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将一代杂交种生产安排在温度、湿度较适宜的月份进行,有利于提高蚕种的产量与质量。在高温季节如5月中旬至8月中旬这个时期出库原种饲养,因叶质差、温度高、湿度大等因素不利于养蚕制种,生产上如果采取常规的技术措施,蚕种产量与质量将难以保证;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普通种场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技术对策,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虽然在高温季节产量相对低一些,但单张原种产种达58.4张,公斤茧制种量达3.45张。  相似文献   

2.
张原种收茧量是衡量原蚕饲养成功率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则是制种成绩的主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即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2010年很多蚕种场蚕种繁育系数比较低,质量差,张原种制种量在40张以下,公斤茧制种量3.0张以下,蚕种不受精卵及生种多。横县...  相似文献   

3.
李树林 《四川蚕业》2010,38(3):50-51
"原种及种茧"是影响蚕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要降低这项费用在单位成本中的含量,有三个途径:一是减少单张普种所耗原种价值;二是单张普种所耗种茧价值;三是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废品率。提高蚕种质量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提高桑蚕单张原种制种量,对降低普通种生产的成本,提高蚕种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我区蚕种场生产普通种逐年增加,但平均单张原种制种量较低,与先进蚕业省区的江、浙、川对比相差较大.据有关资料报道,浙江省每年生产400多万张普通种,只需6万张原种,平均单张原种制种量接近70张,如按每张原种40元算、则生产一张普通种需原种费成本O.57元.我区1991年24个蚕种场共生产普通种730316张,用去原种34916张,平均单张原种制种量只有21张,则生产一张普通种需原种费成本1.90元,比浙江省高2.3倍.又如1991年春期,浙江省德庆县庆丰蚕种场生产普通种12.7万张,只需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2~2006年5年间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普通种场蚕种生产成绩分析,看出:原种出库时间上半年随月份往后推移,单张原种产量、公斤茧制种量呈下降趋势,一代杂交种病毒超标淘汰率呈上升趋势;下半年随月份往后推移,单张原种产量、公斤茧制种量呈上升趋势,一代杂交种病毒超标淘汰率呈下降趋势。原种出库时间上半年最好控制在3~4月份,下半年最好控制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正>家蚕原种出库前都需经过冷藏,蚕种冷藏单位既承担蚕种净种的冷藏,又承担夏秋种处理前毛种的冷藏。原种冷藏库与杂交种冷藏库没有条件严格隔离,因此在毛种冷藏出入库及母蛾检疫等过程中,难免有鳞毛及用具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而有病菌飘落到原种卵面。为确保原种卵面的清洁无污染,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从2012年开始对原种进行卵面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春制春用种的目的我省春用二化性蚕种,过去均采取秋制春用,但秋期高温干旱,叶质不良,极易大量发生中肠型脓病,收成率很低,蚕种质量差;加以部分有冬种习惯的地区,受农药威胁很大,蚕种生产计划更无把握。如1962年秋期,均安蚕种站曾两次发出瀛文、华十原种900张,只收茧2434斤,制种2026张,平均单张原种产茧2.7斤,制种2.3张,杏坛蚕种站发出原种588张,制种2627张,平均单张原种制种4.5张。这样即使降低规格,制成蚕种也是次代虚弱,收成没有保证。春期饲养二化性原种,一股单张原种产茧22斤,制种37张,单位产量相差很大。因此,利用春季天气良好,可以人为控制蚕房温湿度,并且利用大树尾成熟桑叶,质量良好的叶质,春种品质必然比秋种为好,这样对于争取春蚕丰牧,才有了物质基础。我局于1962年春季着手进行试验,利用大晚场春制普通种500张,均安场原种200张作材料,在均安原种场进行冷床保护试验。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07,35(1):36-36
最近,四川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明确蚕种价格政策及2007年蚕格价格的通知》(川价发[2007]66号),对我省蚕种价格政策作适当改进和调整,一是建立蚕种价格联动形成机制。为了使蚕种价格既反映市场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决定从2007年建立蚕种价格与国际国内生丝价格、丝茧价格、种茧价格联动的价格形成机制。桑蚕一代杂交种出场价和销售价格根据上年生丝、丝茧、种茧价格波动及市场供求情况上下调整,实行一年一定。二是2007年度蚕种价格安排。2007年度桑蚕一代杂交种对农民的销售价格由每张25元调整为每张28元,包括运输、催青、技术服务等费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和价格监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现行家蚕品种秋制越年秋用原原种长期冷藏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蚕种冷藏参照复式冷藏法,并对相应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调查长期冷藏对蚕种孵化、龄期经过与健康性成绩以及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蚕种的耐冷藏能力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只要蚕种保护、冷藏技术方法得当,长期冷藏能够拓宽秋制越年种的冷藏期限,做到秋制秋繁继代,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节约成本、提质增效,绝大多数蚕种场均是采取在原蚕基地饲养原蚕、收购种茧回场制种的形式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原蚕区种茧生产,桑园这个基础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养蚕成绩,而且对后期的种茧质量、制种成绩、蚕种质量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合适的932品种雄蛾发蛾调节方式,更好地指导杂交原种芙蓉×932的生产。试验通过冷藏932种茧及冷藏成熟雄蛹两种方法进行发蛾调节,调查不同处理对调节效果及原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冷藏处理方法对发蛾调节均有效果,其中成熟雄蛹冷藏对时间的控制更精确;两种冷藏处理方式在48h内对所生产原种的有效卵圈、良卵量、不良卵率无显著影响。冷藏成熟雄蛹更利于准确调控出蛾时间;当冷藏时间控制在48 h内,种茧冷藏和种蛹冷藏对芙蓉×932蚕种的各项卵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蚕种冷库的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整个蚕种生产的最后一环了。它承担着杂交种、原种及以上各级蚕种的冷藏、浸酸和部分检验任务,丝茧育、种茧育的蚕种都从这里“出关”,衡量蚕种合格与否的“四个率”即良卵率、孵化率、微粒子病毒率、杂交彻底率,其中前两个“率”跟冷库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我区桑蚕原种繁育防微形势依然严峻的问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种繁育多年来在生产中采用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的防微措施,家蚕微粒子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这一技术措施的实行成本及效益有待调查分析.文章以广西桑蚕原种繁育生产实际为调查分析对象,对其生产中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这一技术措施进行成本核算,并通过开展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与桑叶全龄不消毒的原种繁育对比试验,调查分析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广西桑蚕原种繁育中,采用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单张蚕种支出成本约占总支出成本的11.2%,成本较高,但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家蚕微粒子病毒率,提高了合格蚕种数,稳定、增加了蚕种生产收入,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原种繁育系数各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昝明财 《四川蚕业》2009,37(3):14-16
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数列)间的相似程度来判别关联程度。运用关联分析这一原理,通过对四川省现行的8个原种蚕品种各数量性状对单张原种制种量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其影响程度及大小排序依次为:单张原种收茧量>克蚁收茧量>单张原种孵化量>健蛹率>公斤茧颗粒数>茧层率>全茧量>公斤茧制种量>茧层量。为原蚕生产提高单张原种制种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凉山州蚕种冷库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10月峻工,12月投入运营。截止2010年晚秋蚕种出库结束,2009、2010年共计冷藏一代杂交种125万盒,原种10523张,原原母种11186蛾,原原种14434蛾。经生产实践证明,各级蚕种外观品质、孵化率和饲育成绩优于技术质量标准,经营状况良好,成功地实现了优质安全运行二周年。冷库的建  相似文献   

