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土壤环境因子对油菜根肿病发生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土壤环境因子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2012年-2013年从我国油菜主产区采集土样12份,在实验室接种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后播种北京新三号(高感白菜品种)。实验结果发现:湖北随州和安徽巢湖土壤样品在根肿菌孢子接种量(按每克土壤中的孢子数量计算)为103接种时发病率达到76.7%;而湖北武昌和阳逻、青海西宁和互助、甘肃民乐等地土样在接种浓度为105时发病率仅为0~3.3%。说明湖北随州和安徽巢湖根肿病发生风险高,湖北阳逻和武昌、青海西宁和互助以及甘肃民乐根肿病发生风险小。土样灭菌后进行接种实验和对土样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初步明确在一些土壤中存在土壤生物因子抑制根肿病发生;使用SPSS软件进行路径分析发现,p H、速效钙、全磷、全钾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因素对根肿病发病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4种不同抗性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离体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对不同抗性大豆品种幼根和不同时期根系分泌物的趋化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抗性不同苗龄大豆根系分泌物作用下,二龄幼虫在根系分泌物周围0~1 cm区间内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感病品种辽豆10在根系分泌物周围0~1 cm区间内的平均分布率最高,达到12.21%,最高峰出现在6 d苗龄.而灰皮支黑豆等抗病品种对二龄幼虫的吸引高峰均出现在大豆出苗18 d后.研究二龄幼虫对离体幼根的趋性时发现,感病品种辽豆10的幼根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二龄幼虫具有强烈的吸引性,而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的幼根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二龄幼虫具有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3.
油菜根肿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寻找对油菜根肿病菌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拮抗微生物为主要目的,采集茶树、红豆树、银杏树、白菜和油菜的根际土壤及根、茎、叶、枝条等样品进行分离,通过测定根肿病菌休眠孢子接种这些微生物后的萌发率来筛选拮抗菌株,并在室内盆栽及大田试验中评价了10株拮抗微生物的防治效果。实验共分离出细菌421株、真菌155株、放线菌368株,使休眠孢子萌发率低于45%的菌株仅分别占5.46%、0.65%、4.35%。其中放线菌A316、A10和真菌T1对根肿病的生防潜力最大,对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7.11%、72.54%、69.01%,室内盆栽防效分别为73.60%、70.94%、67.10%,大田防效依次达65.84%、59.59%、61.24%。  相似文献   

4.
轮作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有效措施,旨在探讨常用和潜在的轮作植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抑制作用.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轮作体系改进提供技术支持.2006年,选择5种轮作植物(大麦、红三叶草、万寿菊、亚麻、玉米)与感病品种一起种在大豆胞囊线虫病圃;2007年种植玉米、小麦和感病大豆.检测两年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卵和二龄幼虫数量;2008年所有小区种植感病大豆,测定大豆产量.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大豆的处理卵数量增加了13%,而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和大麦茬后复种红三叶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卵的数量明显减少,减少率分别为80%、58%和68%,其他轮作处理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密度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轮作区大豆产量也有提高.结果显示:合理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以及大麦后复种红三叶草可以减少土壤中胞囊线虫的密度,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好于常规轮作作物玉米.而综合考虑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在黑龙江省的播种面积,则可以确定能够使土壤中胞囊线虫密度减少,同时义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合理的轮作方式为万寿菊一玉米一大豆.  相似文献   

5.
探讨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大豆施肥模式,是目前东北大豆生产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研究基于建立的玉米-大豆轮作体系设置了5种施肥处理,分别为:T1:玉米施用化肥,大豆不施肥;T2: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有机肥;T3: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1/2量的化肥;T4:玉米施用化肥,大豆施用化肥;T5:玉米与大豆所需化肥总量一次性全部施入到玉米种植年份,大豆不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期0~10、10~20、20~30cm土层深度内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时空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两个轮作周期,T2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 2959kg·hm-2,比T4处理显著高出7.3%,产量提高主要体现在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性状的改善,而T1、T3、T5处理的大豆产量比T4处理显著低出15.4%,8.5%和5.0%。T2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6期0~10cm土层的根重密度,比T4处理显著高出42.3%,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5(p < 0.01);T2处理也明显增加了大豆R1期0~10、10~20cm土层以及R6期20~3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分别比T4处理显著高出25.3%、71.3%和27.6%,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2 (p < 0.01)。与T4处理相比,尽管T3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R1期10~20、20~30cm土层的根重密度和R6期10~2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但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T4处理只显著增加R1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而对大豆根平均直径和其它时期单位体积的根表面积的影响不大。因此,不同施肥措施影响大豆根系特征及其产量的关系问题比较复杂。施用有机肥可通过增加表土层根的重量以及深土层根的长度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因此在有机肥源供应充足的地区,玉米、大豆两区轮作基础上,玉米收获后秋施15t·hm-2有机肥,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化肥应用负面环境影响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6.
