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东海区(26°00'~35°00'N、120°00'~126°30'E)大面调查渔获物的凤鲚(Coilia mystus)样本,对东、黄海凤鲚的食物组成、食性类型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凤鲚饵料生物组成共计有10个类群,40种可鉴别饵料(包括未鉴定到种的种类),6种不可辨认类型饵料。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指标计算结果分析,桡足类(Copepoda)为最重要的饵料类群,IRI达到1 869,%IRI占56%,糠虾类(Mysidacea)、磷虾类(Euphausiacea)为次重要类群。(2)凤鲚摄食的浮游动物饵料出现频率达93.66%,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出现频率分别为0.66%、5.68%,属于浮游动物食性。(3)凤鲚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生态位宽度均存在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摄食的饵料种类依次为35种、29种、10种和9种,春季主要摄食桡足类、鱼类和糠虾类,夏季主要摄食糠虾类和桡足类,秋季主要摄食桡足类和磷虾类,而冬季则主要摄食磷虾类和桡足类,各季中优势的单一类群%IRI均超过85%。凤鲚摄食等级较低,摄食等级3级以下四季都在70%以上,空胃率较高,秋季空胃率高达59.7%,平均胃饱满系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相对其它季节摄食等级较高、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系数最高,摄食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春、夏季节的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2.
河蟹对几种水草的选择性与摄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河蟹对苦草,聚草,金鱼藻,黄丝草的选择性与摄食情况。金鱼藻、黄丝草为河蟹喜食种类,选择指数为正值,而苦草和聚草的选择指数为负值。在动物性饵料过剩的情况下,河蟹仍要摄取少量水草。  相似文献   

3.
东海区龙头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008年4月~2009年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积定点底拖网调查所捕获的渔获样品,对龙头鱼进行食性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属肉食性鱼类,且存在严重的同类相食现象。龙头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48种,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七星鱼、中国毛虾、太平洋磷虾、六丝矛尾虾虎鱼等。其中,春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六丝矛尾虾虎鱼、细螯虾、龙头鱼等;夏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中国毛虾、七星鱼等;秋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七星鱼、细条天竺鲷等;冬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七星鱼、带鱼、龙头鱼等。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樱虾类、磷虾类、长尾类为其次要饵料类群。龙头鱼全年摄食率为47.26%,平均饱满系数为35.43‰,龙头鱼胃平均饱满系数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海州湾星康吉鳗的摄食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16尾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强度、营养生态位以及营养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摄食的饵料种类有40余种,鱼类、虾类和头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枪乌贼(Loligo sp.)等。星康吉鳗的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食性为主,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肛长变化,除在4个季节均摄食大量的鱼类和虾类外,秋季还摄食大量头足类。不同肛长组星康吉鳗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存在明显差异:肛长小于7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枪乌贼,70~99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和鲜明鼓虾,大于100 mm的星康吉鳗则主要以枪乌贼、尖海龙(Syngnathus acus)和鲜明鼓虾为食。星康吉鳗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空胃率夏季最低,春季最高;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低,秋季最高。星康吉鳗的营养级为4.17,表明其在海州湾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位置。本研究发现,海州湾星康吉鳗的摄食随季节和肛长的变化,主要与其栖息海域中优势饵料生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有关,因此,通过定期监测星康吉鳗的摄食可间接了解基础饵料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动情况,同时也为食物网的构建和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翁扩军 《内陆水产》1997,22(3):20-20
草鱼在天然水域中,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或近岸处觅食水草。如: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小茨藻、范草等;草鱼也喜食旱生植物,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主要是投喂栽培饲料苏丹草、宿根黑麦草、苦菜菜、鹅菜以及其他人工饵料等。由于草鱼以草料为主食,食物链短,生长速度又较快,因此成为目前国内主养品种之一。但是,由于草鱼抗病力较低,在饲养的各个阶段易感染各种疾病,如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往往影响其成活率,影响养殖户的生产效益。为了提高饲养草鱼的成活率,使池塘养鱼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草鱼免…  相似文献   

