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调查2008—2017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新台糖22号’(‘ROC22’)的农艺性状,结合分析同期该品种在广西蔗区的生产性状表现,以及种植面积、经济效益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ROC22’的分蘖能力和宿根发株能力随年份增加而逐渐减弱,株高和茎径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012年之后,平均甘蔗单产持续下降,蔗糖分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以11月蔗糖分下降较为显著;黑穗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从2.94%上升至9.02%,已成为广西甘蔗生产的最主要病害;螟虫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枯心苗率从2.29%上升至4.27%。该品种种植面积于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从756.4×103 hm2下降至255.9×103 hm2,占比从69.5%下降至31.6%。广西蔗农种植该品种所获取的原料蔗经济收入从2011/2012榨季的340.4亿元下降至2017/2018榨季的115.2亿元。可见,‘ROC22’在广西作为主栽品种多年,为广西蔗糖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其种性已明显退化,病虫对该品种为害加重,甘蔗产量和蔗糖分显著下降,被其他优良新品种替代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广西蔗糖》2006,(4):50
5010月下旬,广西区物价局下发了《关于2006/2007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的通知》,内容如下。12006/2007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1.1糖料蔗收购价格继续实行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的管理方式,适当调整蔗糖价格挂钩联动比例和联动价加价系数值;提高蔗农的分配比例,将糖料蔗收购价格每吨提高10元,即每吨普通糖料蔗收购价格260元与每吨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3900元挂钩联动,联动加价系数值由5%调整为6%。1.2全区统一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和二次结算办法。为了统一步调,维护蔗区正常的收购价格秩序,2006/2007年榨季,全区每吨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统一确定为260元,制糖企业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超过3900元/吨部分,在每吨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260元的基础上按6%的联动价加价系数值与蔗农实行二次结算(具体实施办法见桂价格〔2006〕207号文);当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低于3900元/吨时,糖料蔗收购价格不再实行二次结算,蔗农也不需将多得的蔗价款退还制糖企业。各地不得以提前兑付二次结算蔗价款、提高运费等方式变相调整糖料蔗收购价。如确有必要在榨季期间提前兑付二次结算蔗价款,由自治区统一部署...  相似文献   

3.
《广西糖业》2019,(4):52-52
一是建设“双高”基地降低种植成本。目前,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累计完成土地整治462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达61.1%,种植良种率达100%。通过“双高”基地建设,每亩甘蔗可降低生产成本120元左右,带动广西糖料蔗入榨量从2016/2017年榨季的4303万吨增加到2018/2019年榨季的5466万吨。  相似文献   

4.
蔗糖生产是龙州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注重大力发展蔗糖业,甘蔗产量一年上一个台阶,农民人均收入也逐年增加。据县糖业局统计,1997/1998年榨季我县甘蔗种植面积达1.57万公顷,平均公顷产61.5吨,入厂原料蔗96.5万吨,白砂糖产量为lO万吨,蔗农种蔗收入20265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从1993~1997年甘蔗成本、收益的各单项调查指标指数对比来看,形势相当喜人。  相似文献   

5.
广西甘蔗生产关键影响因素及解决路径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影响广西甘蔗生产的关键因素,对广西335份蔗农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1)广西甘蔗生产主要面临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自然灾害太频繁、收益变动大等因素影响,多策并举化解劳动力短缺、改善农企关系、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社会关系网络、注重风险管理是主要解决方案;(2)甘蔗生产劳动力短缺可以通过短期雇工、机械化、互助组、帮工、服务外包等方式予以缓解;(3)订单违约降低糖企对农户扶持意愿,糖企更愿意通过价格竞争替代技术和资金扶持策略,价格竞争不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导致农户、糖企“双不赢”;(4)农户“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对于甘蔗生产影响较大,成为稳定生产和加快技术外溢的重要方式;(5)科技对于甘蔗增产、增收、降本效果以及甘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效果显著,科技服务以田间集中培训效果最好;(6)蔗农对糖厂基本满意,但拖欠甘蔗款、扣杂不合理和砍运安排不合理等现象影响农户满意度;(7)“产量高、抗逆性强的种苗”最为亟需,精准服务的需求也较迫切;(8)提高订单履约率、稳定蔗价、加快生产机械化、提高蔗款兑付率、构建合理的制度与优化入榨砍收安排对稳定农企关系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云南201份蔗农调查问卷显示:第一,我国土地细碎化特征显著;第二,农户种植行为呈"有限理性"特征,种植决策主要受到上年甘蔗收购价和比较收益的影响;第三,甘蔗收购价较高且稳定对于稳定面积效果显著,但对增加面积效果不显著,主要受土地资源不足及供给价格弹性影响;第四,农户面临短期收益与中长期收益之间的不匹配,劳动力短缺且价格上涨是蔗农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械化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出路,然而农户决策以高产为目标,行距、品种选择与机械化不配套现象普遍存在;第五,务农收入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蔗农对单产量高、抗逆性强的种苗需求以及因地制宜的品种选择意愿最强烈;第六,糖厂与蔗农之间的紧密关系稳定了甘蔗生产和销售,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扣杂和砍运安排不合理)。进而提出了稳定甘蔗收购价、加快蔗款兑付、优化入榨砍运时间安排、获得生产扶持、尽快推进机械化,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贵糖集团有限公司2002/03年食糖榨季“订单”收购原料蔗可达230万t,下个榨季“订单”进厂原料蔗将达360万t,届时公司年产品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税利30亿元。甘蔗生产称为糖厂的“第一车间”。以往为确保糖厂原料蔗需要,由政府下达指令种植甘蔗计划,以行政手段强制种蔗。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蔗农市场意识增强,靠行政命令已行不通,而原料蔗能否保障又是制糖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多年来贵糖集团所需甘蔗的95%由农户按政府下达计划种植,蔗区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食糖生产成本高,原料蔗及价格难…  相似文献   