连作对大豆根系酚,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桂萍  刘新军 《大豆科学》1998,17(4):363-366
本文探讨了轮作,连作大豆根系中酚,糖含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施肥克服连作对大豆生长发育的障碍效应。采样观察并对根系中酚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连作大豆的根系不仅变褐严重,而且酚含量高于轮作大豆,连作施化肥对大豆根系内的酚含量无明显影响;连作大豆根系中总糖量低于轮作。  相似文献   

7.
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与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豆专用复混肥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轮作、连作大豆抗逆境伤害的能力及自由基清除系统的酶活性 ,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的程度 ,并提高了根系活力和根系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生理代谢的影响,以垦农4号为材料,在R5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了根系活力、硝态氮、可溶性糖等指标。结果表明:SOD模拟物(SODM)、氯化胆碱(Cc)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大豆的根系活力,其中SODM处理明显增加了根系内游离氨基酸积累量和输出量。并在喷药后5—30d,SODM和DTA-6提高了根系内硝态氮、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这为根系生长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在喷药后30d内,氯化胆碱处理下的各生理指标变化波动较大。综合分析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改善大豆根系内同化物代谢水平,促进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油菜内生细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对十字花科根肿病有生防作用的菌株,本文从油菜根内组织分离内生细菌,通过根肿菌孢子裂解、盆栽防病试验证明其功能,并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NA基因序列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从油菜品种KT1004和Y05-84-5-1根部分离出51株内生菌,其中YN201305和YN20131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菌有明显裂解和抑制作用。盆栽试验表明,应用浓度107 CFU/mL的菌液,在播种时和播种后间隔5d,浇灌1次,共浇灌4次。45d苗龄调查结果,二者对大白菜品种鸿源83的根肿病防治效果分别达65.12%和77.92%。经鉴定,YN201305为短小芽孢杆菌,YN201310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系特别是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对土壤中的NH 4非常敏感,尿素酶抑制剂NBPT能够抑制土壤尿素酶的活性并减缓NH:的水解速率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为探索利用NBPT提高大豆生长发育的途径,对施用NBPT的大豆,利用氧化还原法,乙炔还原法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了大豆根系活性,根瘤固氮活性和植株含氮量,并测定了大豆根瘤的数量和重量.结果表明,NBPT提高了大豆整个生长期的根系活力,对根瘤固氮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根瘤数量和重量都有增加,因而大豆植株的含氮量也随之增加,根系生长得到促进.NBPT作为氮素由于施用量小对大豆根系及根瘤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75、150、225kg/hm^2)与施磷量(0、30、60、90、120kg/hm^2)对油菜花期、阶段性开花数、单花大小、单花开花持续时间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推动油菜花经济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使油菜始花期提前和延长终花期,各施氮比不施氮处理延长花期23.2%~31.8%,且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有花期延长的趋势。施氮增加单株油菜整个生育期开花数131.6%~276.4%;增加花瓣长9.53%~15.96%,提高单花重1.07%~5.87%;延长单花开花持续时间1.96%~4.79%;除油菜整个生育期开花数在施氮225kg/hm^2时达到最大值外,以上开花性状均在施氮150kg/hm^2效果最好。增施磷肥能使油菜初花期提前并延长油菜终花期,随着磷肥用量的提高,各施磷比不施磷处理延长花期27.8%~50.4%;施磷增加单株油菜整个生育期开花数377.4%~736.7%;增加花瓣长8.01%~17.05%,提高单花重11.15%~31.82%;延长单花开花持续时间0.23%~2.15%;除施磷120kg/hm^2处理花期最长,整个生育期开花数最多外,以上开花性状均以施磷90kg/hm^2处理效果最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150kg/hm^2对延长油菜花期,提高单花性状效果最佳;施磷90kg/hm^2对增加油菜开花数,提高单花性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流行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春油菜菌核病流行预测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1991-1998年春油菜不同生育期各气象因子与菌核病发病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油菜花期的气象因子对菌核病茎部发病率影响最大,其中6月下旬平均气温和7月中旬降水量是关键因子.利用花期各气象因子建立了春油菜菌核病茎部发病率回归模拟方程为:Y=-34.230056 0.405018X1-8.759353X2 9.274252X3 0.024760X4 0.1893376X5 2.835423X6同时组建了神经网络模拟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油菜生长过程可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培肥土壤地力,具有用地养地的特征优势。同时,因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作为先锋作物改良障碍土壤。然而,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不足、种植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导致冬闲田面积逐年增加,冬季光温水土自然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油菜作为冬季种植的油料作物,不与粮争地,是开发利用冬闲田最有潜力的作物。利用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不仅可以提升油料产量,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养地优势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品质、增加种植收益,对维护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助力粮油兼丰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油菜生产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冬闲田油菜轮作的生产发展需要,综述了油菜用地养地(油用或肥用)的作物优势,旨在为因地制宜利用南方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助力油料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明确钾肥对冬油菜两种光合器官(叶片和角果皮)的演替和光合能力的调控,对于进一步理解钾肥促进油菜产量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于2018-2019年油菜生长季的田间开展,通过监测不同施钾量下油菜(甘蓝型油菜华油杂9号)叶面积指数(LAI)和角果皮面积指数(PAI)的动态变化,结合光合能力变化,探究油菜主要光合器官对产量的影响。