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生长与食欲: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的重要性状。由于日增重遗传力高,且容易度量,因此个体选择的效果较好。同时由于日增重与耗料比之间有较高的负遗传相关,选择日增重可使两者都受益。一些研究表明,猪的食欲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有一定影响。食欲的下降可能会限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长期选择进展,低食欲还会使哺乳母猪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影响泌乳。因此在猪的育种实践中,食欲也是一个应该予以考虑的性状。  相似文献   

2.
半番鸭亲本选育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檀俊秩 《中国家禽》2002,24(18):6-8
半番鸭生产是福建省养鸭业的优势项目,年生产半番鸭苗1亿只,除台湾和西藏两省外,其鸭苗和嘌蛋遍及大江南北,誉称半番鸭故乡.福建省半番鸭生产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就有记载.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从亲本选育、人工授精、孵化和嘌蛋等一整套经验,为半番鸭生产从传统的二元杂交模式向三元杂交过渡,羽色从黑褐色选育成白羽色创造了条件,为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优质半番鸭产品.  相似文献   

3.
4.
OPN基因多态性对长白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长白猪OPN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与产仔数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OPN基因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1851,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8149;不同基因型经产母猪和所有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仔活数呈AA>AB>BB趋势,且AA型显著高于AB和BB型。  相似文献   

5.
(一)丹系种猪的生理学特点1.体型优美、结构良好,很符合肉用型猪的要求。丹系长白、大白、杜洛克三个品种猪的体型特点是体躯丰满,前后躯的两腿间距阔,背宽,胸深,背最长肌和后腿肌肉发达,头小,骨骼中等粗细,四肢健壮,皮薄毛稀。长白及大白的身高中等,体较长,特别是长白猪已改过去头长耳大,前胸窄浅、四肢过于纤细的弱点。丹系杜洛克猪的  相似文献   

6.
赵要风等对FSHβ亚基基因结构逆转座子插入突变对猪产仔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BB个体(0.2kb)比突变型纯合型AA个体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高出2.53头和2.12头,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性度分别为0.46和0.35;  相似文献   

7.
黑毛福建兔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毛福建兔是福建省古老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闽中山区。它体型小、生长慢、杂色毛。近几年,某些兔场过度追求肉兔产量,盲目开展经济杂交,忽视了对地方品种的保护,致使某些地方黑毛福建兔出现品种混杂、种质退化、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不稳定、体型逐渐变小、种群越来越小的现象。若不采取保种选育措施,古老的地方品种将有灭绝的可能。黑毛福建兔具有繁殖性能良好、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等优点,是优良的遗传育种基因库。为了拯救、保护、利用地方品种资源,2001年我们对黑毛福建兔进行3个世代连续选育,并于2003年12月19日通过专家验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的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很低 ,通过直接选择进展不大。长期以来 ,猪的繁殖性状遗传改良仅限于杂交。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 ,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单基因或QTL的鉴别 ,使得MAS成为了可能。本文将从杂交利用、选择试验以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作一综述。杂交利用杂种优势 (heterosis)是美国玉米遗传学家G H Shull在 1 91 4年提出的 ,主要是指杂种在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适应力和抗病力等方面超过亲本均值的现象。养猪生产者长期以来认为杂交是提高繁殖性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这种提高 ,也称为杂种…  相似文献   

9.
苏钟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云山  任守文 《养猪》2003,(6):19-21
苏钟猪是以太湖猪和外来良种为亲本,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及先进的育种手段,历时10余年精心培育的优质高产瘦肉猪母系品种,2001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该猪全身被毛白色,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4.25~14.35头,乳头数7~8对,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5~177天,胴体瘦肉率54.32%~54.49%;以苏钟猪为母本的二元(大约克×苏钟)杂优猪,育肥性能好,达90 kg体重日龄为160~163天,日增重702.67~727.23 g,料重比3.11,胴体瘦肉率58.79%~58.90%.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种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开展种猪现场测定。现依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种猪生产性能现场测定技术加以整理,供广大养猪生产企业参考。1测定性状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性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  相似文献   