8.
蔗糖产业不仅是云南省高原特色产业,更是扶贫产业。2018/2019榨季,云南甘蔗农业总产量1 843.27万t,入榨甘蔗1 625.17万t,产糖208.01万t,出糖率12.80%;2019/2020榨季,云南甘蔗种植面积28.993万hm~2,高优良种推广24.884万hm~2,产业覆盖全省8个州(市)50余个县(市、区)约128万户农户、600余万蔗农。但云南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蔗区劳动力严重短缺、生产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植规模不够、丘陵山地甘蔗小型收获机械化进程缓慢、地膜残留污染等问题,制约了蔗糖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快甘蔗良种推广、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蔗区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机械化及配套技术推广、加快推广地膜回收技术和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实施境外种植拓展工程等探讨提质增效方案与对策,以期为云南蔗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了迁江糖厂蔗区甘蔗品种布局的基本情况。从种植面积看,第一个时期为1978—1981年,桂糖3号占47.1%,台糖134占34.7%。桂糖3号为早熟品种,加上其他早熟品种共占55.6%,这几个榨季平均蔗糖分达14%(绝对值)。第二时期为1982—1985年,中晚熟品种台糖134占43%,而早熟品种桂糖3号减少,榨季蔗糖分下降。第三时期为1986—1994年,早熟品种桂11号占46%,文章中指早熟高糖品种是桂1、3、7、9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A)、‘GL05-13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B)、不补种自然状态下‘GL05-136’宿根蔗地(CK),共3个处理;在‘GL05-136’宿根苗期2~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到工艺成熟期调查3个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产量为79.55 t/hm2,分别比CK、处理B增产19.29、13.91 t/hm2,增幅分别达32.01%、21.18%,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GL05-136’宿根蔗的发株、产量和蔗糖分;工艺成熟期时,‘GF98-296’蔗茎的蔗糖分与‘GL05-136’宿根蔗茎的相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蔗农增收5071.0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5 573.0元/hm2。表明‘GF98-296’适宜作为‘GL05-136’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柳城05-136’、‘桂糖29’和‘桂糖42’三个甘蔗品种在不同时长水分胁迫下蔗茎重量、糖分、锤度和简纯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甘蔗砍收后浸水胁迫对其重量及蔗糖分等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榨季制糖企业评估及解决多雨天气条件下甘蔗砍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泡水6 h、24 h和48 h与不泡水相对应处理时长相比,其重量增幅为1.27%~1.70%(平均1.50%)、1.13%~1.45%(平均1.32%)和1.20%~1.88%(平均1.62%),砍收后48 h内的蔗茎受水分胁迫表现出吸水-释放-再吸水的过程,而蔗糖分、锤度和简纯度均随着泡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泡水6 h的蔗糖分下降0.19~0.20个百分点(平均0.20个百分点),24 h降幅为0.08~0.71个百分点(平均0.34个百分点),48 h降幅0.31~0.84个百分点(平均0.51个百分点);泡水6 h、24 h和48 h简纯度平均分别下降1.98、2.01、2.58个百分点。未泡水而自然堆放48 h的蔗茎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上与之相反,蔗茎重量逐渐下降,蔗糖分和锤度先小幅下降,然后大幅增加;简纯度先增加,然后下降,再上升。与避雨免晒自然存放的甘蔗相比,砍收后受浸水胁迫的甘蔗重量更重,蔗糖分更低,品质更差。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1月16日,广西公布了2015/2016年榨季甘蔗收购价格。主要内容如下。1继续执行全区统一的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政策2015/2016年榨季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定为440元/吨,各市可根据市情,在440元/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0元/吨自主确定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并报自治区物价局备案。毗邻各市应在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制定上相互协商。2糖料蔗收购价格继续采取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的管理方式每吨普通糖料蔗收购价格440元与每吨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5800元挂钩联  相似文献   

