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黄是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是珍贵难得的稀有药材.它具有抗惊、安眠、强心、解热、解毒、保肝以及调节造血机能,抑制癌细胞等功能,在我国医药史上已延用了2000多年.为了解决天然牛黄的稀缺,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了牛体培植牛黄试验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获得成功.培植牛黄是我国首创,它的药理作用与天然牛黄相同,因此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十多年来,我通过从事培植牛黄专业技术,亲自处理培植牛黄近万头例,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直接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提高了鉴别能力,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3.
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是治疗某些肝、心血管、脑部疾病和癌症的特效药。然而天然牛黄来源甚微,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紧俏,价格昂贵,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天然牛黄。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药工作者研究成功了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揭开了牛黄生产新的一页,丰富了国药宝库。实践证明,只要措施得当,注意安全操作,可以获得高质量、数目可观的牛黄。1人工培植牛黄机理牛黄即牛的胆红素结石,这种结石与胆汁排出速度、水分被吸收的情况及胆汁浓稠有关,因为胆囊感染后发生炎症,上皮细胞脱落,可使胆红素围绕脱落的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比较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了中胆红素培植牛黄,低胆红素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蛋白胨所致大鼠发热体温和正常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3种牛黄均能寺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和蛋白胨所致大鼠的发热体温,其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的解热作用强于天然牛黄和中胆红素培植牛黄。  相似文献   

5.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管、肝管和胆囊内的结石,系病理性产物,又名丑宝、胆黄、土精等。系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牛黄分为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三种。天然牛黄系自然产生于牛体内的胆结石,所以称为天然牛黄。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为0.2%左右。天然牛黄产量少,国内外均以人工合成牛黄补充天然牛黄之不足,因此,世界上人工合成牛黄应运而生,我国于1956年由天津制药厂首次合成。其药理及药效远不如天然牛黄。人们便寻求其它方法获取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牛黄。林如忠等(1974)首次在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  相似文献   

6.
采用肠管运动实验的在体法和离体法研究证明,天然牛黄、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对家兔在体肠管和离体肠管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频率均无明著,中胆红素培植牛黄,低胆红素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三者之间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亦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大鼠胆管插管法,观察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对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相似,三者均能显著地增加大鼠胆汁的分泌量。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胆汁  相似文献   

7.
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究发明的一项天然牛黄人工培植技术,通过外科手术将耐胆汁牛黄菌种埋于牛体胆囊内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成牛黄。培植的牛黄药理药性及所含主要成分和天然牛黄一致,需求量大,市场手术操作简单,适宜以农户散养的牛为载体进行常规培育。早在1986年,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便开始开发生产天然牛黄,开展这项富民兴企工程。公司主动与农户签订牛体植“黄”合同,无偿为农户提供牛黄菌种和核体,免除麻醉、消毒药品以及手术植“黄”、取“黄”的费用。同时,他们郑重承诺:手术刀口愈合前,因植“…  相似文献   

8.
牛黄,有清热、解毒、镇惊、止咳之功效,是中药中的瑰宝,其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天然牛黄产量甚微,故多以人工合成牛黄或以猪、牛胆汁代之,其疗效远不及天然牛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自70年代以来,在人工繁育珍珠的启迪下,科技工作者根据天然牛黄生成机理,在牛体中培育出具有与天然牛黄成分相似,药效相同,应用一致的中药——人工培植天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例国内外产地不同的天然牛黄和53例内蒙古不同地区生产的培植牛黄中胆红素、胆酸含量测定及含量分析表明,天然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为32.55~67.70%,平均含量为48.39%;胆酸含量为0.93~15.16%,平均含量为7.35%。培植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为16.8~44.30%,平均含量为11.46%;胆酸含量为4.98%~49.16%,平均为16.76%。天然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高于培植牛黄中的含量,而胆酸含量则明显低于培植牛黄。  相似文献   

10.
牛黄是名贵的中药材,是多种中成药及中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成份。天然牛黄生成机率很低,牦牛小于1/10~4,黄牛小于1/10~3,因此价格昂贵。1974年以来,广东率先开始研究人工培植天然牛黄,内蒙古、吉林、山西、甘肃等省区先后在黄、牦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我省于1986年在牦牛体内人工培值天然牛黄获得成功。在黄、牦牛体内培植牛黄效益较高,是一个投资少、周朗短,能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省具有进行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开发的资源和智力技术条件,全省有黄、牦牛540万头,每年屠宰、淘汰达50万头,有一支3000余人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遍布全省各地,经短期技术培训,能掌握本项开发技术。因此,于1986年开题立项,时经四年,已完成项目合同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试验用湘西黄牛培植牛黄获得成功。从有天然牛黄的牛体内分离培育出适合于湘西黄牛的优质高产致黄菌种;研究出静松灵适宜于湘西黄牛站立手术的最佳剂量;观测了培植牛黄的过程中湘西黄牛血液常规生理指数的变动情况;探讨了培植牛黄对湘西黄牛劳役、繁殖及长膘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培植牛黄的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培植牛黄技术,自1974年问世以来,在十余年的探索研究中得知,牛黄床是影响牛黄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县培植牛黄研究会设计的增收牛黄床,在不加大黄床外围体积的情况下,采取椭圆沟回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牛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心、清热、解毒、镇静等作用,是安宫牛黄丸、六神丸、至宝丹等名贵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由于天然牛黄产量极少,供不应求,我国科技人员在人工培植珍珠原理的启示下,在黄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广东省海康县药材公司林如忠等,1987)。笔者和大通牛场等单位协作,于1984年在牦牛  相似文献   

14.
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产量获得成功,农民增收近千万,被誉为“牛肚子里面开金矿”。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牛黄的人工培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牛黄是牛科动物胆囊、胆管的结石,是一种名贵药材,味微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具有清心化痰,利胆镇静等作用,是20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近年报道牛黄还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而天然牛黄产量少,绝大部分是人工合成、培植的牛黄,人工培植的牛黄与天然牛黄色泽、质地几乎相近,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和胆汁酸。  相似文献   

16.
牛黄是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是珍贵的稀有药材.它具有抗惊、安眠、强心、解热、解毒、保肝以及调节造血机能,抑制癌细胞等功能,在我国医药史上延用了2000多年.培植牛黄是我国首创,它的药理作用与天然牛黄相同,因此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体外植黄牛胆汁分泌和排空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之后最新发展的一项培植牛黄技术。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首次截断胆总管,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湖南省培植牛黄的研究与生产现状,影响培植牛黄产量与质量的因素,并对湖南省培植牛黄研究的潜力进行了正确的估价。  相似文献   

19.
通江牛黄菌种的分离、鉴定和驯化李富育,余伯贵,吴厚明(四川省通江县畜牧局,635700)陈尚林,王珍兰(四川通江县卫生防疫站)人工培植牛黄是一项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前,如何培育优良的致黄菌来提高牛黄产量和质量成了研究的核心。本文从产天然牛黄的黄牛胆汁...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1月16日至25日,上海市牛黄开发研讨会及现场技术手术操作在上海牛奶公司第八牧场召开。牛体培植天然牛黄是近几年刚刚研究开发的一项实用新技术,它的手术成功率100%.据陕西省经验,手术后一年半的牛平均产牛黄10克以上.目前市场上牛黄价为每克100~120元左右。且尚在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