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筛选降解棉秆的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以降解棉秆中的纤维素.[方法]采用PCS培养基,从牛粪、土壤、羊的瘤胃液和发酵粪中筛选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通过连续继代培养,获得相对稳定的复合菌系,再获得粗酶液,测定三种酶活(CMC、FPA、纤维二糖酶)和酶解效果.[结果]牛粪的降解纤维素复合系,酶活分别为CMC 11.95 U/mL、FPA 8.29 U/mL、纤维二糖酶11.03 U/mL,产酶动态变化在4~5d酶活性比较高,确定发酵周期为5d,pH值先上升后下降,在发酵的4~5d,pH值相对较高,以后开始下降,维持稳定,呈现弱碱性.[结论]来自牛粪的纤维素降解菌降解能力最强,降解棉花秸秆效果较好,棉秆失重率为18;,糖化率为19.39;.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降解菌系的筛选及降解稻草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分离的11株纤维素降解菌为材料,采用滤纸崩解法和透明圈法,初步筛选出4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将这4株单菌进行两两组合.研究混合菌系在9d内的CMC酶活和FPA酶活与单菌发酵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CMC酶活和FPA酶活均优于单一菌株;同时筛选出一组具有高降解能力的混合菌体系;并对该混合菌系降解稻草的最...  相似文献   

3.
从枯树叶及其覆盖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并进行16S rRNA鉴定,优化其发酵条件。采用CMC-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分解纤维素的菌株,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用16S rRNA序列分析其系统分类地位。单因素试验确定氮源、碳源、pH值和温度对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滤纸酶(FPA)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SKX-1,鉴定SKX-1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最优发酵条件为以蛋白胨为氮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温度37℃,pH值为7,发酵培养后,CMC酶活力达到173.3 U/mL,FPA酶活力达到210.5 U/mL。该试验为菌株Bacillus cereus SKX-1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稻草降解及产油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筛选出了六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菌株f8在稻草固态发酵培养基中产CMC酶活和FPA酶活最大分别为260.32 U和18.90 U,经初步鉴定为康宁木霉。菌株f3既能降解纤维素,又能产油脂,且在PDA液体培养基上油脂产率达到25%。经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  相似文献   

5.
腐熟堆肥中维素降解菌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促进堆肥过程中秸秆等纤维素物质快速腐解,在以牛粪和秸秆为材料的腐熟堆肥中分离菌株,以刚果红培养基和滤纸条降解试验初筛菌株,筛选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滤纸条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作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得到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滤纸(FPA)酶活均较高2株菌(1号和7号),并将其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产酶培养基中作产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H 6.5,培养时间48 h条件下,1号和7号菌株CMC酶活分别为26.82和31.28 U·m L-1,FPA酶活分别为20.32和20.82 U·m L-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及26S rDNA的D1/D2区域测序鉴定,确定1号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7号菌属于隐球酵母菌(Cryptococcus flavescens)。  相似文献   

