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15 d(Y1)和20 d (Y2)2个秧龄以及6月25日(播期一,B1)、6月30日(播期二,B2)、7月5日(播期三,B3)3个播期处理,以探讨机械插秧下秧龄和播期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二和播期一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分别高于播期三产量8.7%、3.5%,随着播期延后,播期三各产量构成因子除千粒重外,呈下降趋势.H优518最高产量相比最低产量降低速度显著高于鄂粳403,分别达45.0%、13.5%,花后干物质积累H优518也显著大于鄂粳403.综合分析可知,晚籼稻比晚粳稻对低温反应更敏感,前者高产需提早播种,推迟播期不利于结实灌浆,后者高产也需在较早播种基础上保证足够苗数,两者秧龄都不宜超过20 d.播期和秧龄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了6月15日(对照)、6月25日和7月5日3个播期,研究灌浆期低温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干物质生产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平原夏玉米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指导生产实践和实现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月25日和7月5日播期的夏玉米在灌浆期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受胁迫程度随之加剧,这2个播期的玉米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群体生长率均较对照呈逐渐降低趋势。3个播期的单位面积总粒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千粒重在不同播期间差异显著,最终6月25日和7月5日播种的玉米产量较对照分别显著下降了17%和31%。因此,应该选择适宜的夏玉米播种时间,降低玉米在灌浆后期遭遇低温逆境的几率,进而保障玉米生育后期的正常灌浆,最终实现玉米抗逆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抛秧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及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抛秧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并提出香稻高产形成的适宜调控措施,本研究以香稻品种巴斯马蒂和农香18为材料,抛栽密度分别为1.8×105、2.4×105、3.0×105、3.6×105、4.2×105穴/hm2,研究大田条件下抛栽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抛秧密度为1.8×105~3.0×105穴/hm2时,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巴斯马蒂和农香18成熟期的稻草重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水稻的收获指数却显著降低。当抛栽密度为3.0×105~3.6×105穴/hm2时,巴斯马蒂和农香18的收获产量较高。而且,水稻的收获产量与总穗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占产量贡献总值的73.96%,其次为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机插秧龄对烟后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龄以13~17 d为宜,烟后稻主要性状表现较优,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种子出苗率对玉米个体生长和群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精量播种条件下玉米出苗率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郑单958’、‘京科968’和‘晋单73’3个玉米杂交种,在田间单粒播种条件下设置80%、85%、90%、95%和100%,5种出苗率,测定群体产量的变化。结果发现,3个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不受出苗率影响,但果穗单穗重和穗长随出苗率的降低而增大,相反秃尖长度则减小。3个品种的产量在出苗率为100%时最高,随着出苗率的降低,产量呈现先轻微下降后显著下降的趋势,‘郑单958’和‘京科968’在出苗率低于95%时产量开始显著下降、而‘晋单73’则在低于90%时才显著下降。因此,为保障单粒播种玉米的高产稳产,‘郑单958’和‘京科968’的种子出苗率应该达到95%以上,‘晋单73’应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不同育苗方式对烟苗素质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CK普通托盘育苗、CK-f常规漂浮育苗、B1爱乐跑纸杯(丹麦)、B2普通纸杯、B3育苗块进行育苗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茎发育情况、叶片色素含量、根系生物量、根系构型和根系活力。[结果]结果表明:漂浮育苗烟苗主茎更细长,育苗块处理烟苗主茎更粗壮;漂浮育苗及纸杯育苗叶片色素含量较高;托盘育苗可以显著增加根干重,其中普通托盘育苗和爱乐跑纸杯(丹麦)处理根干重最大;普通托盘育苗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育苗块处理根平均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普通托盘及普通纸杯处理根系活力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结论]因此,普通托盘育苗能够有效促进烟苗的发育,更适宜于实际烟苗生产。  相似文献   

7.
弱光对番茄苗期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弱光对番茄苗期生长、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弱光条件下番茄植株的鲜重明显下降,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下降最多的西粉3号,春雷3号下降最少。弱光条件对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并且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明显,中蔬5号和津粉65下降最多,最低为中杂9号。弱光对叶绿素含量及其组成影响不明显,说明在试验所设计的弱光条件尚未达到叶绿素形成的障碍临界值。光合速率可作为弱光鉴定的指标,叶绿不比含量不能作为弱光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在相同氮肥施用量(100kg·hm-2)条件下,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和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对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小,仅使整精米率提高了4.4%~9.9%,不同叶龄期追氮对垩白率影响不尽一致,推迟追肥叶龄期可以降低垩白率。前氮后移处理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没有降低稻米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长、秧苗易抛栽、易立苗,返青快,十分有利于桂中双季稻区推广两季种植生育期较长品种和超级稻。  相似文献   

10.
