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5%灭幼脲Ⅲ号防治沙棘虫害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孙吴县从俄罗斯引进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良种,由于沙棘是经济作物,且有古毒蛾、舞毒蛾、黄褐天幕毛虫、沙棘蚜虫、茶翅蝽、珠蝽等诸多害虫危害。1999扑引进高效、低毒、无污染的25%灭幼脲Ⅲ号对诸多沙棘虫害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毒蛾幼虫试验:对其它虫态的延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低于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幼虫期灭幼脲Ⅲ号最佳用药量(450g/hm2)的5组防治试验,得出灭幼脲防治对杨毒蛾其它虫态延续作用显著,防治用药150g/hm2以上,杨毒蛾一个世代内总杀虫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3.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毒昨幼虫试验:对其它虫态的延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低于杨毒蛾Stipnotia candida幼虫期灭幼脲Ⅲ号最佳用药量(450g/hm^2)的5组防治试验,得出灭幼脲防治对杨毒蛾其它虫态延续作用显著,防治用药150g/hm^2以上,杨毒蛾一个世代内总杀虫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4.
1987年,我们在1986年大面积防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人工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Ⅲ号防治侧柏毒蛾残效期观察,结果如下。试验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器械为上海前进微电机厂生产的3WCD—5型手持式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防治对象为侧柏毒蛾3~5龄幼虫。室内试验,分幼虫、  相似文献   

5.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K)〕是我省徐州地区侧柏林的重大食叶害虫。我们在1978~1979年通过室内和林间地面试验证明灭幼脲Ⅰ号对侧柏毒蛾具有较高的药效。1980年春结合飞机治虫,进行了飞机喷洒灭幼脲Ⅰ号防治侧柏毒蛾试验,飞机喷洒一架次,面积180亩,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药品来源和配制:灭幼脲Ⅰ号由江苏省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提供(1980年春合成)。用丙酮作溶剂。每100毫升丙酮中溶解灭幼脲Ⅰ号1克。加入2毫升0212乳化剂(南京钟山化工厂出品)。配制成乳剂备用。 2.喷洒浓度和用药量:运五型飞机装水量为1000公斤。用灭幼脲Ⅰ号280克(用丙酮28000毫升、0212乳化剂560毫升配制)。喷洒浓度为280PPM,喷洒面积为180  相似文献   

6.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7.
灭幼脲Ⅲ号防治蜀柏毒蛾试验刘良才,周波,唐献春(中江县林业局)前言应用灭幼脲Ⅲ号对蜀柏毒蛾的室内和林间试验,分析出灭幼脲对蜀柏毒蛾3龄幼虫致死中浓度为5.03±0.159ppm,10ppm~20ppm处理3~6龄幼虫取食量减少22.54%~38.47...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是无公害生物杀虫剂。笔者采用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对为害麻栎的舞毒蛾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与来福灵、敌敌畏和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灭幼脲3号和阿维菌素与其它三种化学农药具有同等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灭幼脲超低量防治柳毒蛾试验 ,得出灭幼脲防治柳毒蛾的防治效果可达 98% ,并有明显的延续效应。同时提出防治适期、最佳用药量的喷雾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松树和杨树林下土壤微生物对灭幼脲3号降解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国涵 《林业科学》1991,27(4):452-456
三北防护林地带,食叶性害虫经常暴发,使用灭幼脲3号(简称灭幼脲)杀虫剂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应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油松林和杨树(小美旱、黑杨)林下土壤微生物对灭幼脲的降解转化的研究。一、实验方法 (一)灭幼脲在不同树种林下土壤中消失动态 1987年6月2日于北京西郊人工杨树(小美旱、黑杨)林内,每亩喷25%灭幼脲胶悬剂40g杀灭杨毒蛾等,间隔不同时间分别多点采集土样,到8月1日止。1988年5月4日于陕西韩城雷寺庄林场,在喷杀松毛虫的10年  相似文献   

