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在大田条件下,甜菜叶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奇菌植物基因活化剂)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施该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甜菜产量2.69%~16.61%,产糖量增加-2.76%~15.02%;对甜菜含糖率没有显著影响。当喷施1次施用59.83 g/667m2或喷施2次分别施用50.70 g/667m2调节剂时,甜菜块根可获得最高产量;当喷施1次剂量为69.70 g/667m2或喷施2次各44.25 g/667m2剂量调节剂时,可获得最高产糖量。综合分析表明,合理喷施此生长调节剂可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及产糖量,对提高甜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均能促进植株的碳氮代谢,提高了R5期前大豆叶和茎中的总糖及全氮含量,降低了R7期叶茎中的总糖含量,显著提高了R3~R7期叶茎中总糖含量的减少量;叶面喷施烯效唑提高了R2和R3期的碳氮比,却显著降低了R5期后的碳氮比;烯效唑提高R3~R7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在低(0 kg·hm-2)、中(32.4 kg·hm-2)、高氮水平(64.8 kg·hm-2)下,分别以喷施60,30和90 mg·kg-1烯效唑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综合碳氮代谢及产量的表现,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以施32.4 kg·hm-2纯氮,于V5期喷施30 mg·kg-1烯效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外源亚精胺是否具有缓解甜菜盐害作用,采用霍兰营养液室内水培方法,测定了280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喷施0.25 mmol/L外源亚精胺后,耐盐‘T510’和盐敏感‘210’甜菜品系幼苗生长、生理及其体内N、P、K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盐胁迫下(Na处理),除MDA和P素含量升高外,两品系甜菜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幼苗生物量及N、K养分含量指标均明显降低;与Na处理比,喷施亚精胺的盐胁迫处理,除MDA和P素含量降低外,其它指标明显增加,两品系甜菜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状况明显改善;外源亚精胺对耐盐‘T510’品系的调节作用大于‘210’品系。因此外源亚精胺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甜菜生长的伤害,对耐盐品系的调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盛瑞康微生物菌剂(SRK)对甜菜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苗床甜菜叶片喷施(S0~S8处理)和直播田间叶片施用(T0~T3处理)微生物菌剂试验,以期为甜菜高产高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苗床喷施SRK能够显著提升甜菜幼苗生长参数,促进壮苗;直播田间喷施SRK能够增加甜菜叶片SPAD值,提高甜菜光合能力;苗床和田间喷施SRK均能提高甜菜的含糖率、增加产量2.88%~14.28%和产糖0.08%~7.42%。综合分析得出,苗床施用200倍SRK 2.0 L/册和50倍SRK 2.0 L/册(S8处理),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积累期施用SRK 7.5 L/hm2(T1处理)能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含糖,建议生产中以该方法施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亚硒酸钠对黑粒小麦籽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黑粒小麦品种山农紫麦1号为材料,在大田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亚硒酸钠设4个浓度:0(CK)、15(C_1)、30(C_2)和45(C_3)g·hm~(-2),分别于小麦拔节和开花期各喷施一次,分析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黑粒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开花后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LAI),C_1、C_2处理均显著高于CK,C_3处理在开花后14~21d显著高于CK;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重及籽粒、茎秆+叶鞘、穗轴+颖壳的干物质重,C_1、C_2处理均显著高于CK,但叶片干物质重及占比显著低于CK;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_2、C_3处理显著高于CK,C_1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三种喷亚硒酸钠处理(C_1、C_2和C_3)的成穗数均显著高于CK,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产量较CK分别增加7.89%、9.96%和9.19%。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黑粒小麦籽粒的硒含量,CK、C_1、C_2和C_3处理籽粒硒含量分别为0.056、0.238、1.295和1.207mg·kg-1。籽粒粗蛋白含量,C_1、C_2处理较CK分别提高9.49%和4.29%,差异显著;C_1、C_2、C_3处理面筋指数分别较CK提高4.67%、13.06%和3.77%;C_1处理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均显著高于CK,C_2、C_3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各喷施亚硒酸钠处理间的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吸水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条件下,黑粒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施30mg·kg-1亚硒酸钠,可以明显提高籽粒产量、硒含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试验材料,当玉米幼苗2叶1心时,一部分在常温下(25℃/18℃)培养,另一部分在低温下(10℃/4℃)培养,以叶片喷施0.4 mmol/L亚精胺为处理组,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组,研究亚精胺在玉米幼苗冷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抑制了幼苗生长,加剧了叶片中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产生,提高了膜脂过氧化水平,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叶片喷施亚精胺,显著缓解了冷胁迫导致的生长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提高了幼苗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使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此外,亚精胺处理提高了冷胁迫条件下幼苗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朱林 《作物研究》2019,(4):278-279,291