6.
孙浩  缪福俊  李彪 《吉林农业》2011,(5):127+133-127,133
研究从芭蕉花中分离到能提高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营养的两株酵母菌(SWFU 1003,SWFU 1021),并分别对它们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WFU 1003的FPA和CMC酶活分别达到2.37U和16.77U;SWFU 1021的FPA和CMC酶活分别达到2.86U和15.62U。结论:获得的两株酵母均有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纤维素降解真菌,研究其粗酶活性.[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以透明圈试验和滤纸降解试验验证其降解能力,通过菌落菌丝形态及rDNA-ITS序列测序鉴定菌株种属,通过改变培养时间、氮源、装液量、起始pH及培养温度5个因素探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最适产酶条件.[结果]得到3株纤维素降解真菌QS2、QS6和QW9,经鉴定确定QS2和QS6属青霉属(Penicillium),QW9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QS6菌株的FPA酶活和CMC酶活在3个菌株中均表现活力最高,且最适产酶条件为32℃时氮源为磷酸铵、起始pH 6.0、装液量100 ml,培养时间14 d.[结论]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粗酶活性的研究为纤维素酶的发酵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及筛选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3,(4):88-91
从常年堆放秸秆垛下面的土壤及腐烂的秸秆中筛选出6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这6株菌进行滤纸(FPA)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酶活的测定。其中X-3、X-4、X-5菌的酶活最佳,X-3的FPA和CMC酶活分别为2.69 U/mL、33.28%;X-4的FPA和CMC酶活分别为24.70U/mL、60.55U/mL;X-5的FPA和CMC-Na酶活分别为9.06U/mL、44.91U/mL,该3株菌株在7 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高达39.35%、44.38%和52.40%,根据X-3、X-4、X-5的菌落及个体形态特征,初步判定X-3、X-5为唐氏木霉。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玉米秸秆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来源的土样中分离出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5株霉菌及5株放线菌,测定了这10株菌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CMC酶及木聚糖酶的动态酶活。结果表明,霉菌菌株F6在整个培养过程中CMC酶及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4.57和25.69 U/g,其次为放线菌A4,CMC酶及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8.62、27.07U/g。采用F6,A4处理玉米秸秆15 d,降解率分别达44.80%和41.12%。进一步研究表明,接种不同菌株后的玉米秸秆降解率与降解过程中菌株产CMC酶及木聚糖酶最大酶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5株土著真菌的纤维素降解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江苏句容市瓦屋山竹林土壤的5株真菌纤维素降解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在CMC平板上均能较好地生长,而在CMC液体培养时仅TZ-4和TZ-15菌体干重较高;秸秆固态发酵后,TZ-4木聚糖酶活最高达355 U/g,TZ-15滤纸酶活最高达2.28 U/g,与里氏木霉相近,TZ-4和TZ-15的纤维素类物质分解能力较强,可作为功能性菌株应用于发酵床。  相似文献   

11.
真菌-真菌或细菌-细菌复合系可提高纤维素的降解,但人们对真菌与细菌组成复合系的降解情况知之甚少.本文以真菌(LF1,LF3)和细菌(DS6,DS9)各2株组合形成11个复合系,通过比较单一菌种及各复合系在常温20℃下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滤纸糖酶(FPA)酶活来分析分解特征,进而确定高效降解复合系.结果表明,CMC酶活和FPA酶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单一菌种中LF3最大CMC酶活(Mc)和最大FPA酶活(Mf)为最高,分别为1.99 U和1.18 U;除LF3与细菌组成的复合系之外,其余复合系的最大酶活均明显高于其所含菌种单一培养时的,复合系L13(含LF1和LF3)的CMC和FPA酶活均于168h达到最大,且在所有复合系中其Mc和Mf最高,分别达到了3.95 U和2.23 U;复合系D6L13(含DS6、LF1和LF3)的Mc和Mf仅次干L13,分别达到了3.54 U和1.82U,出现时间分别为168h和144h.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处理牛粪等高纤维废弃物,从牛粪发酵基质中分离分解纤维素优良的菌株,同时对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和发酵剂配方中氮源(棉粕、豆粕和尿素)的优化。结果表明,从牛粪堆腐发酵基质中分离出22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依据综合性状从中优选出优良菌株Z5和Z8,初步鉴定其均为曲霉属真菌;在3个发酵剂配方中发酵培养72~96 h时,Z5在以棉粕为氮源的配方中有效菌数含量最高,而Z8在3个配方中的有效菌数差别不大,两菌株在3个配方中的有效菌数量均达到1014数量级;在以棉粕为氮源的配方中,菌株Z5和Z8均可获得最高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其中Z5发酵培养72 h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最高,达4463.57μg/(g.min),Z8在发酵培养96 h时CMC酶活最高,达到3265.67μg/(g.min)。综合菌株生长状况得出,菌株Z5和Z8均可作为降解畜禽粪便发酵剂的优良生产菌株,棉粕是较为理想的固体发酵氮源。  相似文献   