6.
东海外海绿鳍马面鲀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忆芹 《水产学报》1981,5(3):245-252
1.东海外海的绿鳍马面鲀是一种主食浮游甲壳类,兼食软体动物和珊瑚的杂食性鱼类。2.1—6月绿鳍马面鲀摄食强度有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2—3月和5月。4月摄食强度最低,这可能和产卵习性有关。产卵前和产卵后均大量摄食,而在产卵盛期则少食或不食。3.绿鳍马面鲀的摄食强度以南部鱼群为最高,中部鱼群次之,北部鱼群最低。饵料种类组成也不一样,北部鱼群主要是摄食浮游甲壳类,而南部和中部鱼群除摄食浮游甲壳类外还摄食不少珊瑚、角贝和扁卷螺。4.绿鳍马面鲀一昼夜内,主要在下午到上半夜摄食,而在下半夜到上午则较少摄食和暂停摄食,明显地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产生此现象,不仅仅是由于追食饵料生物所引起,主要与其本身生活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和钩虾(Gammarus sp.)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全年均大量摄食虾类,夏季还摄食一定量的蟹类,秋季摄食多毛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较高。随着体长的增长,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甲壳类逐渐转变为体型较大的虾类和鱼类。大泷六线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空胃率最高,冬季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体长是影响大泷六线鱼摄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底层水温、叶绿素a和pH。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短尾大眼鲷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6°00′~34°00′N、120°00′~126°30′E)"课题调查的渔获样品以及从水产市场所采样品,对东海区短尾大眼鲷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尾大眼鲷食物组成以磷虾类为主(IRI=2 802.26),其次依次为鱼类(IRI=701.12)、头足类(IRI=488.25)和长尾类(IRI=474.84),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细螯虾、乌贼科、短鳄齿鱼等。短尾大眼鲷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95.06%,最高饱满指数达110.92‰,平均饱满指数18.36‰,表明短尾大眼鲷具有较高的摄食强度。  相似文献   

9.
唐作鹏  刘中 《内陆水产》2003,28(12):27-28
团头鲂的优点是味鲜肉嫩,头及内脏较小,出肉率高,食性杂,饵料系数低,更以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扬名祖国大地,现已成为我国南北主要养殖品种。要想养好团头鲂除需掌握常规养殖技术外,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放养模式,包括放养规格、放养量、搭配品种等,以及饲养模式如完全以颗粒饲料饲养、完全以青饲料饲养或同时以两种饲料饲养。1放养模式首先要确定鱼种规格,放养鱼种规格大小与出塘成鱼规格有直接关系,鱼种太小出塘成鱼达不到理想规格,鱼种太大则会增加成本。实践证明,一般尾重35~60克的鱼种经过5~6个月的饲养…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饵料饲养中华鲟幼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蚯蚓、配合饵料和混合饵料饲养中华鲟幼鲟(初重44g)30d,结果显示,配合饵料组增重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配合饵料的养殖效益优于天然饵料。幼鲟较容易从摄食水蚯蚓向摄食颗粒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江苏常州通过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成鱼饲料对团头鲂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在3口5亩的鱼池中进行,每亩放养团头鲂800尾和白鲢100尾。经188天饲养,团头鲂从50克/尾长至平均462克/尾。团头鲂和白鲢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387千克/亩和113千克/亩,平均成活率分别为100%和95%。团头鲂对该豆粕型全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平均饲料转化系数为1.22:1。养殖试验的平均净利润为人民币705元/亩,平均投资回报率为34.5%。利用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进行团头鲂养殖,表现了团头鲂生长快、主动摄食和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渤、黄海浮游生物个体重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雪娥  王为祥 《水产学报》1966,3(2):142-149
浮游动物是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组成部分。在研究鱼类摄食习性的时候,除了要鉴别其所摄食的种类外,还要了解其摄食强度(胃肠饱满指数)的昼夜和季节变化,洄游分布和生长肥育等,与外界饵料供应数量和质量好坏的关系。由于摄食强度是用食物团重和鱼体重的万分比表示的,特别是一些在饵料中占比重较大的种类,还需要单独表示(分饱满指数)。  相似文献   