16.
丁农  蒋敏求 《蚕桑通报》1991,22(3):25-27
从蚕种生产的发展趋势看,蚕种场特别是原蚕区迫切要求原种强健、好养、制种量高,杂交原种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特点,而受到蚕种场的欢迎。因此多元杂交种特别是四元杂交种的利用数量将不断扩大。但是对组成四元杂交种的每个亲本来说,四元杂交种属F_2代,因此各种经济性状的变异是否会明显大于其亲本,特别是蚕茧的匀正度能否齐一,对制丝原料茧来说尤其重要,为人们所普遍关心。徐卫华等(1990)就杂交原种茧  相似文献   

17.
蚕种繁育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蚕种生产单位经营效益及饲养农户的经济效益。影响繁育系数的因素,除了蚕品种固有性状和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是重要因子。前些年,我所在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在栽桑、养蚕、制种各技术环节未将原蚕户的利益与制种成绩紧密挂钩,存在重蚕轻桑、桑叶营养物质少、产茧量低、卵粒不充实;重养蚕轻种茧保护,在蔟中管理、采茧、运茧售茧、削茧、鉴蛹及制种等系列操作中方法不当、动作粗暴造成蚕蛹人为创伤致病;也有计划不周、全程监控不到位等人为因素,造成g蚁收茧量和制种量都达不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提高蚕种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利于降低蚕种生产成本和提升蚕种生产效率。针对目前蚕种生产过程手工切削种茧用工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设计了一款能够完成种茧切削任务的自动化设备。结合不同家蚕品种的茧形特征,将蚕茧切口过程分为粘黏分离、排列运输、夹持、切削等步骤,设计出能够实现对应功能的零部件并组装制作出实体样机。用样机对来自不同家蚕品种的不同茧形及大小的蚕茧进行切削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对蚕茧之间的粘黏分离成功率为40%左右,排列输送成功率在75%以上,夹持成功率60%左右,切削成功率约50%;完成单粒蚕茧切口任务平均耗时15 s左右。该设备经进一步优化各个部件结构以及更换零部件制作材料后,有望应用于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 原种框制改散卵是蚕种生产上一大改革。为了完善改变后的有关技术处理,我们在1992年秋天对散卵原种催青卵的运输、转青卵及浸酸蚕种的冷藏等问题进行了有关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区:(1)散卵原种催青卵运种时不同包装工具的比较。(2)散卵原种转青卵冷藏对孵化率和蚁蚕体质的影响。(3)浸酸蚕种不同冷藏期限的比较。2.处理方法:(1)运种时不同包装用具的比较:设铅皮箱、纸箱和框架三种装种容器。每个包装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目前原原种繁育基地存在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省的蚕种生产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逐年递增,目前全省各蚕种场的房屋、设备、桑田都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为了满足供应各级蚕种,普通种繁育采取了农村饲养原蚕的办法予以解决;原种繁育选择有条件的普通蚕种场部分改为原种生产;唯有原原种繁育仍由浒关、镇江两场内部挖潜超负荷生产,以完成母种和原原种的繁育任务,但遇到了如下三个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