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 打造西部最佳宜居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由以林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与城市社会、经济融为一体的复杂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城市生态和谐的根本所在。城市森林建设是建设和谐宜居环境城市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是最具生命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不可替代的最大生态效益,建设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状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建设在城市中的最高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森林城市建设和洛阳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森林城市建设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分析河南省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确立了以“花海森林城,宜居新西平”为主的建设理念和“一心、一核;一轴、两带;三区、多点”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从森林生态网络、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支撑保障4方面,阐述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内容,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逐步提高森林质量,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形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广州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州城市林业积极发展转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城市森林。提高生态建设水平的主要措施:对加强现有城市森林、绿地的保护,建立完善城市森林建设投入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承载着的"乡愁"的古村落、风水林等乡村生态景观正在消失。建设"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保护和优化乡愁森林生态景观,是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探讨了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设计要点,并以婺源县国家森林城市规划设计为例,分别从保持传统风貌、优化生态空间、提升景观要素、近自然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传播生态文化、保护生态资产7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实践,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森林健康包括生态健康、经济健康与文化健康,本质是要体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价值与市场意义,同时也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价值取向。结合以往的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实践,分别从生态健康、经济健康与文化健康角度提出了森林改造、林分质量提质、高效立体林业经营、生态采伐和森林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的城市森林健康经营措施,旨在为城市森林健康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的永城,森林城市将把城市置于绿色氧吧之中,这对于永城市的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法,对永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的优势(S)、劣势(W)、机遇(O)与挑战(T)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发挥永城市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准确定位,制定适当措施,促进区域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8.
通过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支撑北京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与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分析了森林对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根据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理念,提出了北京市平原与城市森林可持续造林和经营的5个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并给出建设效果的评价条件,以期能为北京市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北京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森林城市对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评价是对其建设水平的衡量与反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评价的基本前提。以浙江省为例,总结相关评价基础上,根据相关原则构建由森林状态、森林效益和森林发展三大系统、具体由26个指标组成的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建立指标值计算模型,最后对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对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拓宽对森林城市研究方向,为森林城市建设、城市森林生态效益更好发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设森林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对周边地区起着辐射和带动作用。城市在人类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自身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的主体,其平衡生态、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其他方面所不能替代的。建设森林城市就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生态城市和城市森林的概念,具体分析城市森林的综合效益,旨在说明城市森林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最后从社会角度呼吁对城市森林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城市建设由生态城市向森林城市的发展进程出发,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森林的提出、兴起与发展,讨论了城市森林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下的城市森林定义。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河北承德县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意义和核心建设以及配套生态系统建设内容,对如何在规划中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保证工程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及建成后对整体生态体系的影响。县级森林城市要着重于县镇绿地建设、乡村绿化、自然保护地建设、森林服务设施和自然教育宣传等一系列更贴近群众需求的领域,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森林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森氛围,把森林城市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推动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地处城市周边的城郊森林,受到频繁的干扰和破坏,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威胁到城市生态安全。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一次实践。文章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阐述了龙岗区城郊森林保护利用的实践,并对今后的城郊森林的建设、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构思,以期对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的树木和绿地被称为“城市之肺”。营造城市森林.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加强城市森林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能够凝聚人气、吸引人才.促进经济、科技、教育、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向森林化方向发展.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是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引出城市森林体系构建所遵从的基本原则,解析城市森林建设发展对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建设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是综合解决各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北林业》2007,(3):4-5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简称“创森”)是国家林业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举措。国家林业局为此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在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森林建设和考核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森林建设方面,覆盖率是城市森林建设的硬指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城市森林覆盖率在北方城市要达到25%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业产业》2005,(9):57-57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做好城市森林建设评价,特制定本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营造城市森林,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有利于树立良好对外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向森林化方向发展,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是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景德镇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指出了景德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立足于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世界瓷都、千年古镇、生态之城”为城市发展形象目标,采取“绿楔聚心、交通导向、组团生长”的理念,以中心城区森林绿地建设为核心,构建中心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网络格局和城乡一体化“一核一星、三区多点、蓝脉绿网”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彰显“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古镇、生态家园”森林城市特色,达到“四面环青屏、处处邻绿景、四水绕城郭、绿网织全城、文化彰底蕴”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