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全县实收面积5200亩,亩产种子112.2160万公斤,平均亩产215.8公斤。其中早熟组合面积432亩,亩产165.2公斤,中熟组合面积3171.4亩,亩产231.6公斤,迟熟组合面积1597亩,亩产198.1公斤。比历史上最好的1988年亩产214.6公斤亩增1.2公斤,并出现亩产225公斤的乡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水稻生产发展很快, 1949年水稻总产仅 4亿公斤,1990年达27亿公斤,增长近7倍;单产由75公斤提高到415公斤,增长5.5倍。1985年以来,推广汕优63等杂交稻组合,仅3年发展到550万亩,亩产550公斤左右,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公斤,占全省水稻总产的72%。预计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水稻面积可发展到1000万亩,稻谷总产将超过50亿公斤。  相似文献   

3.
<正> 查哈阳农场地处北纬48°,无霜期在105~124天,年平均日照3773小时,≥10℃积温在2400℃左右。1992年推广旱育稀植107,025亩,95%的面积是盘育机插,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30%的地块亩产600公斤以上,总产达55000吨,纯效益2000万元。1989年前建场43年水稻平均亩产114公斤;1990年大面积推广旱育稀植面积33,947亩,亩产424公斤;1991年  相似文献   

4.
杂交早稻“威优35”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周坤炉用成优20不育系与26窄早恢复系配制而成。我县桥墩、灵溪区1984年从福鼎县引进少量种子试种,面积约30亩,其中沪山乡百丈村3.3亩,平均亩产为542公斤,农户金钦标种植1.179亩,平均亩产达577.3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亩增164公斤,增产40.2%;1985年全县威优35试种面积为1010亩,据25.37亩调查,平均亩产491公斤,比竹菲10号、竹科2号、矮青3号等其他中迟熟品种平均亩产408.5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20.2%;仓桥乡农科员吴传坤种植1.3亩,平均亩产达564公斤,比当地同熟品种增产约3成;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全省的情况看,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不够平衡,为了进一步发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加快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研讨。 (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回顾杂交水稻从1974年开始在我省试种,到1977年全省九个地、市种植面积达240.96万亩:1978年全省发展到800万亩,占稻谷播种面积2533.7万亩的31.51%:平均亩产262公斤,比年报稻谷亩产239.5公斤,高22.5  相似文献   

6.
<正> 河北农垦的水稻生产主要集中在冀东地区的柏各庄、芦台、汉沽三个农场。多年来,在北方国营农场水稻协会和兄弟省区的支持下,我省农垦水稻生产得到较快发展。1990年播种面积为38.55万亩,平均亩产506公斤,总产19494万公斤,与1980年相比,十年间面积扩大38227亩,单产提高了50公斤,总产增长了21.8%。1991年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达到41.78万  相似文献   

7.
一、杂交水稻推广现状 (一)杂交水稻推广过程莆田市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26.5万亩,1976年多点示范7070亩,1977年大面积推广。此后。十二年间,经历了“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过程,1977~1980年累计推广72.2万亩,平均亩产396.7公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44.4公斤;1988年出现第二个推广高峰期、年种植面积45.39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50.52%,平均亩产433.4公斤。莆田市根据山区、平原、沿海三种不同农业生态地区的特点,布局杂交稻生产耕作制,在高海拔单季稻区,着重抓单季稻改为  相似文献   

8.
<正> 沈阳市从1906年开始种植水稻,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建国初期水稻面积只有8.3万亩,亩产仅344斤,1978年水田面积达到131.3万亩,亩产723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稻生产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新局面,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总产同步增长,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面积增到148.4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4%,  相似文献   

9.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种植制度的改革,一熟棉田面积逐年减少,棉花绿豆间作面积越来越大。1982~1984年棉花绿豆间作面积为3.65万亩,亩产绿豆19.3公斤;1986年间作绿豆面积为5万亩,亩产绿豆18.7公斤;1987年间作绿豆7万亩,亩产绿豆18.8  相似文献   

11.
改造低产茶园,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就建阳县这个茶叶低产茶区来说,低产茶园改造成效的大小,将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建阳县茶园现状 建阳县现有正式投产茶园47365亩,1985年生产各类毛茶1464.1吨,平均亩产仅30.5公斤,低于全国35公斤的平均水平。若与1975年日本平均单产138.5公斤相比,相差三倍多,在投产茶园中,亩产25公斤以下的有19416亩。占全县投产面积的41%;30——49.5公斤的有23205亩,占投产面积的49%;两项合计,产量低于50公斤的茶园有42621亩,占投产总面积  相似文献   