14.
甘蔗新品种在耿马蔗区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轻简栽培下,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比较‘云蔗05-51’、‘云蔗05-49’、‘柳城05-136’、柳城03-1137、‘福农40号’、‘福农38号’、‘桂糖35号’、‘桂糖31号’、‘德蔗03-83’和‘粤糖60号’等10个甘蔗新品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福农40号’的理论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福农38号’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云蔗05-51’、‘云蔗05-49’、‘桂糖35号’的平均蔗糖分显著高于对照,‘福农40号’和‘桂糖31号’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除‘福农38号’外,种植其他9个新品种均有经济效益,达825.00~10 185.00元/hm2。综合分析表明,‘云蔗05-51’、‘云蔗05-49’、‘柳城05-136’、‘柳城03-1137’、‘桂糖35号’、‘德蔗03-83’和‘粤糖60号’在耿马蔗区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相当,建议在耿马蔗区或生态环境相似蔗区配套轻简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比较不同甘蔗新品种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指标,旨在进一步筛选适宜采用轻简栽培的甘蔗新品种,为甘蔗新品种轻简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 0 0 / 2 0 0 1年榨季 ,区内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抬价抢购原料蔗风潮 ,特别是榨季的后期更为严重地扰乱了蔗区的管理秩序 ,伤害了企业、蔗农的利益 ,当地财政流失严重 ,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影响到蔗糖支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 ,原料蔗的收购价格和蔗区的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和议论的热门话题。认真研究及处理好甘蔗价格和蔗区管理问题 ,将对崇左县、对南宁地区乃至全区今后的蔗糖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1  2 0 0 0 /2 0 0 1年榨季我县原料蔗被抢购的基本情况  蔗糖业是我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2 0 0 0年我县甘蔗种植…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全区甘蔗种植面积540万亩。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有收面积约500万亩。1994/1995年榨季全区进厂原料蔗1620万吨,产混台糖175万吨,比1991/1992至1993/1994年三个榨季分别减产28万吨、51万吨和48万吨.是广西“八五”期间食糖产量最低的一个榨季;原料蔗平均工业亩产3.44吨(含1995年甘蔗扩大播种面积多占用原料蔗100万吨作种),也是1991/1992年榨季以来原料蔗单产最低的年份。  相似文献   

17.
对2012—2016年德宏蔗区甘蔗生产上引进应用2CZX-2型甘蔗种植机进行示范,结果表明,累计示范甘蔗种植面积21076.5亩(1405.1hm~2),与人工作业比甘蔗产量无显著差异,较人工种植成本低103元/亩(1545元/hm~2),共节省种植成本约217万元。并介绍了一系列成功的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等综合措施,为推进德宏蔗区甘蔗机械化种植进程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把素有"蔗海" 之称的上思建成甘蔗富县 在经济作物布局中,无论面积,还是产量,广西甘蔗生产都是雄居全国第一位.2011/2012年榨季,广西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560万亩,进厂原料蔗5700万吨,食糖产量达700吨,占全国总产糖量约65%.广西上思县地处祖国的十万大山北麓,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很适应大面积大规模的甘蔗生产,享有"蔗海"、"甘蔗林"之称.近年来,上思的甘蔗平均蔗糖分已从原来的13%提高到15%以上,混合糖产率保持在13%以上,是广西蔗糖分、混合糖产率的最高县份之一. 甘蔗生产在广西上思县种植业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蔗糖已成为上思县有力的牢固的经济支柱,蔗糖业产值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60%,占农民年经济收的60%~70%.现全县甘蔗种植面积55万亩,甘蔗种植户数达42600户,平均每户拥有蔗地12.5亩,人均产蔗超过10吨等指标已跃居广西前列.  相似文献   

19.
‘桂糖58’号(GT58)是广西甘蔗的主推品种,‘桂糖29’号(GT29)是广西目前宿根性最好的品种,探讨这两个品种对肥料的需求特性,可以为指导该品种在蔗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GT58’和‘GT29’为供试材料,在分蘖前施用不同水平的肥料T1(0%:0 kg/hm2)、T2(25%:562.5 kg/hm2)、T3(50%:1 125 kg/hm2)、T4(100%:2 250 kg/hm2),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新植甘蔗生长、产量、糖分等农艺性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T58’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T3>T4>T2>T1,其中T3和T4分别比对照T1提高了12.67%和11.11%(P <0.01);‘GT29’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T2>T3> T4>T1,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即不同施肥处理对蔗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从品种来看,‘GT58’的产量高于‘GT29’,但是糖分低于‘GT29’。综合考虑甘蔗生长、产量品质及肥...  相似文献   

20.
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广西的原料蔗产量和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影响,导致种植甘蔗的效益下降和种植户继续种植甘蔗的意愿和积极性降低,使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降,影响了广西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广西糖料蔗现行保险产品的推广运行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开展糖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