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探讨了密度、氮、磷、钾肥用量及氮肥施用时期五个主要栽培因素与原茎产量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得原茎产量参数,建立了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初步探讨出各栽培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相互作用关系及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探讨了密度、氮、磷、钾肥用量及氮肥施用时期五个主要栽培因素与原茎产量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得原茎产量参数,建立了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初步探讨出各栽培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相互作用关系及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中国纤维用亚麻生产的主要基地,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80%以上。为了探讨亚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曾进行过品种、密度、施肥、灌水等单因素试验,以探讨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但是,原茎产量是受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因此,只研究单因素的作用不能反映出亚麻原茎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综合关系。为此,我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于1991年研究了密度、灌水、氮、磷、钾等五个主要栽培措施与亚麻原茎产量之间的综合关系,为亚麻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方法与设计试验采用密度、灌水、氮肥、磷肥、钾肥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  相似文献   

4.
亚麻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麻单位面积的原茎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保苗株数与单株生产力所构成,而构成单株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株高和茎粗。这些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本文对多年亚麻栽培研究中所积累的试验资料和数据,进行原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统计,以探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亚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亚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综合农艺措施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对发展我省亚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采取单项科研成果与当地生产经验相结合进行大面积亚麻高产综合试验研究,探讨亚麻亩产275kg的栽培措施及规律。经过试验认为,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运用以旱作栽培为基础,抗旱保墒为内容,提高田间保苗技术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研究了云南宾川地区品种、肥料、播种期、收获期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播种期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最大,品种次之,收获期和肥料最小;并提出获得亚麻原茎高产的四因素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7.
采取综合农艺措施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对发展我省亚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采取单项科研成果与当地生产经验相结合进行大面积亚麻高产综合试验研究,探讨亚麻亩产275kg的栽培措施及规律。经过试验认为,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运用以旱作栽培为基础,抗旱保墒为内容,提高田间保苗技术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亚麻栽培技术,提高亚麻原茎产量,试验通过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分析了有效播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冬播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发现供试条件下,各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有效播种密度(X1)〉氮肥(X2)〉钾肥(X4)〉磷肥(X3),不同肥料间互作不显著。并得到优化后的亚麻高产栽培方案:有效播种密度在3454.8-3502.3万粒/hm2,N263.2-337.7kg/hm^2,P2O5用量75.5-99.7kg/hm^2,K2O用量242.5-316.8kg/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免耕对亚麻干物质形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了免耕和翻耕条件下亚麻株高、茎粗、单茎重的增长规律,对亚麻原茎产量、种子产量、收获密度、生育期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在该免耕栽培模式下,亚麻株高、茎粗、单茎重的增长曲线与对照基本一致,亚麻原茎产量增长1.5%,种子产量增长2.69%,密度降低3.98%;亚麻生育期推迟3 d左右,而土壤水分含量一直高于对照。总体来说,免耕条件下亚麻单株株高、茎粗、单株干重均与对照具有相似的累积规律,原茎及种子产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亚麻产量的形成是由我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效果。良种是亚麻高产优质的内因;精细整地给亚麻出苗创造良好的条件;改进播种方法、合理密植,能提高单株生产力适期播种,能使原茎、纤维双高产;增施磷钾 提高产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亚麻单位面积的原茎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保苗株数与单株生产力所构成,而构成单株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株高和茎粗。这些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本文对多年亚麻栽培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亚麻高产栽培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产量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良种是亚麻高产优质的内因;精细整地给亚麻出苗创造良好的条件;改进播种方法、合理密植,能提高单株生产力;适期播种,能使原茎、纤维双高产;增施磷钾肥是提高产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南方冬(春)播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副产品多梯度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南方冬(春)播亚麻获得原茎产量4500—5250公斤/公顷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选用良种、适时适量早播;适施基肥,快速生长前期看苗补施追肥;免耕覆土栽培;二次化学除草;现蕾前期喷施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倒伏,适期收获。介绍了南方亚麻产业化必需的快速生物脱胶技术,可在20h内完成脱胶,且可提高干茎率、长麻率和纤维品质,减少沤麻水污染,每加工1吨原茎可增收节支300元以上。研究出了可显著提高亚麻初加工附加值的亚麻主要副产品-亚麻屑的多梯度利用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4-2006年通过对宾川县亚麻白粉病发病的6个级别进行多点取样调查的结果表明。白粉病发病程度对亚麻经济性状和产量、质量的影响较大。随着发病程度的上升,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单株重、千粒重相应下降,原茎色泽逐渐变差,1级、2级和3级优质原茎比例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亚麻原茎产量、质量、原茎均价及种子产量的提高,降低了亚麻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亚麻播种量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当地生产条件下亚麻栽培三个关键要素,即播种量、复合肥磷酸二铵和尿素用量与亚麻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筛选出666.7m^2播种量160万粒,磷酸二铵施用10kg,尿素施用10kg的最佳方案,其原茎产量、种子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在本试验中均处于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出了适宜于南方冬亚麻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200hm^2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应用结果,亚麻原茎总产量 156.28万kg、麻籽15.15万kg、总产值224.84万元、投入产出比1:2.46、新增纯收益76.35万元,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适合云南省宾川县及类似环境条件下的亚麻高效栽培技术,利用6因素5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抗旱剂及其组合(共计25个处理)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以及各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个处理的原茎产量在11 850~14 750 kg/hm2,不同处理之间的原茎产量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范围为1100~2267 kg/hm2,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来看,亚麻品种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和分枝数的影响最为显著,氮肥可显著影响亚麻株高,磷肥对亚麻蒴果数影响较大,钾肥则会显著影响亚麻茎粗,抗旱剂会显著影响亚麻工艺长度,而种植密度对亚麻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不显著,播种密度在1600~2650粒/m2的水平下均可达到高产。综合比较分析,在使用亚麻品种5f069,播种密度为2300粒/m2的条件下,施氮(N)12 kg/hm2、磷(P2O5) 27 kg/hm2、钾(K<...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84—1986年进行了万亩亚麻高产开发研究,总结提出了亩产原茎275公斤产量构成因素为:平方米实收株数1300株,单株干重0.4—0.54克,株高80—90厘米;与其产量相关性为株高>单株重>茎粗>有效株数。并提出株高生长的最大速度在出苗后的33—36天,干重积累的最大速度在出苗后的43—46天,每增加1公斤干物质时,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分别增加原茎0.48、0.37和0.11公斤。还阐述了有关的一些生理生志指标及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的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