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将我省鄱阳湖区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发挥其“鱼库”、“粮仓”之优势,省人民政府从一九八二年起,成立了鄱阳湖综合考察办公室。省政府在组织大批专家、学者深入鄱阳湖区进行科学考察的基础上,规划和制订了治理开发鄱阳湖的科学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开发治理鄱阳湖之浅见●杨永琳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江西的一块“宝地”,开发治理鄱阳湖对振兴湖区经济和全省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开发治理的指导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建立具有湖区特色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稳定粮、棉、油、肉生产,有...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作为一个重要农作物产区,农业面源污染是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本研究依托政策工具,对2012 年至 今中央发布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文本和江西省发布的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文本进行分析,以期为鄱阳 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完善现有的有关治理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我们作为植物资源考察组的成员,从一九八四年五月开始至六月二十一日,先后两次对赣南山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研究,到了赣州市、兴国、宁都、瑞金、寻邬、龙南、信丰、崇义、上犹等八县市,得到了赣州地区地、县各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使我们的考察工作得已顺利进行。根据我们所采集的植物标本,并参考赣南各县已整理的有关药用植物资料,现就赣南山区药用植物资源和开发利用的几点意见与建议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九江濒湖县区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明  毛烨  淦峰  王艳  熊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96-4199
九江占鄱阳湖水域面积的2/3,是鄱阳湖水系的唯一通江口,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主战场,对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九江濒湖县区环境保护现状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对鄱阳湖九江濒湖区域的影响分析,进行九江濒湖县区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治涝原则与措施根据“以蓄为主、小型为主、乡办为主”方针和涝灾成因,应采取“以蓄为主、以排为辅、蓄泄兼施,上下游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治涝原则。治涝工作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任务,因此,必须对长远需要和近期可能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总的可归纳为:保、防、蓄、截、排、提、改七个方面。保、防是治理外水的对策;排、提、改是治理内水的对策。内外密切结合,是治理涝灾的完整规划。保:是在山区和坡地,通过青山育林,植树种草。滞渗迳流,保持水土,防止山洪,减少涝区外围坡地的下泄迳流,以及防…  相似文献   

7.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抚仙湖保护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思想上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翻开抚仙湖保护新篇章。二是保护上坚持系统治湖、科学治湖、精准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守住绿水青山“金饭碗”。三是发展方式上运用“生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抚仙湖保护治理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8.
以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培育为着力点,进行相关农业产业开发,有利于质量控制、品牌创建以及经营创新,是破解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总体来说,目前对鄱阳湖蛭类认识还相对不足,限制了鄱阳湖蛭类资源繁育及开发利用。文章综合了鄱阳湖蛭类产业化资源现状,并提出了鄱阳湖蛭类产业应当立足于地理标志保护,协同精准扶贫、创新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等时代主题和政策背景,建立鄱阳湖蛭类地理标志保护分级制度,以鄱阳湖"生态引擎"助推江西蛭类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鄱阳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为契机,开展对鄱阳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的研究。利用GIS技术,对鄱阳湖地区进行土地分类调查,确定农业化肥、农药流失为鄱阳湖地区的主要农业非点源污染源。通过对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强度的调查并进行变化趋势分析,计算出二者各自污染物排放量,探讨其对鄱阳湖地区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结合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提出相应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技术措施——最佳管理措施,可为鄱阳湖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湿地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洲滩是鄱阳湖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和最为活跃的景观要素之一。研究洲滩的结构及动态变化、洲滩对鄱阳湖功能的影响,对鄱阳湖的治理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论述鄱阳湖的自然地理概况、土地利用动态,并着重分析洲滩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湖区大量泥沙淤积造成的洲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流形态、泥沙冲淤和江湖水文关系等。因此,洲滩的改变导致鄱阳湖调蓄功能、生态功能等的变化,其分布和动态是反映鄱阳湖演变规律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确山县位于豫南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由于山区面积大,林业和矿产资源丰富,1998年被确定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初步建设成为“土地基本旱涝保收、水资源梯次开发、道路四通八达、林木茂密、种植结构合理“的山区小流域治理基地,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山区发展的路子,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的广阔发展前景。一、山区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万山乡地处旺苍县北部边缘山区,幅员面积68km2,乡政府距县城64km,辖7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共有1097户4058人,属典型的旺苍北部山区贫困乡镇。近年来,旺苍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万山乡综合治贫工作与"中国梦"四川篇章旺苍行动有机结合,不断创新综合治贫模式,积极协调组织市县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综合治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主要成效经过3年的综合治贫工作,2012年万山乡人均纯收入达5183元,比2009年净增2625元,接近翻了一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这一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综合治理和开发鄱阳湖对开创江西经济建设新局面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带有普遍的意义。 在鄱阳湖畔十一个县市中,沿湖岸线上有不少的沙荒地。它主要分布在水道傍、洲滩旁、岛屿旁和汊港旁。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的修建对赣南山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弃渣场一般具有规模大、占地广、以石渣为主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址和弃渣方式的选择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本文剖析了弃渣场综合设计的必要性、弃渣场选址原则和弃渣方式的选择,从排水工程、拦挡工程、边坡防护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弃渣场设计的要点,供赣南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5%。山区的开发、治理和保护是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重要内容。 一、整体规划、综合治理 日本山区固有的水旱灾害,加之二次大战期间及战后的超量采伐造成了大面积荒山秃岭,严重影响了山区人民的生活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山区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加速山区资源的开发,对振兴河南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探索我省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南召县鸭河小流域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发展中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用系统观点提出1985—1990年该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科技进步特等奖、授予河北农业大学特别荣誉奖,表彰先进集体二十一个、先进个人一百二十二名。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是国家科委“六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由河北省科委具体组织施实,河北农业大学为技术承担单位。该项目从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配套适用技术,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入手,优先帮助山区农民治穷致富,综合开发治理山区。在省  相似文献   

18.
正悠悠长江,奔腾万里,滋养万民。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声音,振聋发聩,激荡全国。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与鄱阳湖隔江相望的龙感湖,古称"雷池"。进入新时代,"不越雷池一步"的旧典,在因湖得名的湖北省龙感湖农场(管理区),被赋予了新的寓意——严守生态环保红线,留住雷池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19.
赣南山区早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南是江西省典型的丘陵山区,本文总结了赣南山区早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包括范围、品种选择、育秧、起秧机插、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加快早稻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赣南林区杉木分布广泛,是山谷地带林地的主栽树种,是农村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赣南林区杉木林退化严重,本文从资源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赣南地区杉木林退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加快林地的流转,建设杉木用材林基地,以点带面,带动赣南山区广大农民栽培管理杉木林,合理利用林地,提高国家木材储备,促进山区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