11.
1鹅的品种选育与鸡鸭等家禽相比,鹅的相对繁殖性能较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采用现代高效的选育方法,提高繁殖效率。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选育方法主要有纯种选育和杂交选育两种。1.1纯种选育是用同一个品种内的公母鹅进行配种繁殖。优点是较好地保持一个品种的优良性状,如果针对该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断选育,就能够获得更加优良的性状。通俗地说就是:选优汰劣、留纯去杂。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使后代的体质变弱,发病率、死亡率增加,生产性能下降。特别是规模小的养鹅场,  相似文献   

12.
1994~1996年,采用非近亲家系繁育方法对矮小型鸡E1系二世代进行纯繁,建立18个三世代半同胞家系,并对三世代鸡进行选择及生产性能测定。结果,三世代公、母鸡在开产前的留种率分别为22.20%和25.86%;育成率和产蛋期存活率分别为83.35%和89.88%,体重、体尺均比零世代小而均匀度有所提高,从开产到72周龄饲养日产蛋量164.80枚,受精率为85.55%,0~72周龄期间每只母鸡平均耗料为42.38kg,比正常型的岭南黄鸡D系少耗料11.72kg.三世代鸡的羽色基本为黄色,生活力、受精率比零世代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困扰养猪者的难题为产仔数少、仔猪成活率下降等问题。如果增加母猪存栏,可提高总产仔数,但势必增加母猪的饲养成本,而且还造成母猪舍栏位紧张。其实,只要分析造成产仔数少的原因,在生产中加以防范,就可以有效提高单位母猪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4.
旨在进行猪产仔性状与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多态性效应之间关联性的Meta分析,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献33篇(9429头猪).用Meta分析评估、整合这些研究的结果.基于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基因型AB和BB分别对基因型AA比较组中,拥有基因型AA的母猪产仔数均明显偏低.33篇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异质性.Meta分析结果指出等位基因B为猪产仔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基因型BB为有利基因型,而造成研究结果之间异质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猪的品种效应等众多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事育种工作,需要有育种架构即育种组织、明确的选育性状及性状的评估方法,并能取得良好的选育效果。种猪的各种表型是由遗传基础和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遗传评估的目的就是将遗传基础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6.
骨形成蛋白15基因Bcu I多态性对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小梅山猪和大白猪骨形成蛋白15(BMP15)基因exon2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这2个品种中均有A和B两个等位基因存在。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猪头胎、二胎和经产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梅山猪中,不同基因型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间差异显著,AA产活仔数最高,为14.28头,BB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低,分别为12.67头和12.33头;大白猪中,不同基因型母猪在头胎总产仔数和经产总产仔数方面差异显著,其他方面差异均不显著,但都呈现出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数据材料来自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2003~2013年度品种选育群174头中系史宾格犬的557头产仔记录。(二)统计分析方法1.性状及其非遗传因素分析的产仔性状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存活率共3个性状。对所有性状都考虑了场、产仔年份、产仔季节和胎次4个非遗传因素。考虑到实际资料的结构,本研究把犬群来源场划分9个水平;产仔年份直接纳入  相似文献   

18.
猪的繁殖力是低遗传力性状,猪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的遗传力平均为0.11左右。采用LRH-A3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已有过不少报道,如施振旦等(2003)报道:在母猪配种前注射GnRH类似物,可以提高发情期内只进行2次配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但会降低发情期内进行3次配种母猪的受胎率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藏獒的选育、提纯和品质改良,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选取在性状表现、性能特征乃至亲缘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公母犬进行交配。选配不仅可以巩固父母本藏獒在某些方面的性状遗传,更可以创造和培育出优良的藏獒个体。  相似文献   

20.
琅琊鸡是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其体型外貌和优良的肉蛋品质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受引进品种的冲击和保种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该品种数量锐减、血统混杂、体型外貌不一、生产性能低下,大大降低了该优良品种的利用价值.为保持琅琊鸡的品种特性,对其持续进行8个世代的系统选育,使其体型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均匀度和繁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