通过种子萌发及苗期水培试验分析可溶性浓缩糖蜜(condensed molasses soluble,CMS)对水稻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CMS质量浓度对水稻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但CMS质量浓度超过0.15 g/L时会抑制水稻生长。水稻苗期水培试验发现,正常营养的基础上施加过量的CMS使水稻的根系直径显著增加,根长、根体积显著降低,抑制磷在根系和地上部的累积,水稻根系POD、CA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盆栽试验表明,在1/2正常施化肥的基础上施加10 g/钵CMS时,水稻的单株产量相比不施化肥和1/2正常施化肥分别增加了143%和44%,而正常施化肥的基础上施加CMS对单株的产量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养分缺乏的情况下施加一定量的CMS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但是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施加CMS却不能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常绿杨苗期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目前世界上仅有的3个常绿杨树无性系(A-65/27、A-65/31及A-61/186)在亚热带的生长适应性,对它们苗期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达到90%以上。高度和地径年生长动态存在明显的速生期,高度年速生期主要在6-9月份,地径速生期集中在8-10月份。A-61/186的叶面积是三者中最大的,但其叶面积从生长初期到生长盛期的增加幅度最小,4月份A-65/27叶面积大于A-65/31,9月份A-65/31叶面积大于A-65/27,3个无性系生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增大主要是叶宽的增加。A-61/186的总生物量最大,苗木生物量1年生A-65/27大于A-65/31,2年生A-65/31大于A-65/27,根、茎、叶各部分生物量占总的比例大小趋势是一致的,均为茎>根>叶。3个无性系之间高度、地径、叶面积生长量及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土壤铬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土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为材料,设置不同土壤铬含量(300、400、600、1 000 mg·kg-1),研究长期铬协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土壤铬含量的增加,水稻主茎总叶数变少、植株变矮、抽穗期延迟。在土壤铬处理中,对水稻主茎总叶数、株高和抽穗期有显著影响的土壤起始浓度分别为1 000、600和 300 mg·kg-1;②土壤铬处理的水稻产量低于对照,且随着土壤铬含量的提高,产量降幅显著增大(r=-0.998 ); ③土壤铬处理后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颖花数减少,其次是千粒重下降,而穗数和结实率无明显变化;④土壤铬处理后每穗颖花数减少主要是由于抽穗期单茎干物重下降所致,而单位干物重形成颖花的能力增加;⑤随着土壤铬含量的增加,水稻生物产量显著下降,经济系数无明显变化。生物产量下降主要与水稻生育前期物质生产能力明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穴基本苗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稻为对象,设置1、2、3和4苗·穴-1等4个处理,研究每穴栽插苗数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探明杂交中籼稻机插秧适宜的每穴栽插苗数。结果表明,在拔节及抽穗期,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但抽穗期以后由于3、4苗·穴-1处理的群体叶面积衰减较快,致使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减少,成熟期时以2苗·穴-1处理最高。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每穗粒数逐渐减少,但单穴超过2苗时,穗数的增加不再显著;结实率除4苗·穴-1处理显著降低外,其余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受每穴栽插苗数的影响较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及产量均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以2苗·穴-1最高。综合来看,机插杂交中籼稻以单穴2苗最为适宜,能使水稻在生育中后期形成高光效群体,保持较高LAI及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增大群体颖花量从而获得高产。每穴栽插苗数过多不利于群体颖花量的增加,反而易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麦茬钵苗机插水稻的增产优势及其形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钵苗机插技术在淮北稻区的适应性,本研究在淮北地区麦-稻两熟制条件下,以杂交粳稻(2640、1640)和常规粳稻(连粳7号、徐稻3号)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秧苗素质、光合物质生产、生育期、温光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产量均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且三者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杂交粳稻在钵苗机插条件下的增产优势更为明显。成熟期光合物质生产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且三者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相比较钵苗机插水稻,毯苗机插水稻和直播水稻各生育期延长,成熟期分别推迟1~2 d和3~5 d;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表现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表明钵苗机插稻向前扩张了生育期,增加了对温光资源的利用,熟期相对较早,更利于高产,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VA菌根真菌对苹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的红富士(Malus pumila Mill)树苗为试材,移栽过程中在根系附近添加50、100、150 mL 不同剂量的VA 真菌菌剂来研究VA 真菌对苹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遥结果表明院与对照相比,VA 真菌的添加明显提高了真菌在根系中的定植率袁显著改善了苹果幼苗叶片的营养状况,促进了叶片氮尧磷尧钾含量和株高的增加,VA真菌的定植提高了叶片CAT 和SOD 的活性,降低了叶片MDA 的含量,增强了苹果幼苗的抗病性,菌根化的苹果幼苗成活率明显提高,其中100 mL 及150 mL处理的成活率均达到100%。