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档案工作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见证,也是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中央提出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后,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内涵。面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档案工作如何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
张震 《花卉》2018,(12)
对于我国而言,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力度。基于此,本文将以管理体制滞后、机制效能较低、科技有待创新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制约农业经济管理的因素,同时从全面优化管理体系、提高联合机制效能、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完善农产品经营链四方面入手,深入探究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虞梅 《现代园艺》2012,(14):178
中国在农业上被称是一个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农业发展也取得巨大进步,可是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经营程度方面,中国的农业还有待提高,也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从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减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阻碍综合实力的提高。如何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推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与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设施不到位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文章在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当前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培桂 《现代园艺》2012,(8):182+184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我国繁荣稳定。经调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战略从"以农补工"转化为"以工补农",历经了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人民公社制是在建国后完成土地公有制改革的基础上实行的,是一种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探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发生在改革开放后,其目的是为了突破单一的农业公有制形式和推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经济管理是国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和其他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等目标对农业生产部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调控、监督而采取的一系列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是管理在农业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加强对其现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     
《蔬菜》2006,(5)
为使广大的读者朋友对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和相关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农业信息”栏目将于近几期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刊登相关知识和政策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20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增”目标“三增”目标是指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国家将从哪些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将…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我国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政策。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在持续优化、改革。信息化技术已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将其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可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效率及质量。主要分析在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探析了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和对农村基础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现综述农业资源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各种农业风险以及农村组织资源匮乏等因素对土地、劳动力等农村基础资源的影响。提出着力降低农民承担风险脆弱性对全面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要群体,对新农村的建设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说加强农民的培训,是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基础,在农村,人们把发展农业生产当成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所以说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快速进入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对于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要搞好农村经济,必须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驱动器,也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吉安市着力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带动农村发展、富民强市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1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近460家,市级龙头企业近100余家,省级百强龙头企业6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连接基地达13.3余万hm2,联系农户数近60万户,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大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分别阐述农民、素质和农民素质等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需要,是农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等现实意义;提出了农民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日益关注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依据等实现农民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素质培训,造就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5.
莱州市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莱州市按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目前,水果生产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农业的繁荣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繁荣稳定。农业经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战略从过去的"以农补工"转变成"以工补农",从早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农业经济逐步经由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及技术创新,历经高级农村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发展至如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伴随着人力、环境等各个方面压力的不断加大,我国农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其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关键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业劳动者。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必由之路。只有为农村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创业作为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内生性增长动力源泉,是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坚力量,其不仅可以实现农民稳定增长、促进农民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进程,还可以促进农副产品深化加工、第三产业发展、农民转移、农业产业集约经营。目前我国法制、自主、平等、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以及农业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家扶植农业创业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改善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创造生态文明,村容村貌整洁,富裕百姓造福农村,意义重大。而对于一个农业大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调整产业和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更显得重要而意义深远。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持续健康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