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是协调农产品供需关系,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就是使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力争基本平衡,使供给与需求结构在变化上保持平衡。但调什么怎样调需要大量、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来指导,需要我们去研究市场,进而找出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农民收入增加与否是衡量生产结构调整是否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最主要标志。因此,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意愿,也是启动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巩固当前农业的好形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二是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在具体措施方面,主要是抓好5件事。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农业技术推广,让农民朋友生产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产品,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是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  相似文献   

7.
<正>1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富顺县是农业大县,要实现经济腾飞,成为四川省丘陵强县,必须紧紧依托农业支柱,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富顺经济平衡、协调、快速地发展。然而当前农业农村问题,促使我们必须进行农业结构调整。1.1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粮食类产品过剩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加之良种良法的推广、运用和普及,农产品的供给能力随之大幅提高。农产品供求关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要准确把握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战略方向,着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保产能、保重点品种;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注重科技人才培育,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竞争力提升;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努力把都市农业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宜居城市的后花园、绿色空间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9.
日前,农业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和目标任务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通过努力,使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更加优化,玉米等库存量较大的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加.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化肥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新提升.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0.
政策·数字     
<正>中央深改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7月19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创新有利于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降低资源环境利用强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体制机制,形成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4年多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全国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装备结构有所改善,农机总动力大幅增长.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机经营收入和农机户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机工业发展和装备技术创新,为粮食生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机》2011,(2):51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抓手,补齐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和弱项,多元拓展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电商、农资供给等为农服务领域,创新发展为农服务形式,大力提升现代农业服务能力,推动传统农业服务方式向现代农业服务方式转变,初步形成了"互联网+"新形式下与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互补充、合作共赢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1发展现状1.1具有"互联网+"意识的群体日益增加积极支持和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是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手段。农  相似文献   

1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我国大宗农产品全面充裕、农业资源环境严重透支、传统支持模式难以为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推出的一项产业突围战略.要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骨干支撑作用,须把握好六个方面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应围绕"四提升、三参与、三减量",扎实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农业部门狠抓农业市场信息工作,为稳定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①抓粮食最低收购价,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部协调推动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出台并提高2013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适时启动农产品临时收储。②抓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促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稳定供给。③抓农业监测  相似文献   

17.
发展设施农业,能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正>农艺与农机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两项基本内容。当前,农机和农艺脱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二者的衔接和适应问题,许多先进的生产手段在农业生产中难以实施,将直接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一、农业生产机械化要服务于农艺技术要求1.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必须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围绕农艺及耕作制度作文章,最终达到持续、规模地提高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没有农业机械化,就难以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农民的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对确保粮食安全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前新型农业主体采用的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的一种种植方式,通过农机和农艺相融合达到生产粮食过程中耕、种、收和秸秆处理全程机械化,提高科技投入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中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三农问题得到充分解决,使粮食生产走向科技、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