13.
棉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构建及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棉秸秆降解菌系及其固体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根据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和滤纸酶活(FPA)筛选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与调节发酵品质的菌株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发酵天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棉秸秆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得到24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一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例最大值 6.20,FPA酶活力9.699 U/h,CMC酶活力10.435 U/h,通过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构建复合菌系按1∶1∶2∶1进行发酵,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程回归显著(P<0.000 1),接种量15.0%,发酵时间35.0 d,水分80.0%时,纤维素降解率达35.91%,接种量对纤维素降解率影响最大。【结论】构建了棉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确定了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棉秸秆饲料化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产酶活性研究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环境中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其产酶能力,从农村堆肥粪堆的底部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了1株纤维素降解菌NY06,进行了透明圈、滤纸崩解、CMC酶和FPA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相比,菌株NY06处理的透明圈出现较早,透明圈更大,滤纸崩解效果更好;菌株NY06的CMC酶和FPA酶活的最大OD值分别为0.158和0.108,均大于对照菌株;经初步鉴定,菌株NY06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棉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从棉田土壤中筛选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CMC酶活、FPA和实际降解效率的测定,筛选出5株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分别编号为T4、T3、T2、M4、M3。结果表明,通过对培养和培养温度的优化,发现在培养时间为72 h、培养温度为30℃时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最佳。在第5 d、10 d、15 d、20 d测定菌株对棉花秸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均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在培养20 d时,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分别为T4 18.62%、14.2%;T3 18.27%、12.97%;T2 17.53%、13.54%;M4 19.69%、13.56%;M3 19.21%、14.2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松针纤维素降解菌系,通过刚果红纤维素平板鉴别初筛菌株,以CMC、滤纸和微晶纤维素3种酶活性高低进行复筛,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松针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将复筛获得的菌株进行组合培养,并与其单独培养时酶活大小进行比较,得到1个酶活最佳组合,其CMC、滤纸和微晶纤维素3种酶活力分别为83.39、35.84和122.54 IU,均比单菌株各酶活力高。对该组合产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在以硝酸钠为氮源,6.0为起始p H时,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时产酶最佳,CMC、滤纸和微晶纤维素3种酶活力分别达到98.03、50.84和140.06 IU。  相似文献   

17.
采用CMC-Na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猪发酵床陈化垫料中分离到1株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M6。该菌株测序后的ITS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草酸青霉。优化固态发酵产酶工艺,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以麸皮+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豆粕为氮源,初始pH值为6.0,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96h,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最高可达1 446U·g~(-1),是优化前的2.31倍。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接种M6组和EM菌剂组均在第3d进入高温期(50℃),且高温分别维持了10d和6d;菌株M6组、EM组、对照组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41.1%、38.8%、14.8%。因此,菌株M6组高温维持时间长、纤维素降解率高,在发酵床陈化垫料堆肥腐熟发酵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复合纤维素降解菌对城市落叶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了纤维素降解菌处理落叶的方法,以解决目前城市落叶难于处理的问题。[方法]以落叶为发酵过程中唯一的碳源,研究不同起始pH值对降解过程中的pH值和酶活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起始pH值;比较不同培养方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测定发酵过程中产酶、产还原糖的变化;通过干物质的变化及其分解率来确定降解效果。[结果]试验得出,发酵的最佳起始pH值为6.0。静瓶培养比摇瓶培养降解效果更明显。在发酵第5天出现最高CMC酶活,达到9.012 U;第7天滤纸酶活最高,达到14.806 U。发酵结束后,干物质的分解率最高可达到43.42%。复合菌系对发酵液的pH值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结论]纤维素降解落叶的方法不仅能够产还原糖还能够有效减少干物质量,对实际应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和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环境初筛出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真菌16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酶活力稳定的真菌1株,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2 972.53 U/g、FPA酶活力为203.86 U/g。经紫外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更高的菌株z1,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3 554.88 U/g、FPA酶活力为506.76 U/g,FPA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48倍。多次传代培养表明该菌株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和诱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环境初筛出产纤维索酶活力较高的真菌16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酶活力稳定的真菌1株,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2 972.53 U/g、FPA酶活力为203.86 U/g.经紫外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更高的菌株z1,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3 554.88 U/g、FPA酶活力为506.76U/g,FPA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48倍.多次传代培养表明该菌株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