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惟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将完成第一承诺期。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行和一二期之间的无隙连接问题,成为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两大阵营围绕《京都议定书》的未来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中,相关分歧不但没有弥合,反而逐渐扩大。拒绝《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就等于扼杀了至今惟一有效的国际气候条约。现在距离第一承诺期截止日期,只剩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么短的时间要弥合这种扩大了的分歧,困难重重。而未来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路将走向何方?似乎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直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气候和能源项目官员昂莉女士,以亲身经历和自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为我们解读了《京都议定书》未来的命运。这也许只是一家之言,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灵魂深处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过紧张激烈的"加时赛"谈判,2012年多哈气候大会在当日深夜通过决议后落下帷幕。在发展中国家的力争之下,谈判取得一些成果。但如同以往历次气候大会一样,大会仍给未来留下不少问题,可谓"喜忧参半"。第二承诺期为8年大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最终就2013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了一致;第二承诺期时限的5年和8年之争,最终以8  相似文献   

3.
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即将结束之际,全球更加关注"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安排。2009年12月7日,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为期近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中国家适当缓解行动,以及减排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会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和举措备受关注。联合国专门负责气候变化谈判的最高官员德博埃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举措已位于世界前列。"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年~2005年,全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森林面积均是负增长,只有中国在过去15年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蓄积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4.
12月7日起,192年国家的领导人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业产业》2010,(10):44-45
“碳政治”,也称“气候政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政治模式,来源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鉴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各工业化国家碳排放标准2012年到期,各国期望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上签署第二期减排协议。由此,全球围绕碳排放展开了攸关国家发展的激烈博弈,这就是“碳政治”。  相似文献   

6.
生态视窗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我国采取7项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今天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的日子,在我国政府为此举行的庆祝活动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谈判代表团团长刘江说:"议定书的生效和有效实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关注林业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林业碳汇被逐步推到了一个重要位置,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通过在发展中国家(非附件Ⅰ国家)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 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获取碳信用以履行《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义务,正在受到发达国家(附件I国家)日益关注。实施这样的项目,是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我国欢迎发达国家来我国共同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什么是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森林清查的范围、技术和重要性都可能因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对话的结果而发生改变。首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有成员国都必须依照公约的规则来评估和报告其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发达国家每年报告一次,发展中国家定期提供报告。其次,《京都议定书》增加了一些监测和说明碳储量的新规则。因此,已经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必须依据公约在承诺期内每年提供详细而精确的补充评估报告。到2006年底,这些国家还必须实施清查制度以记录来源于森林的碳消除和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世界林业动态》2006,(6):F0002-F0002
2006年2月15日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一周年前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表示,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有能力、而且正在按部就班地实现公约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这就是低碳理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COP17)将在南菲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国将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此次大会将决定《京都协议书》第二承诺期是否延续,这将决定COP存亡及全球减排规则和新经济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至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会议共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转让、能力建设、《京都议定书》下的灵活机制、国家通讯、财务和行政问题以及执行公约的长期行动等。  相似文献   

13.
杨永杰 《中国林业》2011,(21):51-51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附件Ⅰ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履约机制。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至2011年7月18日,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登记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共有3051个,  相似文献   

14.
<正>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2005年2月16日,伴随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温室气体减排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林业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在京都议定书中具有特殊地位。但是由于林业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复杂、开发成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16日,随着《京都议定书》在全球正式生效,碳汇一词也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视野。所谓碳汇,通俗地说就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碳汇是森林与生俱来的众多功能之一。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启动,碳交易作为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一种企业减排的措施,渐渐开始浮出水面。《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或增汇项目获得减排指标,用于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额。这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一种低于其国内减排成本的减排途径,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森林除了以往的林产品、木材产品这些可见的实物外,它的不可见的“碳汇”功能也可以换钱。换句话说,不要你的产品,不要你的木材,只要你的树木能正常呼吸,就有人为此买单。听起来真有点天上掉馅饼的味道。当然,这个“馅饼”吃到嘴并不容易。现在距离《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年到2012年已经为时不远,国际社会留给我们开展项目的时间并不多,加上实施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规则和程序都比较复杂,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并不具备良好的实施能力,该项目的实施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毕竟,碳汇项目的启动,为我国林业投、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我国第二承诺期的碳汇交易打好了基础。积极参与碳汇的研究和探索,为林业拓展外部空间,是我国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据新闻机构报道,法国环境部长Sergn Lepltier表示,法国应向美国施压,以迫使美国签署《京都议定书》。他说:“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让美国就这个问题谈判。美国是唯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大国。”据Sergn Lepltier部长介绍,美国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将美国推上“政治法庭”。今后,美国社会对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必要性将有更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叶浪 《国土绿化》2008,(4):24-25
一、关于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1%。  相似文献   

18.
国际碳汇贸易机制与云南的造林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冰  董棣  秦钢 《云南林业》2005,26(1):9-10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机制。其主要内容,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通过项目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充抵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量。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9日,欧盟发表了旨在制定新的防止地球气候变暖国际框架的欧盟战略,把目光盯在了防止地球气候变暖对策的《京都议定书》2008~2012年第一承诺期失效以后的2013年。  相似文献   

20.
《国土绿化》2010,(12):1-1
<正>一年前的此时,全世界的焦点对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在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齐聚一堂,共商《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会议并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