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的特点,全面阐述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快对贵州现有茶树资源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掘,建立了贵州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对建立该数据库的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并说明建立的重要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贵州黔南属于茶树原产地范围,同时也是贵州山茶科植物分布区系的中心地带,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优化栽培,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介绍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情况、黔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特点、黔南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情况、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经验及其茶树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高氨基酸和高茶氨酸茶树资源,探明贵州茶树资源氨基酸和茶氨酸特性,本研究分别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5份贵州地方茶树资源春季一芽二叶生化样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15份茶树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在0.95%~7.96%,平均值为3.40%;茶氨酸含量在0~3.80%,平均值为1.58%;茶氨酸占比在0~67.66%,且集中分布于40%~<60%。在这115份茶树资源中,发现特异高氨基酸(氨基酸总量≥5%)茶树资源11份、特异高茶氨酸(茶氨酸含量≥3%)茶树资源3份。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贵定、黎平和石阡的茶树资源表现出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而三都和普安的茶树资源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地方。来自三都的突肋茶(Camellia costata)资源表现出更原始的生化性状,均未检测出茶氨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5份茶树资源可分为5类,其中,石苔14号以远高于其他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单独分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构建贵州地方茶树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库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核心种质的概念、原理和研究内容要求,提出构建贵州地方茶树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构想,为贵州创新育种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4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68个EST-SSR标记探究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44份茶树种质资源按海拔范围及种都可以分为3类,Gro1代表海拔1 500 m以上的大厂茶群体,Gro2代表海拔范围1 000~1 300 m的茶群体,Gro3代表海拔不明显、种不明显的群体。144份茶树种质资源按种、地区、海拔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群体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079 7、0.067 7、0.047 0,基因流(Nm)分别为5.774 1、6.885 2、10.134 8,表明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部个体间,不同群体间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海拔差距越大,遗传距离越远,说明了海拔对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有重要的影响,为更进一步探明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的演化和分布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野生茶树资源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库,是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的基础,在江西系统开展野生茶树资源调查,明确茶树资源分布和特点,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赣北茶区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赣中和赣南茶区可追溯至明朝,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确定赣北婺源县、浮梁县、修水县共7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6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中井冈山市、遂川县共2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1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南上犹县、崇义县、定南县共5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均为野生茶树,赣北资源为灌木型,赣中和赣南资源为小乔木型。【结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范围广、历史久、类型多,绝大部分未得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江西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茶树育种方向与品种资源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国内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分析现阶段茶树育种方向,提出茶树资源保护措施,以为茶树育种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走访等方式对遵义市古茶树开展调查,分析了古茶树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遵义古茶树分布于习水县、凤冈县等10个县(市、区),资源储量为1 881株,其中单株古茶树1 844株,还有1个37株组成的古茶树群。共计3个种和变种,其中疏齿秃房茶(疏齿茶)Camellia gymnogyna var.remotiserrata数量最多,为1 613株。古茶树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茶树有1 873株、占99.575%,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古茶树有7株,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茶树仅有1株。古茶树树高主要为>5.0~≤10.0 m,株数占比为76.87%;树冠直径大部分为>3.0~≤7.0 m,占比达83.42%;地围在1.0 m及以下的最多,占比达91.65%。由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保护措施不当、过度采茶等,导致部分古茶树树势衰弱、生境破坏。单一的古茶树资源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管护和开发利用。该调查初步摸清了遵义地区古茶树资源状况,讨论了古茶树资源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挥省校合作优势 建设西部茶叶大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贵州省茶叶生产资源优势和浙江大学茶学技术与人才优势出发.对贵州建设茶叶大省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就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名特优茶树新品种、引进推广高效安全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增值加工综合技术开发,以及建设1个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打造1个西部茶叶强县等方面带动西部茶叶大省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31-11233
论述了3个贵州茶业产业贸易发展战略:发挥贵州自然资源优势,建设规模的优质茶园基地;强化初级产品贸易战略,使之成为贵州荼业发展的引擎;打造自然资源和资本技术优势结合的“茅台式”精品战略,并以精品为核心组建省级规模递增的茶业集团,配以巧妙的销售战略,才是贵州茶业贸易繁荣兴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构建贵州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启动茶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从茶树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治理与病毒资源调查与利用、制茶工艺及机具和茶史与茶文化等方面对贵州茶叶产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贵州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及地方品种变异类型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茶树资源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的重要材料年口依据.对贵州历史上所发现的野生茶亚属Thea(L.)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驯化、栽培的地方群体品种的续存现状作了简要阐述,收集并保护野生茶树资源和地方品种的变异类型,是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贵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时琴  廖凤林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371-374,376
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国际性和拥有美学价值、保健实用价值、丰富文化内涵的茶文化资源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目前在贵州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很多方面都有待深入,如:基础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茶企业规模的弱小、机械化生产程度低、茶产业文化影响淡弱、品牌宣传力度不强、品种繁杂、缺乏支柱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人才匮乏等。该文针对这些开发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合理开发贵州茶文化旅游资源,以实现贵州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茶产业市场开发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贵州茶园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开发的问题越显突出。本文在分析贵州茶叶发展优势与市场潜力、市场开发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现有市场,发展以高品质绿茶为主的多种类茶产品生产,加快新市场开拓;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加快贵州名优绿茶的规模化生产进程,充分发挥贵州茶园基地的规模化效应;以打造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目的,充分挖掘贵州茶叶的生态优势、品质优势和茶文化优势的市场发展思路。同时明确了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发展重点,认为持续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稳步现有市场开发,实施企业人才工程建设,整合资源,促进贵州茶叶龙头企业的尽快形成,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完成贵州茶文化的特色内涵研究,实施贵州茶叶出口战略,开拓新产品新市场,筹建贵州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当前推进茶叶市场开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