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对比了27.8%噻呋·苯醚甲悬浮剂、42%双胍·咪鲜胺可湿性粉剂、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22%嘧菌·戊唑醇悬浮剂、75%异菌·多·锰锌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5%异菌·多·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42%双胍·咪鲜胺可湿性粉剂937.5 g/hm~2、27.8%噻呋·苯醚甲悬浮剂375 g/hm~2对辣椒叶片和果实上炭疽病防效表现都非常好,建议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百合鳞茎青霉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感病的切花百合品种"西伯利亚"鳞茎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方法,研究了30%醚菌酯水剂(0.67g/L)、8.5%高锰酸钾水剂(1.33g/L)、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25%咪鲜胺粉剂(1.00g/L)、25%嘧菌酯水剂(0.67g/L)、99.9%高锰酸钾(0.33g/L)、25%甲霜·霜霉威粉剂(1.67g/L)等7种药剂对百合鳞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浸泡鳞茎20min,百合鳞茎的感病率、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有效率达61.40%,健康根系数量最多,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25%咪鲜胺粉剂1.00g/L溶液处理在感病率、相对防治效果等2项指标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防治效果仅次于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处理。其余5种药剂处理虽然个别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但综合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选用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在百合冷藏前进行浸泡处理,对百合鳞茎青霉病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测定杧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对13种杀菌剂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对胶孢炭疽菌室内抑菌效果最好,EC50小于0.01mg/L,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氟啶胺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2.5%氟环唑悬浮剂的EC_(50)均小于1mg/L,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2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250g/L嘧菌酯悬浮剂1 25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1 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7种药剂可相对有效地控制杧果炭疽病发生,防效为57.57%~65.57%。  相似文献   

4.
采用咪鲜胺、硫磺·三环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4种常用杀菌剂开展茭白胡麻斑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45%硫磺(40%)·三环唑(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个处理的胡麻斑病防控效果及增产优势明显,防控效果分别达到87.4%和88.3%,产量达到1 796.2、1 758.6 kg/667 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得到抑霉唑、吡唑·醚菌酯、啶菌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室内毒力值。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菌丝和孢子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测定方法 EC50值均1μg/mL的是咪鲜胺,葡萄灰霉病对咪鲜胺最敏感,可作为治疗和保护药剂在生产中使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EC50值1μg/mL的是啶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葡萄灰霉病的治疗药剂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6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3次药后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效果最好,防效在73%以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防效次之,防效在67%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防效为50%左右。药剂处理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对照,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1.8%、12.0%、9.8%;两种药剂比对照分别增产30.96%、28.26%,增产效果显著。因此,推荐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为目前防治西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培养料拌料杀菌剂、菌袋接种后喷施杀菌剂及发菌上架后喷施杀菌剂3种方式,研究中生菌素、井冈霉素和咪鲜胺锰盐对毛木耳发菌污染率、感病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中生菌素和咪鲜胺锰盐能显著降低发菌期污染率,对毛木耳农艺性状无显著负面影响,接种后和发菌后喷施药剂对毛木耳生产均无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目前梨果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以降低梨采后黑斑病的发生,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并对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菌剂中,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421mg·L-1,异菌脲、嘧霉胺、戊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均小于3.0mg·L-1,抑制效果较强;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079mg·L-1和1.951mg·L-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均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建议梨果采收后使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以有效控制贮藏期黑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杨绍丽 《长江蔬菜》2014,(10):58-6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茄子褐纹病菌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供试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均有抑制效果,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25 2 mg/L;20%噻唑锌悬浮剂的毒力最弱,EC50值63.933 9 mg/L;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70%丙森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樱桃流胶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常用药剂的室内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丁香假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强的药剂为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其次为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其EC50值分别为23.763、80.776μg/mL;对葡萄座腔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的药剂为43%戊唑醇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4%腈苯唑悬浮剂,其EC50值依次为0.052、0.096、0.854、0.962μg/mL。田间试验表明,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等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2.6%、66.1%、65.9%和63.7%。因此,在樱桃流胶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轮换使用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等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宁河区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天津市宁河区采集的辣椒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通过形态学与对病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天津市宁河区辣椒主产区的辣椒炭疽病病原为尖孢炭疽菌和平头炭疽菌,二者的分离比率为0.711∶0.289。