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我市逐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粮经两用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取得了明显成效;90年代初,按照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一手抓粮、一手抓钱,制定了马铃薯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收到了显著效果。“十五”期间,各地将马铃薯工作的着力点由抓 相似文献
3.
4.
5.
天水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天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天水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是: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尽快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完善马铃薯加工销售体系。 相似文献
7.
8.
半干旱地区全膜马铃薯应用新丰洋专用肥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指示品种,在会宁县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栽培条件下,试验观察了新洋丰马铃薯专用肥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新洋丰马铃薯专用肥Ⅰ号(12-16-18)1 600 kg kg/hm2和施新洋丰马铃薯专用肥Ⅰ号(12-16-18)3 200 kg/hm2这2个处理的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3 941.6、33 876.6 kg/hm2,较施磷酸二铵560 kg/hm2、尿素200 kg/hm2、硫酸钾580 kg/hm2处理减产不明显,且这2个处理下马铃薯经济性状优良,商品率较高。可见,新洋丰马铃薯专用肥Ⅰ号(12-16-18)适宜在会宁县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上应用,推荐用量为1 600 kg/hm2。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利用2015年冬季宝鸡全市11个县区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与2014年冬季、1981—2010年冬季气候标准值进行统计对比,对宝鸡市11个县区2015年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宝鸡市冬季气温太白、千阳、凤县正常,其余各县偏高0.1~1.2℃;降水陇县、太白、凤县偏多1~5成,其余各县偏少2~5成;日照时数时空分布不均,麟游、眉县正常,其余各县偏多1~3成。宝鸡市2015年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是寒潮、雾霾、道路结冰等。这些气象灾害对设施大棚蔬菜生长和果树安全越冬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茶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通过对武平县的历年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武平县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雨量,以及光照条件,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并针对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等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衡水市空气污染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06年衡水3个环境监测点的逐日逐时监测资料对衡水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基本在300 d以上;二氧化硫(SO2)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为40~88 d。在观测时段内未出现二氧化氮(NO2)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衡水空气质量多为良,二级以上天数在300 d以上。污染物浓度白天段要高于夜间段。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到夏半年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从夏半年到冬半年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大雾及冬季燃煤取暖对空气污染具有正贡献;降水对降低空气中PM10的浓度有积极的作用,大的降水后空气质量维持优的时间较长,反之,空气质量达到优的持续时间较短。空气温度以及低层的空气湿度对污染物浓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