随着生育期推进,LAI逐渐增加,在花期达到最大,为3.4~4.8,此后迅速降低,而PAI快速增加,相同处理下最大PAI与最大LAI相当。钾肥施用对LAI和PAI调控作用一致,LAI和PAI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PAI/LAI的比值不受施钾量影响。在各关键生育期,光合速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在超过120 K2O kg/hm2 后不再显著变化。在一天中,钾肥施用显著提高午间光合速率,缓解越冬期午休现象。LAI、PAI和光合能力与油菜籽产量显著相关,施钾显著提高油菜光合器官光合面积和能力,从而增加油菜籽产量。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贵州直播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于贵州省油菜主产区设置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试验,以推广品种油研599为材料,研究施肥对产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明确当地(典型的南方水稻土)的养分限制因子,为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直播油菜的产量,各处理中以NPKB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2 189kg/hm2。缺氮、缺磷、缺钾和缺硼处理相比NPKB处理分别减产961、342、295和184kg/hm2,表明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N > P > K > B。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NPKB处理增加了施肥量,产量明显提升,平均增产430kg/hm2;养分累积量和肥料利用率也均有明显提高,氮、磷、钾分别增加28.6kg/hm2和13.5%、9.6kg/hm2和3.3%、71.4kg/hm2和23.9%。从经济效益看,NPKB处理相比FFP处理收益平均增加1 109元/hm2。肥料合理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直播油菜产量、养分累积和经济效益,在当前贵州省直播油菜的生产中,应积极推行合理的平衡施用技术和科学的施肥方法,从而达到高产、高效、高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油菜黑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真菌病害,由子囊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近年来随着田间调查的深入,及其姊妹病害油菜茎基溃疡病(Leptosphaeria maculans引起)传入风险的增加,我国对油菜黑胫病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本文对油菜黑胫病病原菌种群、病害循环及危害症状、分布与寄主范围、分子检测技术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对我国的侵入风险,同时对我国油菜黑胫病研究和防控提出了建议,并就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氮素供应对油菜苗期碳氮积累及其在地上与地下部分配的影响,开展营养液水培试验,蒸馏水育苗移植后即开始全量营养培养。试验设置6个氮素培养浓度,分别为0. 01、0. 05、0. 1、0. 5、1. 0和6. 0mmol/L,每7d取样,动态监测培养35d内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的干物质及碳氮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随氮素营养供应增加,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各部位氮含量及氮积累量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及碳氮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各部位碳含量不受影响。分别在培养后第7~21d,各处理间以0. 1、0. 5和1. 0mmol/L处理根系物质积累量较高,第28d后根系物质积累随氮素供应增加而增加。增加氮素供应显著降低植株根冠比(R/S)。单位面积叶片碳积累速率和单位质量根系氮吸收速率在氮素缺乏条件下,随氮素含量增加而增加。综上可知,氮素供应不足时,碳氮向根系的分配增加,植株碳氮积累速率显著降低,地上部受氮素缺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油菜黑胫病是双球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油菜产区广泛发生.为了解我国特定气候和栽培条件下的流行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探讨了温度对罹病油菜茎秆上L.biglobosa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发育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环境水分(湿度)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影响L....  相似文献   

19.
高硼胁迫对油菜氮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硼毒胁迫下油菜体内氮硼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硼胁迫下油菜根系活力减弱,膜透性增加,抑制了根系对氮的吸收,使作用体内硝态氮含量锐减;高硼胁迫还影响油菜体内氮的运输最终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高硼胁迫下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油菜体内氮态氮积累,蛋白氮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A computer-based interactive model that can aid farmers in the control of summer pests on winter oilseed rape is described. The model uses details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oilseed rape, together with predictions of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pests, to determine whether a spray application is require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field trials in 1986 and 1987. These trials showed that the model performed very well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popular types of advice available. Economic comparison of the model with current ADAS (MAFF) advice showed that the model performed as well or better. The model also had the advantage that it used the economics of the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size of the pest population, in calculating ad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