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对尖孢炭疽菌菌丝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分别为0.022 8、0.123 2、0.361 2、0.716 8μg·mL~(-1);咪鲜胺、咯菌腈和多菌灵对平头炭疽菌菌丝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分别为0.066 7、0.193 7、0.240 0μg·mL~(-1)。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可以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在平菇生产中,为了达到预期防虫效果,会在拌料时添加一些农药,如毒死蜱。为找出毒死蜱在平菇生产中的迁移规律,特按生产剂量在拌料时加入,于各个生产节点取样、送检。发现无论是熟料生产,还是发酵料生产,子实体中均检测不到毒死蜱残留;随着生产进行,发酵料中毒死蜱残留呈降低态势。生产结束,培养料中均有毒死蜱残留,对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以咪鲜胺、咯菌腈、戊唑醇、异菌脲和腐霉利等为试验药剂,开展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试验,并对抑制效果好的药剂进行复配试验,筛选出对番茄枯萎病菌抑制效果好的浓度及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咯菌腈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0.1μg·mL-1咪鲜胺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为73.8%,EC50为0.02μg·mL-1;0.1μg·mL-1咯菌腈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为48.7%,EC50为0.17μg·mL-1。0.1μg·mL-1咪鲜胺和0.1μg·mL-1咯菌腈以体积比为2∶8进行复配时,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为91.1%。研究结果对化学药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为防治番茄枯萎病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以感染炭疽病的核桃病果为试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出炭疽病病原菌,研究了10%世高、15%三唑酮、12.5%腈菌唑、45%咪鲜胺4种杀菌剂在不同药剂浓度下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复配使用的抑菌效果,以期筛选出防治核桃炭疽病较好的药剂。结果表明:单独药剂10%世高50 mg·L^-1、15%三唑酮150 mg·L^-1、12.5%腈菌唑300 mg·L^-1的抑菌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45%咪鲜胺防治效果均较好,抑菌效果明显;15%三唑酮、10%世高、12.5%腈菌唑之间进行复配时发现抑菌率比单独使用有所降低;45%咪鲜胺112.5 mg·L^-1分别和15%三唑酮150 mg·L^-1、10%世高50 mg·L^-1、12.5%腈菌唑300 mg·L^-1复配使用,对核桃炭疽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具有较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45%咪鲜112.5 mg·L^-1与15%三唑酮150 mg·L^-1复配防治效果达100%。防治效果优异,可以推荐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有效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辽宁的6个葡萄产区的120个葡萄炭疽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为0.677 1~2.691 0 mg·L~(-1),平均EC_(50)值为1.474 9 mg·L~(-1),29.17%的菌株对戊唑醇表现出抗药性,沈阳地区葡萄炭疽抗性频率最低为16.67%,葫芦岛地区葡萄炭疽最高抗性频率为45%;代森锰锌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为11.156 5~65.934 3 mg·L~(-1),平均EC_(50)值为19.834 6 mg·L~(-1),28.33%的菌株对代森锰锌表现出抗药性,其中,葫芦岛地区葡萄炭疽菌对代森锰锌抗性频率最高,达45%;葡萄炭疽病菌供试群体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较强,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11 5 mg·L~(-1)和0.061 1 mg·L~(-1),不同地区的EC_(50)值差异并不明显,且未在试验中发现抗性菌株。【结论】葡萄炭疽病菌对戊唑醇和代森锰锌表现出中低的抗药性;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在咪鲜胺有效成分含量相同情况下,本试验比较了450g/L咪鲜胺水乳剂、46%咪鲜·几丁糖水乳剂对保护地茄子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药后7d和15d,450g/L咪鲜胺水乳剂对茄子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4%和61.76%,几丁聚糖和咪鲜胺复配产品(46%咪鲜·几丁糖水乳剂)对茄子叶霉病的防治效果高达91.91%和89.95%。结果表明,相比于450g/L咪鲜胺水乳剂,46%咪鲜·几丁糖水乳剂防治茄子叶霉病的效果及持效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百合镰刀菌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18种杀菌剂对百合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f.sp.lilii)的生物活性,50mg·L-1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WP)的抑菌率为74.12%,125mg·L-112.5%腈菌唑乳油(EC)的抑菌率为73.05%。通过盆栽试验(拌土法和浸球法)进一步测定8种杀菌剂对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效果,40%菌核净WP、30%恶霉灵水剂(AS)、50%福美双WP2g·kg-1拌土,12.5%腈菌唑EC1g·kg-1拌土防治百合枯萎病效果良好,防效分别为100.00%、95.80%、83.33%和85.50%。其中,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菌核净和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防治百合镰刀菌枯萎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黄瓜褐斑病防治药剂的活体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取蔬菜上常用的11种杀菌剂,运用活体微量筛选方法,测定了供试药剂对黄瓜褐斑病的生物活性,并挑选出活性最好的4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4种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褐斑病的田间最高防效可分别达到92.71%、89.16%、87.31%和73.20%,是防治黄瓜褐斑病的优良杀菌剂。  相似文献   

19.
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是新疆枣上危害严重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7株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抑制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EC50平均值分别为(1.010±0.691)、(0.764±0.178)、(0.776±0.421)μg/mL。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EC50频数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其平均EC50值可以作为敏感基线。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戊唑醇与异菌脲、咪鲜胺及咪鲜胺与异菌脲对链格孢菌株的抑制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0.084、0.161。综上所述,3种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因此,生产中可以将3种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苹果主产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和咪唑类杀菌剂敏感性的现状,旨为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以及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抗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于我国苹果主产区的117个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并对随机抽测的28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17个供试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为100%,均为高水平抗性菌株(HR)。随机抽测24个菌株的β-tubulin基因,其中23个菌株的β-tubulin蛋白第198位氨基酸从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另外1个菌株ZG4-7的第200位氨基酸从苯丙氨酸(Phe)突变成酪氨酸(Tyr)。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ρ,后同)为0~0.843 0 mg·L~(-1),平均EC_(50)值为0.155 5 mg·L~(-1),75.21%的菌株对戊唑醇表现出低水平抗药性,设置质量浓度为5 mg·L~(-1)时,对供试群体的平均抑制率为92.72%。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供试群体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较强,平均EC_(50)值为0.011 9 mg·L~(-1),设置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咪鲜胺对供试群体的平均抑制率为95.02%。【结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表现出高抗性;对DMIs类杀菌剂戊唑醇表现出低水平抗性,但已产生高水平抗性菌株;对咪唑类药剂咪鲜胺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