为明确化控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作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55 mg/L DTA-6和50 mg/L S3307,均可使大豆单株各部位的荚数、粒数明显增加;喷施55 mg/L DTA-6处理较对照增产758.71kg/hm^2.说明化控栽培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喷施烯效唑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新品种川单418为材料,研究了在玉米抽雄期喷施烯效唑对玉米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有效抑制了细胞膜透性物质的产生,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并改变了叶绿素动态变化规律,减缓叶片的衰老进程,提高作物产量。适宜喷施浓度为20~40 mg/L。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碳同化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以燕麦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正常供水(田间最大持水量75%)、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45%和30%)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腐植酸(HA)和等量清水(CK),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燕麦叶片中碳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燕麦叶片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活性显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显著增加,以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处理的变化更为明显。干旱胁迫下,喷施腐植酸能显著提高燕麦叶片中Rubisco、PEPC和GAPD活性,降低GO活性,显著增加燕麦的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时效果最优,其中喷施腐植酸处理的Rubisco、PEPC和GAPD活性较CK分别提高19.17%~34.41%、21.43%~38.24%、19.85%~39.59%,GO活性较CK降低13.64%~18.39%,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CK分别增加2.09%~16.56%和8.46%~10.26%。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可增强燕麦叶片的光合碳同化酶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0.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合理的秧苗调控方式,以华优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烯效唑喷施浓度(C0,0 mL/L,喷施等量清水;C1,25 mL/L;C2,50 mL/L;C3,100 mL/L)和喷施时期(T0,播种时;T1,5 d秧龄;T2,10 d秧龄),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佳,喷施时间推迟控苗效果减弱;烯效唑浓度过高会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喷施烯效唑可显著增加秧苗根长和数量,并增强秧苗根系活力,但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长、根数及根系活力等指标,播种后5 d喷施50 mL/L稀效唑(T1C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乙烯利对夏玉米子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生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玉米第9展叶期喷施200、400、800 mg/L乙烯利,喷施清水作对照,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灌浆速率及可溶性糖、淀粉和激素含量,考种计产。结果表明,400 mg/L和800 mg/L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郑单958的单穗重和千粒重,同时降低灌浆后期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及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降低子粒中淀粉含量;200 mg/L乙烯利处理单穗重及灌浆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合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激素含量变化分析,喷施高浓度乙烯利导致子粒中激素含量变化是子粒灌浆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速率减慢和千粒重下降。建议生产中用200 mg/L乙烯利为主要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12.
塔额垦区引进甜菜品种适应性及产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丹麦麦瑞博公司引进的14个甜菜新品种与BETA866(CK)甜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A3027和MA2070无论是地上部表现,还是抗病性、根产量、产糖量等方面均表现十分突出,优于CK(BETA866),MA3027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CK高30.5%、37.7%;MA2070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CK高27.8%、8.7%。塔额垦区可根据当地需求,适当示范并推广选用这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追施酵母浓缩液液体肥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用底肥750 kg/hm2甜菜专用肥基础上,分别在甜菜叶丛快速增长期和块根膨大期追施0(CK)、75、150、300、450和600 L/hm2不同用量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300 L/hm2),测定其对甜菜品质、块根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可增加甜菜叶片SPAD值,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增加了甜菜地上叶丛及地下块根干鲜重;比CK增加块根产量3.15%~20.50%和产糖量3.85%~24.31%,提高含糖率0.12~0.59度和原汁纯度0.01~0.89个百分点,提高了甜菜块根单产和品质;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能够增加农民收益。