综合分析认为袁每株苹果幼苗添加150 mL 的VA 真菌菌剂有利于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春光1号为材料,研究了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壮秧剂处理的秧苗素质较好,叶绿素含量高,机插后秧苗绿叶数多,以1∶200的比例进行壮秧剂施肥,秧苗综合素质好,成苗率高,机插质量也好,是最适的壮秧剂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产量效应。【方法】选用“冈优725”和“Ⅱ优838”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2种育秧模式(常规密播旱育秧(对照)和超稀播旱育秧)和6种秧龄(45,51,57,63,69和75 d),分析育秧模式和移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育进程、田间茎蘖数、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相比,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当秧龄超过51 d时,随秧龄的增加,杂交中稻全生育期显著延长,有效穗数、单穗着粒数、单穗实粒数、结实率、成穗率和单穗质量下降;当秧龄超过60 d时,水稻产量随秧龄延长而显著降低。2)当秧龄大于57 d时,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最高茎蘖数较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显著(P<0.05)提高,且其提高程度随秧龄的增加而显著(P<0.05)增加。3)在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63和69 d秧龄的稻谷产量分别为9 047和8 247 kg/hm2,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下45 d秧龄的稻谷产量(8 918 kg/hm2)相当。【结论】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超稀播旱育秧模式有利于培育大龄壮秧,其秧龄可以延长至63~69 d,能有效缓解因旱迟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厚朴不同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及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特征,为厚朴幼苗生产管理和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15个不同种源及2个种源区厚朴幼苗在苗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地径、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厚朴不同种源间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和线性生长持续期最多分别相差21,22和18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种源间幼苗地径的线性生长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苗高与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地径与后三者及苗高呈极显著相关,线性生长始期和线性生长末期共同决定线性生长期和线性生长量。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线性生长期比种源B区长15d左右,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均高于种源B区。【结论】用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厚朴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建议在幼苗线性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延长该生长期,促进线性生长量,提高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探讨叶面喷施褪黑素(MT)对淹水胁迫下贡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淹水胁迫下贡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分别显著增加了81.54%和105.91%,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了46.93%、39.52%和42.30%,Ci显著增加了16.06%,幼苗的鲜重、干重分别减少了52.12%、44.96%,生长显著受抑。而淹水胁迫下叶面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后,其MDA、相对电导率分别比单纯的淹水胁迫减少了26.89%和23.86%,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增加了14.46%、18.15%。可见淹水胁迫下贡菊幼苗生长显著受抑,叶面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可减轻淹水胁迫下贡菊幼苗的膜脂过氧化,促进光合与生长,缓解淹水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水稻生长过程中适宜灌溉下限指标提供参考,以银粳2号水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20%、40%、60%、80%)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下限对水稻生长、生理特性、光合指标和产量影响较大,灌水处理下水稻生长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灌水下限的增加,水稻生长指标(主根长、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比叶重、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生理指标(保护酶SOD、POD、CAT和非保护酶PAL、PPO活性、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资产额AQY、羧化效率CE、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降低;当灌水下限为60%时,水稻幼苗生长各指标最大,80%次之,灌水下限为20%时水稻幼苗生长各指标达到最小,60%~80%可作为水稻育苗的灌水下限指标;灌水处理并没有改变水稻光合日变化趋势,不同灌水处理下水稻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VAP)日变化与光合速率(Pn)日变化趋势相反,说明了气孔限制导致了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