了我国蔬菜全程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农机与农艺结合发展;优化农机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大型农场,配套大型智能农业机具;发展都市农业,构建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区域差异及薄弱环节,科学评价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理清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问题及思路,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构建了露地生产环节蔬菜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耕整地、种植、采收、植保、灌溉机械化水平等5个二级指标,并提出了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选取江苏3个典型蔬菜园区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情况吻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制定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传统日光温室辣椒用工多、生产成本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率低等问题,将传统的南北垄向栽培改为东西垄向,配套环境调控设备,主要生产环节采用机械化,有效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实现了轻简化生产。随着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我国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的生产面积已占世界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的85%以上,但现代化与智能化设施水平不足1%(李天来等,2019)。传统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多采用南北垄向种植,存在作业空间狭小、栽培畦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