11.
<正>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k)]是我省徐州地区侧柏林的主要食叶害虫。我们在1978—1979年通过室内和林间地面试验证明灭幼脲I号(TH 6040)对侧柏毒蛾具有较高的药效。1980年春我们结合飞机治虫,进行了一架次飞机喷洒灭幼脲I号防治侧柏毒蛾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ya(Leech),又称柏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在贵州习水1年发生2代,以卵在侧柏叶上越冬,越冬卵于翌年3月开始孵化,成虫5、6月羽化。第2代成虫于8月中下旬出现并产卵越冬。在3龄幼虫前,用2.5%敌百虫粉剂或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与25%灭幼脲Ⅰ号3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核桃两种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两种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方法,并进行了仿生物制剂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与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对比实验。结果认为: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8%以上,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防治,见效较慢,但不污染环境,对天敌伤害小;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后的果品有农药残留物,且对天敌危害较大。建议在生产中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3 000倍液,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25%灭幼脲Ⅳ号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对桃小食心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分别采用灭幼脲Ⅲ号和灭幼脲Ⅳ号200倍液、300倍液、400倍液、500倍液、600倍液5个处理,喷清水对照;阿维菌素1 500倍液、2 000倍液、2 500倍液、3 000倍液、3 500倍液5个处理,喷清水对照。每个处理5株树,3次重复,根据性诱剂监测,在蛾峰第3 d(6月末至7月初)喷施。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500倍液、灭幼脲Ⅳ号500倍液、阿维菌素2 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致使大量卵不能孵化,林间防治虫果率均降至2.20%以下;考虑经济、效果等因素,林间使用阿维菌素2 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虫果率较对照平均下降79.16%。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86年使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后,认为该药对降低虫口密度、保护天敌、维持生态平衡和推迟害虫大发生周期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松毛虫、杨毒蛾、美国白蛾等都是我省的主要食叶害虫,每年发生500多万亩。多年来曾采用多种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不符合经济、有效、安全的原则。1985年,在过去应用灭幼脲Ⅲ号防治农林害虫的研究基础上,辽宁省林业厅将“应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森林主要害虫开发试验研究列为科研课题。委托辽宁省森防站和东北林业大学共同主持,1985—1986年在朝阳、阜新等9市20个县(区),进行了应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  相似文献   

17.
灭幼脲Ⅰ、Ⅲ号防治鞭角华扁叶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在仙居县萍溪林场采用灭幼脲Ⅰ号(每公顷用量150、205、300g)和灭幼脲Ⅲ号(每公顷用量225、300g)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144小时的校正死亡率为92.6%~99.3%。灭幼脲Ⅲ号每公顷用量300g对虫卵孵化抑制率59.4%~76.0%。  相似文献   

18.
灭幼脲防治榆蓝叶甲示范区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灭幼脲防治榆蓝叶甲越冬成虫能使产卵量明显减少。灭幼脲Ⅲ号亩施40毫升产卵量降低76.5%;灭幼脲Ⅰ号亩施15毫升降低52%;随药剂后效作用的发挥,可使总产卵量降低73—93%。用上述药。防治1龄幼虫,灭幼脲Ⅲ号死亡率为82%以上;灭幼脲Ⅰ号死亡率为82—87%。但对天敌昆虫,如异色瓢虫、中华草蛉、蠋敌、啮小蜂基本完全无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Ⅰ号对油松毛虫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对寄生天敌的影响。在林间用灭幼脲Ⅰ号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油(赤)松毛虫,并用灭幼脲Ⅰ号对鹌鹑作了毒性试验。结果证明:在林间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后,除对中华草蛉幼虫有影响外,对其他寄生性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黑足凹眼姬蜂无不良影响。对异色瓢虫、蠋蝽等捕食性昆虫亦无不良影响。对白僵菌、粉拟青霉菌在常规使用浓度下无抑菌作用。对鹌鹑也是安全的。因此,灭幼脲Ⅰ号在松毛虫的综合治理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采用1 500~2 000倍液灭幼脲Ⅲ号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地面杀虫效果可达90%,对松毛虫的幼虫、蛹、成虫、卵有连续的灭杀作用,成效显著,而且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易形成胶膜而不易被水冲刷,残效期较长,成本低,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