13.
以全程摄食颗粒饲料、颗粒饲料+苏丹草和浮萍、苏丹草和浮萍三种不同养殖模式的草鱼(初始体重为0.25~0.30 g;终末体重为50~100 g)为实验对象,对其血液生化指标、肝胰脏指数、肝胰脏脂肪含量、肝胰脏组织学结构、肝胰脏超微结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观察。结果表明:摄食饲料+苏丹草和浮萍组的草鱼肝脏组织、细胞结构均较为正常,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最低,白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单独摄食苏丹草和浮萍组的草鱼肝脏组织和细胞形态正常,但白蛋白含量较低,个体消瘦;单独摄食饲料组的草鱼,脂肪在肝脏细胞中大量蓄积,致使肝脏细胞坏死,肝脏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渤海小黄鱼摄食习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根据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4个航次渤海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样品,采用胃含物分析法、K-W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8~218 mm体长范围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摄食习性及其随体长、季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小黄鱼摄食随海域和年际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渤海小黄鱼摄食的饵料有40余种,主要以鱼类、虾类和浮游动物为食,优势饵料种类为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aema)、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a)、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渤海小黄鱼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中,春季的摄食强度最低,夏季和秋季的摄食强度都较高,不同的是夏季摄食率更高,而秋季的摄食量更高。随着体长的增大,渤海小黄鱼的摄食策略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摄食强度分析,在体长较小时,胃饱满指数低,小黄鱼通过高摄食率来提高摄食强度;随着体长的增加,通过高胃饱满指数来提高摄食强度。从摄食的饵料个体分析,小黄鱼采取了随着体长增加摄食饵料个数减少,饵料个体增大的摄食策略。从摄食的饵料组成分析,小黄鱼随着体长增加发生了显著的食性转换现象:体长小于60 mm属浮游动物食性;体长60~99 mm时,属混合动物食性;体长100~119 mm时,属虾食性;体长超过120 mm,包括了虾/鱼食性和鱼食性。小黄鱼摄食的时空变化与环境中优势饵料生物的数量波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证明鱼摄食后活性消化酶连续的变化,作者报道了鲤鱼每日给食一次时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判断摄食后消化酶的分泌和失活以及分泌液的合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论述了鲤鱼在每日给食两次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连续变化性,并与每日给食一次时酶活性作比较。材料和方法实验鱼。1龄鲤鱼146尾,平均体重63克,分成三组,即A、B_1和B_2。在水簇箱里用200升25℃的循环水体饲养十天。A组每天上午9:00给食一次,B_1和B_2组每天上午9:00和下午2:30给食两次。各组给鲤鱼投喂商品颗粒饵料,每次大约吃三十分钟,直到鱼吃饱。十天后,待鱼适应了新的环境,在上午喂食以前从A组随机取鱼5尾,并且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  相似文献   

16.
匙吻鲟稚鱼摄食节律与饥饿对其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0~27℃下,将体质量2~3g的匙吻鲟稚鱼饲养在55cm×45cm×35cm的塑料箱(约86L)内,投喂天然浮游动物,采用肠充塞度和饱满指数法,研究其摄食节律和饥饿72h后全鱼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匙吻鲟稚鱼摄食的最高峰在17:00,次高峰在5:00,摄食低谷在23:00,胃内食物6h排空,而肠在36h仍未排空;经过0~72h饥饿后,匙吻鲟全鱼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和二十碳五烯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比例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匙吻鲟稚鱼为晨昏摄食型;饥饿期间主要消耗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而多保留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选择性保留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相似文献   

17.
以滆湖为例湖泊种植饲料水草的养鱼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清顺  周刚  于能  余宁  陆全平 《水产学报》1993,17(3):189-196
本研究以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滆湖为对象,通过对几种水草营养成份的分析,草食性鱼类对这几种水草摄食程度的比较,发现草鱼、团头鲂最喜食的水草为苦草、轮叶黑藻和菹草。为促进这些饲料水草的繁茂,在湖区进行了这三种水草不同方法的种植及合理利用技术的试验。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苦草刈割间隔期以23天为宜;通过割草养鱼试验,提出了蓄草养鱼的配套技术措施,并对滆湖网围养鱼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面积8.5亩池塘中投放46.7克/尾的团头鲂516公斤,套养100克/尾的花白鲢和23.5克/尾的鲫鱼,经九个月的精心饲养,亩产成鱼808.5公斤,其中团头鲂617.8公斤,鲢鳙鱼157.1公斤,鲫鱼33.6公斤,均达到上市规格。饵料系数1.82投入投出比1:1.53,亩均纯利达2762.90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团头鲂幼鱼在摄食添加不同脂肪源脂质的饵料饲养4周后,脂质添加组团头鲂体重增加快,与对照组比均有显差异;试验组鲢鱼油添加组和大豆油添加组的鱼体增重速度快,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13.9%、117.9%,饵料系数分别为2.43、2.24。鲱鱼油添加组及对照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98.1%、85.1%:饵料系数分别为2.84、2.95。鲢鱼油添加组鱼体脂质作用最好;大豆油添加组鱼体背部肌肉脂质积累较好;而鲱鱼油添加组有内脏脂质积累的表现。这说明,改变饵料的脂肪源及提高饵料中脂质含量可影响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组成,鲢鱼油是优良的团头鲂饵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20.
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纪东平  卞晓东  宋娜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14,38(9):1399-1409
为研究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生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482尾大泷六线鱼,对其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发现,大泷六线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有10个类群,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多毛类、虾类、海藻类、蟹类和口足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还摄食蟹类和多毛类,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冬季摄食多毛类的比例最高;体长80 mm的大泷六线鱼喜食虾类和端足类,体长80~119 mm个体喜食多毛类、口虾蛄幼体和虾类等,而体长119 mm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蟹类。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80 mm个体摄食强度最高,随体长增加摄食强度逐渐下降,体长180 mm以上的个体又随体长、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通过DNA条形码对大泷六线鱼的6个饵料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其中,4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种,1个样品鉴定到属,1个样品鉴定到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