12.
<正> 美国伊利诺斯州农民H.沃尔索种的玉米高产田,1985年在7.1亩上地上首次获得亩产1548.3公斤的最高纪录,比当年美国玉米平均亩产494公斤高3.13倍。 1971—1985年,H.沃尔索每年都在120亩土地上种植玉米,其中小面积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年份有:1975年1137.8公斤:1979年1048.6公斤;1981年1092.3公  相似文献   

13.
<正> 吉林省前郭灌区红光农场是以水田为主的谷物农场,建场于1965年,20多年来,农场水田面积由小到大,生产从直播到插秧,从营养育苗手工插秧到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亩产由100多公斤增加到500公斤。特别是1990年,亩产突破500公斤大关。全场29,670亩水稻平均亩产546公斤,创造场历史最高纪录,并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杂交粳稻的迅速推广,1984年我镇5.万亩水稻实现杂交化,平均亩产623.5公斤,跃为全市水稻单产之冠;制种面积2.2万亩,平均亩产297.6公斤,保证了镇内用种并支援了省内外用种单位。 一、现有组合亲本的主要特性 我地推广的杂交组合主要是黎优57和秀优57。恢复系C57全生育期170天  相似文献   

15.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16.
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下游,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要道,社会经济繁荣。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南北横跨5个纬度,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复杂多样,因而形成了多类型的水稻品种与多样型的稻作熟制。 江苏水稻生产发展较快。80年代水稻年平均种植面积3730.2万亩。单产达420.6公斤,总产达1569万吨。与70年代相比,面积下降13.2%,单产上升54.9%。总产增长3:4·4%。特别是“七五”期间,水稻单产、总产增长幅度显著,年平均种植面积3623.3万亩,占粮食面积的37.5%,年平均总产1701.1万吨,占粮食总产52%,平均亩产达469.4公斤;与“六五”相比,面积下降3%,亩产…  相似文献   

17.
<正> 为认真贯彻实施辽宁省粮食生产的“111”工程,省农牧厅在大洼县东风农场设立了“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田”,一万零二百亩水稻实现亩产七百零二公斤,比一九八九年亩产六百五十点七公斤增加五十一点四公斤,增产百分之七点九,新增经济效益四十七万二千元。  相似文献   

18.
漳州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产量,1987年,虽由亩产40多公斤提高到85公斤,但仍低于全省平均96.5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128公斤的水平。制种产量不高不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1987年由原来上万多亩制种田下降至2000亩左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进10—150万公斤种子,影响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前解决高产和高纯度的制种技术对促进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对闽南杂交稻制种技术问题作若干探讨。一、杂交稻制种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气候在日平均温度27——28℃,相对湿度70—80%。日照充足。根据漳州市气象台1977—1987年十一年气象资料统计,漳州市平原地  相似文献   

19.
1986年衡阳市种植双季杂交早稻2.45万亩,亩产488. 8公斤,较常规早稻增产25.6%。衡东县岭茶乡集贤湾村杂交早稻成优49,46.1亩,亩平543.5公斤,最高亩产达605.8公斤。1983—1986年全市共种杂交早稻33.88万亩,亩产470.8公斤,较同期常规早稻单产高82.6公斤,增产21。3%。从近三年全市种植的情况来看,杂交早稻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在一定幅度内,适当发展双季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提高水稻单产,增加粮食总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展杂交早稻,夺取高产,必须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选择适宜的组合是能否发展杂交早稻的重要问题。 1978年市农科所…  相似文献   

20.
头年冬种大、小麦,次年连作双季杂交稻,是我市亩产过吨粮的一种可靠性较大的种植模式。1986年全市小面积试验示范0.56万亩, 1991年发展到38. 48万亩, 6年累计种植面积94.83万亩,其中三熟亩产过吨粮的达89.7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4.6%。据抽样调查,麦类-双杂三熟合计亩产1100公斤以上,各季的亩产指标一般是:无论大麦或小麦,亩产应在200公斤以上,早杂亩产450公斤左右,晚杂亩产450公斤以上。综合各地高产丘块的验收资料,三季的产量结构和全生育期如表1。 麦类-双杂亩产过吨粮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搞好三熟品种搭配,缓解高产与季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