综合分析表明,以底肥+300 L/hm2酵母浓缩液体肥和底肥+300 L/hm2复配液体肥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比CK分别增加3 600元/hm2和4 203元/hm2。因此,在甜菜追肥过程中可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提高甜菜单产和品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烯效唑在减轻大豆淹水胁迫伤害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三节期(V3)叶面喷施50mg/L烯效唑,之后进行淹水胁迫,于三节期(V3)、淹水3d(V3-3d)、淹水5d(V3-5d)以及恢复正常水分条件后(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分析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期间(V3-3d~V3-5d),垦丰16叶片光合特性各指标的降低幅度高于垦丰14;恢复正常水分处理后,垦丰14较垦丰16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与喷施清水进行对比,喷施烯效唑能提高淹水胁迫期间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并且在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后,已喷施烯效唑的大豆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淹水胁迫条件下喷施烯效唑处理使垦丰14的单株产量较正常水分、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高105.81%、28.17%,使垦丰16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0.16%、23.93%。说明喷施烯效唑可有效改善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从而增加其单株产量,且不同品种对烯效唑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德国斯特儒博公司提供的17份甜菜新品系进行1年鉴定试验,可以看出6份材料产量超过CK(BETA356),15份材料含糖率超过CK,12份材料产糖量超过CK。ST13139产量超过100t/hm2;ST12214、ST12237、ST13212、ST12024含糖率较CK提高1.59~2.33度;ST12024、ST12101、ST12214、ST13139产糖量较CK增产11.4%以上。有4份材料(ST13139、ST13212、ST15241、ST13506)叶部性状较好,叶片小,舌形,叶丛紧凑、部分直立,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16.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烯效唑对大豆淹水胁迫的缓解作用,以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垦丰14(耐涝品种)和垦丰16(涝渍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始花期叶面喷施烯效唑,喷药5d后进行淹水胁迫,5d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调查各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抑制大豆生长,降低大豆株高,增加茎基部茎粗,减少植株叶片、叶柄、茎、根等各部位干物质重的积累;涝渍导致大豆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喷施烯效唑处理能有效缓解淹水胁迫下植物干物质的降低;显著提高大豆体内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诱导叶片中脯氨酸增加,提高根系中脯氨酸含量,增加根系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积累,为提高大豆耐涝性和恢复正常水分后产量积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烯效唑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通过对大豆喷施烯效唑的研究表明:于大豆初花期喷50-300mg/L的烯效唑可降低株高,促进茎杆粗壮,增加根容,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强度,加快灌浆速度,增加单朱有效粒数和百粒重,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其中150mg/L的烯效唑效果优于其它处理,增产显著,达21.66%。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锌营养具有提高甜菜幼苗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增加全生育期叶绿素合量和净光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根含糖率等效应。亩施1kg硫酸锌作种肥在黑土地较对照可提高根含糖率0.76度,提高产糖量2.9%;在碳酸盐黑土地可提高根含糖率1.1度,增产块根7.1%,产糖量提高15.4%。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可促进冬小麦弱苗转壮、实现稳产的化控途径,在深播和深播+渍水两种条件下研究了喷施生长素(IAA)、玉米素(Z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2,4-表油菜素内酯(EBR)、亚精胺(SP)、碧护(BH)和去离子水(CW)对小麦幼苗生长、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播和深播+渍水易形成弱苗,降低植株糖、氮积累量,抑制分蘖发生,造成光合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的下降,最终导致减产。深播和深播+渍水下喷施生长调节物质可分别提高籽粒产量1.23%~37.56%和4.69%~59.27%。深播下喷施ZT和EBR对幼苗质量和籽粒产量提升效果最佳,使籽粒产量可达适宜播深+自然生长(CK)水平。喷施ZT可提升碳、氮代谢水平,喷施EBR可维持高水平氮代谢,促进深播小麦的分蘖发生,增加光合面积和光合产物积累量。喷施ZT可提高深播小麦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喷施EBR可提升单株穗数和千粒重。深播+渍水条件下喷施EBR虽然可增加分蘖数,促进碳氮物质积累,提高单株穗数和千粒重,但产量难以恢复到CK水平。综上所述,ZT或EBR可推荐用于深播小麦改善苗质、提升产量;喷施EBR可改善深播且苗期渍水小麦幼苗生长质量,促进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量对甜菜的产质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用氮肥可显著促进甜菜叶丛生长,施氮量与产量和产糖量之间均呈二次曲线相关,与块根含糖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过量施用氮肥不利于甜菜干物质的合理分配,造成产量降低,产糖量减少。甜菜植株含氮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钾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少,而地下部钾含量随氮量增加显著增加。本试验中甜菜的合理施氮量为12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