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正> 禾本科牧草,是我省天然草地的基本饲草生产植物之一。它由分蘖、生长发育、生产特性等不同的类群所组成,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利用方式。打草和放牧,是利用草地的基本方式。不同的利用方式,对草地发生的影响、对草地生产特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草地的培育技术、牧草种群的选择也不完全尽然。本文,试想通过禾本科牧草的主要分蘖类型,叶着生的部位及生产特  相似文献   

2.
威宁县适生优良牧草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威宁县人工草地建植及种草治理石漠化对优良牧草的要求,对收集和引进的20份草种的物候期、分蘖(分枝)能力、鲜草产量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测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草种中,适应威宁县种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有前进、普瑞纳、凤凰多年生黑麦草及鸭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有泰得、杰威、百盛多花黑麦草;豆科牧草有维多利亚紫花苜蓿、佛...  相似文献   

3.
选择不同种类的禾本科(Gramineae)牧草,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原名沽源牧场)"948"项目牧草种子田内,连续两年(2002-2003)施肥、疏枝、喷施叶面肥及抗倒伏剂,研究施肥对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形成及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刈割频率、施肥量和混播比例下,对混播草地牛鞭草和白三叶不同种群产量、地下生物量及分蘖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频率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刈割时间,尤其是秋季最佳刈割时间对维持草地牧草比例平衡是相当重要的。同时,牧草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产量相关,刈割不利于禾本科牧草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施肥量和播种比例的互作效应对总产量的影响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
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和对应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主要禾本科牧草返青到籽实成熟需140~150 d,≥0 ℃积温1 000~1 200 ℃,降水量400~450 mm,日照时间1 000~1 100 h;牧草在返青后64 d开始,由缓慢生长转为迅速生长阶段,在返青后的第88天,生长速度最快。返青后112 d开始,其生长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气温对牧草产量形成在返青到抽穗期、枯黄期为正效应,其中,拔节到抽穗期、籽实成熟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形成除籽实成熟期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均为正效应,在禾本科牧草分蘖拔节期牧草产量形成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日照时间对牧草产量形成影响在返青到分蘖期、籽实成熟期到黄枯期为正效应,拔节到开花期为负效应;抽穗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日照时间变化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黔中地区混播草地牧草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量对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促进禾本科牧草叶的生长(P<0.05),增施钾肥对禾草的生长有利;磷能促进豆科牧草根的生长(P<0.05)且豆科牧草株高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高氮抑制豆科牧草的生长;最高产量的施肥方式:N:P_2O_5:K_2O为20:30:20,比对照处理的草地产量增加63.92%。  相似文献   

8.
不同措施改良盐碱化羊草草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三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态环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9.8%~39.9%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5.3%~21.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13.4%~26.7%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17.7%~27.3%、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0.1%~12.1%,可食牧草产量由第1年减少28.5%转为增加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刈割频率、施肥量和混播比例下,对混播草地牛鞭草和白三叶不同种群产量、地下生物量及分蘖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频率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刈割时间,尤其是秋季最佳刈割时间对维持草地牧草比例平衡是相当重要的.同时,牧草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产量相关,刈割不利于禾本科牧草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施肥量和播种比例的互作效应对总产量的影响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9.8%~39.9%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5.3%~21.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13.4%~26.7%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17.7%~27.3%、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0.1%~12.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退化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施肥改良效果最佳,增加优良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例,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草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57%~1.87%,可食牧草增产1倍;围栏封育草地效果次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长26.81%~39.85%和20.74%~37.85%,莎草科牧草比例下降11.85%~19.23%,可食牧草增产1倍;划破草皮改良效果极差,禾本科、豆科牧草比例分别增长18.17%~23.86%、19.85%~48.10%,莎草科牧草比例下降4.70%~8.92%,可食牧草增产34.3%~89.7%.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蘖是禾本科牧草生长发育过程中在茎秆基部节上产生的独立于主干的一种特殊分枝特性,为禾本科牧草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牧草的产草量和种子产量。分蘖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受自然条件、内源激素、遗传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文章综述了禾本科牧草分蘖的形成,光照、温度、种植密度等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及遗传因素对分蘖的影响及调控机理,为禾本科牧草的分蘖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高产栽培技术及优质牧草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牧草种植方面,大部分地区都是单纯种植禾本科牧草或豆科牧草,这样就不能充分地利用草地和空间,也不能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如果将这两种牧草混播,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点,相互促进,不仅能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还能改善牧草的营养,提高牧草的适口性,利于调制和青贮。  相似文献   

14.
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施肥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红池坝3个地点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施氮、磷肥量的关系,提出施肥效应函数后,运用每一地点的土壤自然肥力状况与该效应函数建立土壤肥力与施肥量相关的草地施肥模型方程,然后通过该方程再与肥料和牧草价格建立关系函数,由此求出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经济合理的施肥量,从而建立该地区草地的施肥优化模式。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牧草对施肥的反应情况是不一致的,而且牧草对氮、磷肥的吸收与彼此的施肥量及有效性有关。同时一般磷肥对混播草地中红三叶的增产作用较为明显,而施氮肥对混播鸭茅的促进影响较大。最佳施氮肥量为0.03~0.16t/hm2,最佳施磷量为0.16~0.49t/hm2。对于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草地,以少施或不施氮肥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饱和D-最优设计在草地施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草地施肥与牧草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施肥试难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量对牧草产量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了干草原类草地最佳施肥量为315-525kg/hm^2,最佳施肥时期为6月30日至8月1日。  相似文献   

16.
该项研究通过草地施氮肥技术,对祁连山区大通河上游高寒草甸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培育研究,通过一年的试验研究认为:施氮可大幅度提高退化草地禾本科牧草的盖度和高度,对优良牧草和可食杂类草的生物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施肥在当年对退化草地群落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在百脉灵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上研究了 N、P、K 不同施肥量对混播草地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伊犁新垦区土壤肥力条件下,春季在混播草地上一次性施入尿素26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不仅能促进混播草地牧草生长,提高了豆科牧草比例,改善牧草品质,还显著增加了混播草地的干、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干草3042.7 kg/hm2,且增加净收入达1282.7元/hm2,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 T2处理下混播草地产量达到最大值,但当施肥量持续增加至 T3处理时产草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景林  胡文良 《草业科学》1999,16(3):4-7,12
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良方法都能改善草地生境,增中土壤速效养分。以施肥效果最佳,增加了牧草在草群中比重。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草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75%-1.87%; 柯食牧草增加1倍;围栏封育草地效果次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26.81-39.85%和20.74-37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近年来英国每年播种禾本科与白三叶草混合草地,使用900—1000吨白三叶草种子,花费三百万英磅左右的成本。然而,由于白三叶草对牧场草地牧草产量的贡献很少,投资效益很差。许多因素(气候、土壤、草地、牲畜、经营管理)单独或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白三叶草表现不稳定。施用氮肥,由于它加强了禾本科牧草对三叶草的竞争,主要影响混播草地禾本科—三叶草之间的关系。一批叶片大小不同的白三叶草品种在施氮的草地上,同禾  相似文献   

20.
栽培牧草的施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牧草粮食。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肥料,不仅能满足牧草生长的需要,而且还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1合理施肥的原则1.1根据牧草种类和需肥量施肥牧草的种类不同,所需要的肥料种类、数量也不同。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大,反应敏感。因此,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豆科牧草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应以磷、钾肥为主和少量的氮肥,尤其是在幼苗根瘤尚未形成时,施用少量的氮肥,可促进幼苗的生长。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混播的草地,首先要增施磷肥,促进豆科牧草根瘤的形成,以磷固氮,促进禾本科牧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